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夜奔与嬲世界

2012-12-29 00:00:00蒋蓝
书屋 2012年8期


  “道门领袖”杜光庭的青城之思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一说宾圣),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唐懿宗咸通(860—873)中,举进士不第,入天台山修道,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之七传弟子,上清派道士。乾符(874—879)年间,经翰林学士郑畋推荐,得僖宗召见,鳞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出入禁中。广明元年(880),僖宗避难入蜀,中和元年(881)正月抵达成都,同年之初,黄巢随即攻占了长安。杜光庭随僖宗入蜀,于中和元年七月奉诏与将仕郎袁易简等到青城山致祭,并在山中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这不但因为“青城山乃神仙窟宅,丈人即天关紫府,镇于蜀之青城,方外之昆丘,状海边之蓬岛”,同时他深感大唐王朝已如夕阳,遂决心以青城山为根据地重振道教罡风。唐光启元年(885)初,僖宗返京,杜光庭即恳请辞去官职,隐居青城山的白云溪,潜心研究道学。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王建攻取成都,并陆续扩大地盘。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封王建为蜀王,天祐四年(907)王建在成都称帝,史称前蜀,特邀杜光庭为皇子师,封谏议大夫、户部侍郎,赐“广成先生”。到王衍即位后的前蜀乾德三年(921),杜光庭苑中为王衍授道箓,王衍又封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土。蜀相徐光涛向杜执弟子礼,遇事则来山中请教,难怪后来人们称杜光庭为“山中宰相”。
  杜光庭长住青城山的白云溪,筑“云溪山居”,潜心研究道学,著述不绝。后蜀明德元年(933),杜光庭羽化于“云溪山居”,葬于清都观,遗憾的是,其墓之确切地址至今仍未发现,现白云溪畔尚有“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在杜光庭住青城山长达四十八年时间里,圆融各派成为一代宗师,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杜光庭平生著述甚多,据说有三十部二百五十多卷,在道教典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著述大致可分为几类:教理研究的论著。如《道德真理广圣义》、《太上老君常说清净经注》等;搜集整理因战乱而散佚的道经三千卷,编成《三洞藏》;对道教斋醮仪注和音乐进行规范整理,特编《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致力名山方志,编成《青城山记》、《武夷山记》等;创作仙话及传奇,如《墉城集仙录》、《王氏神仙传》、《虬髯客传》等;尚有科技杂著如《玉函经》、《治水记》、《录异记》等,杜光庭的大部分著述均在青城山完成。在青城山的建福宫里,杜光庭的塑像肃穆而巍然,与众位大仙享受不息的香火,也算是一种怀念吧。
  我们发现,历史有时就像一个性情乖张的女人,颇有恶作剧之嫌。因此,杜光庭汗牛充栋的著作,唯有“杜撰”的传奇《虬髯客传》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如果说汉代的《燕丹子》是中国武侠小说之祖、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历史小说之祖的话,那么,捍卫其“七实三虚、虽本史实并含异闻”写作风格的续作,却非《虬髯客传》莫属。在此意义上说,杜光庭对中国侠义小说的贡献非同寻常。
  杜光庭在撰写《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录异记》等书时,搜奇述异,目的在于塑造一系列颇具魅力的求道者形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仙感遇传》卷四的《虬须客》。学术界的初步看法是,后来流传很广的《虬髯客传》与杜光庭所作的《虬须客》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版本。《虬髯客传》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卷四中,文字简略,标题也正好与《宋史·艺文志》所记的“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相同,后来经人加工润色,情节才逐渐丰满起来。
  唐人传奇建立一种人格范式——豪侠义士。集中刻画“风尘三侠”的《虬髯客传》中,“女侠”形象的出现在文学史上具有空前意义,中国的女性生活圈子大抵限于闺房,她们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不但面目不清,就连身影也是恍惚的。尽管《吴越春秋》中记载了“越女论剑”的飘逸故事,但篇幅短小,人物过于仙道化,很难“坐实”现实中的女侠。但红拂以私奔主义的方式在江湖上横空出世,使得坚硬而刻板的汉语叙述出现了松软迹象,民间的巷道里丽影幢幢,她的形象犁开了男权叙事的幕布,闪现出了一抹大红灯笼一般的亮色。
  嬲是江湖“避水诀”
  所谓历史小说,历史是定语,小说才是主体,所以虚构的成份甚高,历史只有陪衬的作用。历史的部分可改变的空间不大,只好用心着墨在虚构的人物。“风尘三侠”中,作者特别用心刻画后二者。
  “风尘三侠”凸显的不是出众的武功和凌厉的大义,体现的是一个暗中的觊觎者,突然现身于他人的爱情局之后,收敛心性、与女主角结为兄妹、再辅佐情郎李靖的高义古风。这很容易让我想起一个罕见的汉字:嬲,读niǎo,有纠缠、搅扰的意思。试想,没有纠缠、搅扰,不嬲的话,又如何有江湖恩怨和引人入胜的传奇呢·
  所以,嬲的世界奇妙无穷。而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夺权时代,就更显嬲的跌宕波澜——
  隋炀帝巡幸扬州,命司空杨素留守都城长安。杨素曾拜荆州总管,封为越国公。宋代的翰林学士陶榖在《清异录》里说:“越公杨素专恣既久,包藏可畏,四方寒心,不敢直指,故以风力相国概之。”文中的“力”一本作“刀”。包藏:指隐藏不轨的企图。风力:形容势焰如疾风般凌厉逼人。既然有“风力相国”之称,杨素因骄横进而产生了巨大幻觉,认为时局混乱,天下掌握大权、且有声望之人,无人比得上自己;他骄奢淫逸,排场僭越身份,每逢公卿大臣言事,宾客拜谒,杨素都两脚岔开,在床榻上接见,傲慢无礼如此;他又令美女簇拥而出,侍婢排列两旁,排场直追皇帝,到晚年时,这种情景变本加厉,不再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不再有拯救艰危局势的用心。
  李靖字药师,今陕西三原人,天生英姿飒爽,有侠义心肠。其家世也颇不寻常,属于陇右豪族,与崔、王、卢、郑并称五大豪姓,祖上几辈人都是官宦出身。李靖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他文武兼修,出类拔萃。某天,李靖以平民身份谒见杨素,献上奇策。杨素根本不把区区平民放在眼里。李靖上前作揖:“天下正乱,英雄竞相崛起。您身为王室重臣,必须把网罗豪杰的事放在心上,不该如此傲慢地接见宾客。”这一段话让杨素大为惊讶,起身向李靖道歉,他们谈得很尽兴,他收下李靖献上的策书。
  当李靖滔滔不绝之时,有一女子相貌出众,手执红色拂尘,亭亭玉立,悄悄打量李靖。等李靖走了,红拂女心生一计,凭栏指派士卒说:“请问问刚才那个书生住在哪里·万一有事,也好找他。”于是,李靖逐一作了回答。
  李靖回到客栈。五更时分,忽听叩门声,李靖开门。见是一个紫衣戴帽的人,杖上挂着包裹。李靖问:“谁·”回答他的是幽幽的女声:“我是杨家执红拂的女子。”李靖只好请她进屋。对方脱去紫衣摘去帽子,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美丽女子,未施脂粉,着花衣向前拜礼。李靖大感惊讶,如梦一般。女子说:“我侍奉杨素这么久,阅人也多了,但没有谁比得上你!我想,兔丝、女萝不能独自生长,愿意托身于乔木之上,所以跑来了,万望收留!”
  李靖试探着问:“杨司空在京师的权势很重,一旦知道如何是好·”
  红拂女答:“他不过是垂死之人,不值得害怕。众女子知道他成不了事,私奔的人多了。他也不怎么在乎。我考虑已久,希望你不要疑虑。”
  李靖问她的姓,答:“姓张。”问她排行,答:“最长。”
  在此,可见红拂女的侠义之风,敢爱敢恨,分析事情条理清楚,判断十分果决。李靖没想到,凭空竟然得到这样的女子,愈加高兴,也愈加畏惧,瞬息间表得极为不安,而不停地到门边窥视。虚构的历史小说,在真实和虚构的人物相激荡之下,就显示虚构人物的高明。
  几天后,他听到了杨府四处追查红拂女的消息,但没有彻底追索的意思。于是红拂女着男装推门而出,和李靖一道乘马回到了太原。
  途中,他们住宿在灵石的一家旅舍,看来是一个简陋的自助旅舍,因为通篇没有提到店主和店小二。他们摆好了几案,炉灶上煮的肉也快熟了。红拂女洗漱后,长发如兰委地,站在案前梳头。这时李靖正在室外刷马,忽见一个豪客闯进了这两人世界。他中等身材,有满腮卷曲的红胡须,骑驴进了大门。他把皮囊扔在炉灶前,顺手拿过枕头倚卧,睁大眼睛看红拂女梳头。显然,这是一个挑衅的举动。李靖大怒,但出门在外,他隐忍着。红拂女细看了一眼来者,她一手握着头发,一手放在身后向李靖摇手示意,让他不要发作。她急忙挽起头发,整理衣襟上前:“你是何人·贵姓·”
  虬髯客答:“姓张。”红拂女说:“巧了,我也姓张,应该是你妹妹。”于是向前行礼。又问排行第几。答:“第三。”虬髯客就问张氏第几,答:“最长。”虬髯客于是高兴地说:“今天真幸运遇上一个妹妹。”红拂女转身叫道:“李郎快来拜见三哥。”李靖急忙进屋拜见。三人绕桌子坐下来。
  红拂在这一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运用了从小练惯的拿手武器——拂尘,把一场情杀火并轻描淡写地拂了过去。这就意味着,红拂女使用拂尘的招式天下第一,一出手就制住了虬髯客好为人友的命脉。
  但虬髯客是什么人·他显然不服。他直截了当地说:“锅里煮的什么肉·”他们说:“是羊肉,估计已熟了。”客说:“我饿了。”李靖只好出去买来烧饼。客人抽出腰间的匕首,把肉切开。等肉吃完了,他把剩下的肉切碎拿去喂驴。
  虬髯客的话,比手里的刀子还直接:“看李靖的样子,是贫士啊,怎么得到这样的美人·”
  李靖朗声回答:“我虽贫困,也是有心人。他人问我,我故意不说。兄长问,就不瞒你。”他说出了事情的由来。虬髯客显得好奇:“那么你们将去哪里·”李靖说:“将到太原避一阵。”虬髯客说:“那好!我本就不是你要投奔的人。”他又问:“有酒吗·”李靖说:“客店西边就是酒肆。”说完就取来一斗酒。
  酒过一巡,虬髯客继续对李靖施压:“我有些下酒物,你能和我一起吃吗·”李靖忙说不敢。虬髯客打开革囊,取出一个人头和一副心肝。他把头扔回囊中,用匕首切开心肝,开始大快朵颐,自言自语:“这人是天下的负心人,恨他十年了,今天才抓到。我的恨消除了……看李郎你的仪表气度,是真正的男子汉。你也听说太原有个不寻常的人吗·”
  李靖静静说:“曾经认识一个人,我认为他是真龙天子,其余的人不过可作将帅罢了。”
  客问对方姓什么·多大年纪·李靖答:“和我同姓,仅二十岁。”
  虬髯说:“现在做什么·”李靖说:“是州将的儿子。”客说:“越说越对头了。我也须见他,你能让我见他一面吗·”
  李靖说:“我的朋友刘文静和他亲近。凭借刘文静可以见他。但是你为什么要见他呢·”
  虬髯说:“望气的人说太原有奇异的气象,让我寻访这王者之气。你们明天出发,何日能到太原·”李靖就计算到达的日子。虬髯说,到达的第二天,天刚亮时在汾阳桥等我。说完,转身跳上驴背飞逝而去。
  如今的学者也承认,虬髯客是一个值得再三回味的人物。他欣赏美女的旁若无人的姿势,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令人着迷。可惜,红拂没有选择他。红拂不选择他进行第二次私奔显然有红拂的价值取向。虬髯客富可敌国,但暴力主义的面目与做派咄咄逼人,难入正途。一个阅历深厚、富有远谋的女人,浑身上下透着玲珑剔透,她不可能做出倾向物质的选择——否则,为何还要私奔呢·选择了一个,便不会选择第二个,如果红拂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又怎么寄身三侠·也许是劫数,虬髯客的暴力使他先失去了美人,接着再失去了江山,把自己一生的王道大梦铺就了李靖的前途。说虬髯客是天下第一失意男人,那是不错的。
  李靖和红拂女真是又惊又喜,他们认为:豪侠之士不打诳语,因而根本就无须畏惧。于是快马加鞭赶路。到了预期的日子,一进入太原城,果然又见到了虬髯客。他们一同前去拜见刘文静,对刘文静谎称:“有个善相面的人想见李世民,请你迎他来。”刘文静平素就觉得李世民非同常人,一旦听说有客人善相面,就立即派人把李世民迎来。使者回来时,李世民也到了。他衣衫不整,披着裘衣,但神采飞扬,仪态大异于常人。虬髯客一见,默不作声,坐在末位。其实,看见李世民他就死了心,狂饮数杯酒后,请李靖过来,说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是真命天子!”
  李靖把这话告诉了刘文静,刘文静更高兴了。从刘文静家出来之后,虬髯客说:“吾得到十之八九了,但必须道长兄见他。李郎你应该和妹妹再入京。某日的午时,到马行东酒楼下找我。下面有这头驴和一瘦驴,就是我和道兄都在楼上了,到了就上楼。”说完又飘然离去。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靖和红拂去寻访,果然看见那两头坐骑。他们上楼,见虬髯客正与一道士对饮,见了李靖很是惊喜,招呼坐下,围坐饮酒。酒斟过十多遍,虬髯客说:“楼下的柜子里有钱十万。你择一隐秘处先把大妹安顿下来,改日再到汾阳桥会我。”
  李靖在约定的日子到了汾阳桥,道士和虬髯客已经到了。他们一同再去拜见刘文静。刘文静正在与人对弈。刘文静明白了,赶紧写信派人请李世民来看棋。道士和刘文静继续下棋,虬髯客和李靖在一旁陪着。不一会儿李世民来了。他依旧是神采惊人,作了个长揖就兀自坐下,神清气爽满坐气氛顿时活跃,他用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棋局。道士一见,暗自伤心,下了一棋子就说:“这局全榆了!在此失掉全局了!无路可救!还说什么!”他停止下棋,说要走了。
  出了刘文静府邸,道士才对虬髯客说:“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别的地方也许是你的。勉力为之吧;不要把这些放在心上。”他们决定共同入京。分别的时候,虬髯客对李靖说:“计算你的行程,某日才到。到的第二天,可与大妹同往某个里巷的小屋中找我。你和大妹相从,结为夫妇,贫穷得什么都没有。想让我的妻子出来拜见,顺带随便谈谈,万勿推辞。”说完叹息而去。
  李靖策马而回。一到京城,就与红拂去拜访虬髯客。见到一扇柴扉,一敲门,立即有人应声说:“三郎让我们恭候李郎和娘子已多时了。”进里门后,里面的门楣壮阔。四十位婢女排列庭前,二十位奴仆引领李靖进入东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都是极为珍贵稀有的物什。客房里的箱子中装满了饰物,不是人间寻常之物。装饰完毕,又去换衣,衣服也非常珍奇。
  有人传话:“三郎来了!”来人正是虬髯客,头戴纱帽,身着裘衣,有龙虎之气。虬髯客催促妻子出来拜见,长得也是天仙一般。于是大家齐进中堂,酒筵丰盛异常。四人入席后,又叫出二十位歌女演奏,乐声似从天降。宴后,家人从东堂抬出二十个几案,每个都用锦绣织成的巾帕盖着。排列摆放妥当,再揭去巾帕,竟然是文簿和钥匙。虬髯客说:“这是全部的宝物钱币的数量。我所有的东西,全部赠送给你。为什么·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事,就当征战三二十年,建少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太原的李氏,是真正的英明的君王!三五年内,就能遇上太平。你凭着奇特的才能,辅佐太平君主,全力为善,一定会做上最高的官。大妹凭着天仙般的容貌,藏有不寻常的才艺,随着丈夫富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是大妹,就不能使李郎受到赏识,不是李郎,就不能使大妹享受荣华。大凡帝王兴起,就会有一些辅佐他的人像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也如虎啸生风、龙吟云中一般,这一切绝对不是偶然的。请拿着我的赠物辅佐真命天子,帮助他成就功业,勉力为之吧!这之后再过十年,东南方数千里之外如果发生不寻常的事,就是我得以成事的时候了。大妹和李郎可以向东南方举杯恭贺。”
  他命家中童仆排列叩拜,说:“从此以后,李郎、大妹是你们的主人了。”说完和他的妻子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去。走了几步,如雾气一般消融在历史的黑夜。李靖拥有了这个宅子,成了豪富之家,得以用资财资助李世民创业,平定天下。
  贞观十年,李靖任左仆射平章事。适逢南蛮入朝上奏说:“有千艘海船,十万兵士,进入扶馀国,杀死它的君王,自立为王。现在国家已经平定了。”李靖明白,一定是虬髯客成事了。回来告诉张氏,一起穿着礼服向东南方洒酒祝祷叩拜。这就知道真命天子的出现,不是英雄所能希望的,何况那些不是英雄的人呢!作为别人的臣子而荒谬地妄想作乱的人,就是螳臂挡车罢了。我皇家垂福于万世,哪里是虚的!有人说:“卫国公李靖的兵法,半数是虬髯客所传授的。”
  “风尘三侠”旨归
  唐史上确有李靖其人,他是唐初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南征吴地、北平突厥,为唐王朝立过不少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器重他,许其为“一代楷模”。关于他的事迹,当他在世时便名满江湖了。随著时间的流转,有关他的传说便掺进了许多演义成分,特别是在道教盛行的年代,这些演义自然和道教有了关联,有些竟编进了道教典籍。据道籍所载,李靖年轻时,曾在华山遇一仙翁,仙翁曾预言他日后的仕途。后来他法力无边,竟能代替海神行雨。《虬髯客传》中,李靖巧遇虬髯侠客的故事,实际上也是这类传说的余绪。
  “风尘三侠”的主角虬髯客,也并非完全虚构,他本名张仲坚,隋末人,姓张行三,据说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出生时其父嫌丑欲杀之,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后欲起兵图天下。虬髯客将家产赠于李靖夫妇后独自离开,后为南蛮扶馀国主,拥有七十二岛。在《说唐后传》中,曾提到虬髯客张仲坚:“单讲番邦盖元帅三上仙山,请了木角大仙,又往扶余国借兵二十万,有国主张大王,叫声:‘盖元帅,那大唐朝薛仁贵,有多大本事,你屡屡损兵折将,把孤一国雄兵,尽皆调空。今日大仙亲自下山,扶助东辽社稷,谅仁贵必擒。待孤亲领精壮人马,同元帅前去,杀退唐兵。’苏文道:‘若得如此,只我邦该复兴矣。’这番张仲坚点起雄兵,三声炮发,一路上旗幡招转,号带飘摇。”张仲坚依然豪爽,前后派了几十万大兵与盖苏文,和《虬髯客传》中有相似之处。
  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唐朝末年人民对盛唐年代的向往。《虬髯客传》问世后,人们争相传阅,一直流传至今。明朝凌濛初据以改编成杂剧《虬髯翁》,从此李靖等三位侠客的形象便走上了舞台,成了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所以《虬髯客传》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明人张凤翼和张太和还改写成《红拂记》,清朝大画家任伯年又依其绘成《风尘三侠图》,其题材同样是后世国画家们难以回避的经典题材。但后人的铺演,都无法企及原作的神韵。至于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认为陈忱《后水浒传》写李俊等到海外为王,是受了《虬髯客传》的影响,颇有见地。然而他说《虬髯客传》“是一篇荒唐不经的道士气息很重的传奇文”,以此来评论“唐代第一篇短篇小说”,的确是“荒唐不经”的,这个丑就丢大了。
  清代才媛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极力表彰历史上的奇女子,称赞红拂:“不畏深宵风露凉,紫衣乌帽易红妆。”进而惋惜“功成图画凌烟阁,独惜蛾眉姓未扬”,不仅突出“风尘三侠”的作用,而且对红拂在男权社会中未能得到更多的表彰而怀有不平。
  在我看来,《虬髯客传》的意义还在于:凸显了民间伦理与民间价值旨归。把以往的侠士报仇格局提升为侠士遇明主而报国,彰显了国家主义的伦理,也使得“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生理想模式得到了落地。因此,所谓的侠士虬髯客因红拂而被感化,将男女之悦化为兄妹之情,他成为了李靖投奔明主的铺路石。虬髯客的暴力主义也只有在海外的开拓征讨中找到了市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体现了大唐王朝对海外蛮夷之地的威仪。这也暗示了侠客能力的式微,历史不再为侠客提供惊天一击、一蹴而就的机缘,历史只为摩顶接踵的人提供效忠国家的机会;而红拂夜奔的意义已经大大超越了卓文君的纯爱情主义私奔,李靖与红拂的爱情逃亡之路,已经演绎为夫妻结伴游走江湖、为国奔忙,红拂成就了李靖辅佐李唐王朝的功勋。作为李唐王朝的贤内助,红拂的私情主义俨然已经升格为诰命夫人的国家大义。从民间叙事立场着眼,这样的郎才女貌的结伴行走江湖,成为了后世武侠文学同类模式的滥觞。
  所以,嬲的人生模式,一方面情意深重,另一方面慷慨解囊,当自己抵达庙堂的高处,暮然回首手执红拂的岁月,女人是多么庆幸自己的断然选择。这,一直就是很多女人的梦想。不过,仅是梦想就足以让寡淡的生活延续下去。
  但是,写完小说《红拂夜奔》的王小波显然有些心灰意冷,他在结尾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能让我相信我是对的,就是人生来有趣。过去有趣,渴望有趣,内心有趣却假装无趣。也没有一件事能证明我是错的,让我相信人生来无趣,过去无趣现在也无趣,不喜欢有趣的事而且表里如一。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
  也许,他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