女儿太“臭美”该怎么办

2012-12-29 00:00:00刘浏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2年34期

女儿今年4岁了,从年初开始我就发现女儿开始爱美了。一次她从幼儿园回来,用家里的记号笔涂抹指甲。当时我以为女儿是图新鲜,没在意。可是,夏天来了,女儿越来越爱美了。我给她准备了上学穿的衣服,她不穿,偏要自己挑选衣服,还说我选的衣服不好看。星期天不上学的话,女儿在家要换好几套衣服。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比较注意妆容的人,工作需要的时候,也会化化淡妆。但是,我很少在女儿面前化妆,更不会涂指甲。所以,我觉得女儿这些做法应该不是受了我的影响。

孩子这究竟是怎么了?我又该怎么样来引导她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也是孩子们的权利。看到孩子爱美、追求美的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地打压与禁止。但如果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出现成人化的迹象,却是一个早熟迹象的预警。化妆、衣着成人化等现象,与家长行为有很大关系。发现孩子追求“成人化”的美,要怀有一颗包容和理解的心,应该适时恰当地引导孩子认识美,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适合自己年龄的美。

1.抓住审美敏感期

当孩子表现出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家长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或者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良机。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在淘气,他们会感到不耐烦,甚至还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以批评和斥责,让刚刚进入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致有些孩子变得胆小、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

2.调整消极情绪

面对孩子的种种“挑剔”和“不可理喻”,家长们或许会感到心烦,但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这些“无理要求”当做一次孩子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用心体会孩子的每一次要求,并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消极的影响,比如担心孩子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观而变得爱慕虚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需求,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物品,给孩子自己选择穿衣的权利等。同时,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3.给予正确评价

“审美敏感”表明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是女孩,开始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肯定,而不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要看到这是孩子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创造自己。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在“审美敏感期”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记住,这时的模拟化妆行为,是为了发展孩子一种智能,而不是仅仅为了化妆本身。

孩子对完美的追求,说明他的精神世界正走向深入,孩子对美好事物的感觉会深深印在他的记忆深处,直接影响他将来的气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4.把握引导时机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法则,鼓励孩子自由探索,但也不能对孩子完全放任,要适时地予以帮助指导,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满足其健康成长需求的环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敏感期的特点为孩子准备相关的游戏活动,比如在游戏中,让孩子感知形状、色彩和图案,并准备安全的工具供孩子进行训练,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

“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有个别差异。因此,家长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

编辑 / 孙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