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知海

2012-12-29 00:00:00李涛
中国市场 2012年8期


  【 核心提示 】 有哲人感悟,人生三层楼:蜗居在一楼者,只能称之为“苟活人生”;能攀上二楼者,可称之为“品味人生”; 能登上三楼者,才能称得上“境界人生” 。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徐超先生,即是已成功登顶“境界人生”的智者贤者。
  欣赏徐超教授的书法,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才能做到。他总是把汉字(特别是古文字)、文学等诸多传统文化乃至相关学问与书法艺术水乳交融地融和在一起。书法境界就是艺术主体即艺术家自身的境界。从他的书法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文化精神,看到他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他的书法,体现了技能技巧与精神趣味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文化、学问与书法的统一、人与艺的统一。
  徐超教授长期从事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书法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仅就书法创作而言,从两个方面就可以窥见他的修养与才华:其一,古文字书法,在一个字往往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写法的古文字天地里,他能顺手写出最美的字形,并对它们的构形方式、构形寓意、历史演变如数家珍。能偶尔片言只语却振聋发聩般的讲述,让我们窥到古文字学的神奇天地,由衷惊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授这种学问、能力、修养,在当今书法家中亦不多见。
  再者,就是从他创作的对联书法作品中,更可感受到的修养和学问。他曾著文说:“一是想写出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各种心得,并希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二是想表现汉语的独特之美。”随手翻阅他的创作手册,这些集中反映上述思想的作品俯拾皆是。像1994年为佛教文化书画大展创作:“佛祖拈花,迦叶会意;达摩面壁,神光传经。”佛祖释迦牟尼、迦叶、达摩、神光(名慧可。不称慧可是为调平仄),是佛教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人物。此联阐述了禅宗中诚心传学的方式和精神;1995年为韩国成均馆大学校中语中文科建科四十周年创作:“传道有恒真善美;立基不朽德功言。”闻该校一贯注重“真善美”教育,故有上联。下联用中国人“三不朽”为典;2008年为汶川抗震救灾英雄题联:“九悬生死山河恸,百入火汤日月知。”热情讴歌了救灾英雄置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的精神;2008年他应邀为布置北京奥运场馆提供书法作品,撰写:“饮河逐日,御气行天。”上联借用《山海经》夸父逐日的故事,赞美运动员的竞技精神;下联用《庄子·逍遥游》列子乘风飞行达到妙境的典故(“御气”即《庄子》原文里的“御风”,用“御气”是为调平仄),赞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境界;2006年,他的老师启功先生去世,写了两幅挽联以寄哀悼:“哲星遽落,老师已去矣,耳提难忘胡人语;薪火犹传,小子其勉之,手教永存坚净居。”启先生为人谦虚,说话幽默,常说:我是胡人,说话当然就是“胡说”。“坚净居”是启功先生斋号;“主业典型,副业典型,须知主业昭副业;先生师范,后生师范,幸有先生导后生。”上联写启功先生“主业”与“副业”之间的关系;下联因启功先生为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发:“先生师范”是说启功先生的学和行都堪称“师”称“范”。“学生师范”,一是说作者其时在北京师大上学,二是说作者要“师”先生之“范”。又如2011年为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创作:“来哲奋扬,克弘丕业;新猷继献,孔景有光。”此联全用先秦词语,文辞典雅。“来哲”,继往开来、卓有智慧的人。“克”,能。“丕”,古文写作“不”,大的意思。“猷”,计谋、规划。“孔景有光”系青铜器铭文里的原话。“孔”:很;“景”:大。全联赞扬后世才俊奋发激昂,其精神和能力都足以弘扬前辈的伟大事业;他们不断提出的新战略新规划,宏伟而光明。又则:“吾门藏巨子,此处觅天梯”。上联说山东大学的教师队伍里有许多权威学者,下联说学人可望通过在山东大学的学习进入学术的殿堂。同年为交通银行山东分行创作:“开源引水,川流不息;启智聚金,日进无疆。”“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金钱、财富,“川流不息”喻指资金循环、财源不断。“启智聚金”体现了现代企业家的发展高度。“日近无疆”做为美好的颂祷语,把此联的寓意推至高潮。
  徐超教授近期正在创作系列传统文化对联,如:“求真善美,清辉自远;立德功言,利泽久长”、“行止言容,有君子德;文章经济,通圣人心”、“君子立言,永垂世则;正人得位,长重民生”、“得贤是宝,因才成器;主善为师,唯德有恒”、“大道鸿猷,民人之惠;直言善政,君子所为”、“山容万谷,天高地阔;海纳百川,源远流长”等等等等。我们看文辞,都是以国学为主体的传统经典文化。其文学形式是对联。对联讲究严格的平仄及对仗,被称为浓缩了的格律诗,是袖珍经典文化。书法作品的书体是金文。金文风格雍容富贵、典雅庄重,是典型的庙堂文化、贵族文化、经典文化、精英文化。其上下款文则是精美秀丽的行书。特别是他把一副对联独立写在一件立轴里,装帧成八屏、十六屏等形式悬挂,这种“集美艺术”,更能集中体现出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和她的艺术震撼力。
  “驾轻就熟”徐超教授的文章也常常用对联做题目,如他写蒋维崧教授的文章《学垂典范,艺壮国光》、《人琴已渺,风范长存》、《挥毫留大雅,论艺有真经》,题目都是对联。教授这种驾驭语言的功夫,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其中的妙处甚至都不易觉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此可见徐超教授的文化、学问等方面的修养确已达到了相当的境界。
  谈到徐超教授的成就,他坦言,这首先得益于大师级学者书法家启功和蒋维崧先生的指导。他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不仅在书法上深受启功先生的影响,启功先生亲自拟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也深深地影响着其学其行。而在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后,其学问、艺术、人生更是得到空前升华,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他以“人格、学识、理论滋养书品”的书法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界独树一帜。他在兼任耄耋之年的蒋维崧教授工作助手的5年中,更作出了全面突出的成就:2002年,徐超教授被评为山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2003年,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顾问、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他荣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各项荣誉的背后,不仅是中国书法界对徐超教授个人在其专业领域成就的充分肯定,更彰显了徐超教授多年来在书法、文字教育等方面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以学驭书”的鲜明个性。
  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对徐超教授的书法有很深刻的理解。他说:“徐超教授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得益于他的三大优势:一是有半个多世纪研究精英文化的底蕴,二是有研究精英文化的天赋,三是有研究精英文化的境界。三者互为补充、融会贯通、缺一不可。”
  确实,高超的书法技巧,应该是与之相关的文化、学问以及人格魅力高度统一的结合体。欣赏徐超教授的每一幅作品,其功力、学问、境界尽显其中,所谓“功夫在字外”,“滴水知海”是也! (编辑/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