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徐建华:
东莞的GDP增速还会回来的
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 徐建华:
所谓高水平崛起,第一,它是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上的崛起,东莞经济总量全省第四,外贸出口总额全省第二,服务人口全省第三,财政收入全省第四,在高基础上崛起。第二,崛起的水平要高,单靠传统模式、传统路径来拼总量是不行的。
当下的东莞正在经受近30年来最痛苦的煎熬。
这个昔日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试验田”,今年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位居广东省末位,在东莞的历史上几乎前所未有。这是对新任市委书记徐建华的严峻考验。他坦言,履新的这一年相当不易。
徐建华明白,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仍然相信,拐点很快会到来,GDP增速还会回来的。
东莞崛起的水平要高 《中国经济周刊》:你如何评价东莞过去10年的发展?
徐建华:整个10年,东莞保持相当快的发展速度。过去5年,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繁重,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莞更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应该说,东莞这10年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精彩缩影。
《中国经济周刊》:东莞近年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的矛盾?
徐建华:东莞的产业结构外向成分比较大,因此在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经常会率先发现问题,比如说加工贸易。这也是为什么2008年以来,总理多次调研都是在东莞,召集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一些政策。在社会管理方面,区域的协调发展必然会带来产业转移,包括我们省委省政府的“双转移”政策,带来什么呢?人口的流动。东莞有近700万外来人口,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重要任务,我们和省社工委共建了全省创新社会管理的移民区。
《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以来,东莞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下行状态,目前的发展压力如何?
徐建华:今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开局之年,取得的成绩、应对的困难,迎接的挑战都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在低位中开局,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一季度经济增长1.3%,全省最低;到上半年的2.5%,还是最低;到三季度的3.5%,还是全省最低。这种一位数的增长在东莞发展的历史上个别年份有过,但是很少很少的情况,在5以下的情况就更少。
我们总说要淡化GDP的概念,淡化总量排名。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带来的不仅仅是GDP的问题,恐怕包括社会管理的问题。我们即便可以忍受GDP的下降,但是GDP下降以后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意味着下岗待业或失业人员的增加。城市里无业居民多了,社会管理的附加成本就会增加。但东莞又不能再回头走传统的发展路径,那样我们从2008年以来贯彻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双提升”等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也会前功尽弃。既要考虑发展质量,又要兼顾就业、社会管理、社会大局问题,这项工作是压力比较大。
《中国经济周刊》:外部经济环境恶劣,内部需要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东莞提出了要实现“高水平崛起”,如何理解“高水平崛起”?
徐建华:第一,它是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上的崛起,东莞经济总量全省第四,外贸出口总额全省第二,服务人口全省第三,财政收入全省第四,在高基础上崛起。打个比方,我100米跑,你是在13秒的基础上崛起跑12秒,还是从11秒的基础上崛起跑10秒5,那难度不一样的。第二,崛起的水平要高,单靠传统模式、传统路径来拼总量是不行的。
对接穗深港,共同完成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周刊》:你提出“水乡一体化”的构想,但并没有采用按行政区划配置资源的方式,而是按经济区域配置资源,为什么?
徐建华:国家出台主体功能区战略,就是按照经济区域配置资源。东莞的水乡比邻省会广州,特色明显,却是欠发展的地区。经过研究,相较于按行政区划去配置,我们认为一体化的办法统筹水乡发展可能更顺畅,效率更高。当然水乡一体化会有一个中心,把市里的职能下放,由中心去服务,至于服务机构、服务职能、工作人员等情况都会做顺势而为的调整,当然也不排除经过法定程序去进行行政区划的撤并。但那个时候,产业布局已经完成,规划、基础设施等分工已经确定,撤并将水到渠成,剩下的就是解决几个干部安排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这个片区与广州交界毗邻,东莞将如何与广州对接?
徐建华:我们自觉地把水乡放到广州南部特别是南沙这一带,尽量融入大南山,大南山是国务院批准的一个重大发展平台,它享有特殊的政策,水乡现在享受不到这个政策,但我们必须对接它,自觉地把它放到大集团里面去,这是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的发展概念。
《中国经济周刊》:30多年前,东莞利用粤港的产业转移形成了一次飞跃,未来东莞将怎样与香港合作?
徐建华:东莞的工业化、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过去重要的是港企,现在还是。在东莞的港企也遇到金融危机、欧债和转型升级的阵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环节搬到越南或者国内别的地方。因此,我市党代会提出,主动对接穗深港,通过交流合作与对接,双方共同完成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周刊》:东莞对于港企仍然有吸引力吗?
徐建华:很多港企都在东莞完成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做品牌、搞研发、搞营销网络,把生产环节转出去。我们还可以提供很多服务,比如说大学创业园。香港高度发展的物流业、信息产业都是我们东莞转型升级必须要加强的领域。下一步,可能很多大学会孵化出创业的中小微企业,他们需要金融支持,我们鼓励香港的创业基金等来东莞寻找发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