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0/N6uuwjgAgtv3prGnZ6GKAi.webp)
据调查,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广大文科考生在后期复习中会脱离课本大量做套卷,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这样做其实不妥,“基础决定高度”,在高考后期复习备考时,尤其是在一模以后,文科生更应该花大力气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所谓回归教材,就是要把课本上的主干知识网络化,要带着问题看课本,及时查漏补缺。不要放弃对一些可能要考内容的复习,也不要一天到晚埋头做题目,更不适宜无目的地拿一些参考资料来练习。笔者谈谈以下几种复习思路:
一、以试题为“引”,联想知识,回归教材
众所周知,高考试题的命制规律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已经做了很多题目,如果后期复习中仍埋头苦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低效的重复,对成绩的提高不会有太大帮助。这时,同学们应跳出题海,重点整理自己在质检、模拟考和周测时已做过的题目,尤其是注意自己以前做错了的题目,通过对已做题目的归纳与分析,掌握所考知识点,然后以“点”引“线”,最终汇成“面”,回忆相关知识。为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整卷与错题的关系。什么题目最有价值?自己做错的题目最有价值。原来会做的题目做对了,顶多称之为训练;原来不会做的题目现在会做了,才真正体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正确处理整卷与错题的关系,把错题从试卷中分离出来,建立错题集,把以前做错的试题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资源。
2.看题与做题的关系。同学们应该适当减少做题目的数量,代之以看题,做到做题与看题相结合。对自己手头资料上的一些题目可采取看的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想要点,即想答案的要点;②对答案,即把自己所想的要点与题目的答案进行对照;③找差距,即找自己所想的答案要点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④析原因,即分析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所在;⑤理思路,即综合自己的思考与题目给出的参考答案,对答题思路重新进行整理;⑥忆知识,即回忆相关知识,归纳出其可能的命题趋势。同学们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如果能学会看题,将会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
3.练习与反思的关系。同学们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既要认真练习,又要自觉反思,做到思练结合。对于自己做过的练习题和老师讲评过的试题,一定要进行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得到了哪些启示?我们应切记:老师讲过的知识并不一定是自己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加以消化、吸收,才会将其真正地变成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以目录为“线”,总分结合,回归教材
众所周知,在高中三年时间内,文科生需要学习5本高中地理教材(包括3本必修和2本选修)和4本初中地理教材,共9本地理教材所涵盖的知识。在后期复习时,内容之多、时间之短,若逐本细读很不现实,如果仓促地读效果也不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回归呢?笔者认为,首先,同学们应认真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和近3至5年本省(市、区)高考真题,统计常考点、
已考点和命题形式。其次,将高中地理课本划分成三大模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块。在进行理论梳理时,不应逐章逐节逐字从头到尾地读,而应翻开目录,先观察每册有哪几章、每章有哪几节。最后,采用回忆法对每节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自己所统计的考点,先回忆每节有哪几个常考点、哪几个重要考点在近几年未考过,再回忆每个考点在课本上是如何分析和推理的。在进行每章节内容的回归时,同学们要尽量多去“想”,宜采用网络法对每章知识点进行书写归纳,而非翻书“找”每个知识点。如果回忆不起来,在哪里卡壳了,就说明在此处存在漏洞,此时就应该及时打开课本,把相关内容再看一看,直到能顺利回忆起来为止。这样,不仅能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而且复习效率也很高。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2课本回归时,首先,同学们可先翻看目录,得出本册书有哪六章。其次,逐章观察有哪些节,并在小本子上将章标和节标绘制成关联图。最后,根据自己所统计的考点,回忆并书写每节中一个个小知识点,比如该册书的第一章所学知识是“人口的变化”,教材所包括的重点内容如下页图所示。接着对人口增长过程及地区差异的成因、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和特点、人口迁移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回忆梳理。这样知识点的联系和细化能同时兼顾,复习效果较好。
三、以区域为“例”,初高中知识渗透,巩固理论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的命制离不开地图。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图往往是命题的载体,只有对区域定位准确,才能根据所学理论,解决试题所给区域的相关问题。在对初中地理课本进行回归时,首先,同学们只需对照地图册找到每个区域,对其进行定位。其次,通过所积累的知识回忆该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和人文地理概况(包括农业、工业、人口、交通、城市等)。其实,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是理论,初中地理所介绍的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对高中地理理论的具体运用。因此,在回忆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概况时,同学们可以将高中地理相关理论串联起来,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该区域某些地理环境概况的成因和分布,同时也可以再现高中理论知识,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如在回顾“东亚”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分析其季风气候的成因时,同学们可以运用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季风气候形成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如此既可以很好地理解该区域气候成因,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又能进一步回归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相关知识;在分析“东亚地区农业”时,同学们可根据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水稻种植业的相关知识,确定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种类、熟制及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等,同时也巩固了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总之,基础决定高度。因此在后期复习中,同学们应该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失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