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与绅士文化

2012-12-29 00:00:00刘礼飞
世界文化 2012年8期


  斯诺克(Snooker)是英国的国球,一直为英国的贵族和上层人士所喜爱,是最能体现英国人绅士风度的一项运动。它与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一道,被誉为“四大绅士运动”。
  斯诺克运动源于台球(Billiard),要了解斯诺克的历史,得先从台球的发明说起。台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4世纪,据说当时伦敦一家名为Billiard的当铺老板为娱乐消遣而发明了台球,因此台球的英文名称也被称为Billiard。早期的台球,是用木材或黄铜做成的,后来象牙成为制作台球的材料,由于一根象牙只能做五个球,象牙产量又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台球价格昂贵,这项运动只能供王室贵族等少数人享用。在路易十四时期,台球活动在法国蔚然成风,一些社会名流以此为高尚的娱乐活动。路易十四的御医曾向法皇建议,说每日晚餐后打一次台球可以健身,因此深受法皇赞赏。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台球活动进一步受到推崇,英国很多的贵族绅士家中,都有豪华的台球间。
  随着这项运动的日渐普及,玩法也越来越多,根据打法不同,主要可分为英式台球、法式台球和美式台球。
  英式台球包括比例台球和斯诺克台球两大类。比例台球又称为三球落袋式台球,在斯诺克发明之前是英伦半岛上最流行的台球玩法;另一个种类便是斯诺克台球。
  法式台球早期流行于法国,也称为开伦台球(又称卡罗姆台球,Carom),其含义是连续撞击两个球,即用主球连续触及两个球,这是法式台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英式台球、美式台球球台的最主要区别是没有网袋。
  美式台球又称美式普尔(POOL),是台式台球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在法式台球和英式台球之后形成的一种新风格。美式台球中的八球制台球(黑八)便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
  虽然台球很早就已经产生,但是斯诺克的历史却并不太久。Snooker在英文中意思是“阻碍”,所以斯诺克台球有时也被称为障碍台球,它不仅可以自己击球入袋得分,也可以有意识地打出让对方无法施展技术的障碍球,从而使对方受阻挨罚。
  1875年,驻扎在印度特文郡的英国军团里的一位青年尉官内维尔·张伯仑(Neville Chamberlain),对他们每天玩的三球台球(即比例台球)产生了改进的想法,想增加几种不同颜色的彩球,结果多次尝试后,最终球数增加到二十二个,其中有十五个红色球,六个不同颜色的彩色球和一个白色主球,与我们现代所玩的斯诺克无异。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后,又制订了一套比赛方法和规则,并且这种新玩法很快流行开来。而据说“斯诺克”一词是当时英国军队中对军校一年级新生的流行叫法,“斯诺克”也被这些军人们用来称呼这种新玩法的初学者,并且最终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
  五年之后,英国人约翰·罗伯特从印度把斯诺克台球的打法和规则带回英国。但是,当时英伦三岛的球手和观众更热衷于比例台球,斯诺克台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比例台球日益沦为街头混混们赌博的工具,许多名手才逐渐将目光转向斯诺克台球。这其中就包括斯诺克台球的传奇人物乔·戴维斯(Joe Davis)。斯诺克台球常用的击球策略是在将容易打进的球打入袋后做一杆斯诺克防守,而乔·戴维斯则独出心裁,他通过良好的意识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走位,大大提高了连续得分能力,也提高了观赏性,使斯诺克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此斯诺克台球才开始在英国兴盛起来,进而流行到世界各地。
  1927年,在乔·戴维斯等人的努力下,第一届斯诺克台球世界职业锦标赛在伦敦举办,乔·戴维斯本人获得冠军,赢得6.1英镑的奖金,此后世界各地经常举办各类级别的斯诺克比赛,这项运动得到进一步推广。但是斯诺克台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遭遇了一个低潮,1958年至1963年六年间甚至没有任何锦标赛举行。这种情况直到1969年才迎来转机,当时英国广播公司为了推广新的彩色电视直播,发起了新的斯诺克锦标赛Pot Black。彩色的斯诺克台球和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很快引起了观众的兴趣,斯诺克台球和彩色电视节目一起得到了迅速推广。几年之后,斯诺克世界职业锦标赛也开始电视转播,斯诺克台球开始成为一项主流的职业运动,并得到大量的投资,以史迪夫·戴维斯为代表的新一代斯诺克职业选手不断涌现。1982年,史迪夫戴维斯打出了历史上首个电视转播中的147分的满分杆。那个斯诺克发展的黄金时期在1985年的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上达到了高峰,有近1850万的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丹尼斯·泰勒夺冠后举杯庆祝的场景,斯诺克在英国成为仅次于足球,拥有第二多电视观众的运动。
  斯诺克也继承了台球运动良好的礼仪传统,最能体现出这项运动高雅的绅士文化。台球最早流行于英法的贵族和绅士们之间,因而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早在18世纪的英国,对于参与台球活动的人就有了着装规定,例如打球时衣装要整齐,不允许敞胸露怀、赤脚、穿拖鞋等不文明行为。斯诺克台球产生后,更是要求选手比赛时穿着衬衫、马甲、西裤、皮鞋,并佩戴领结,在比赛中始终保持一个优雅得体的姿态。
  这项曾经风靡王室贵族之间的运动,体现的是参与者连续的思考、布局和预判能力。球手们优雅地围着球台踱步,观察主球走位,缓慢地从马夹口袋里掏出壳粉(chalk)往杆头涂擦,胸有成竹地走到白球的位置旁,弯腰,瞄准,运杆,一声脆响,目标球应声落袋。对于每一次精彩的击球,观众则报以微笑和掌声。可以说,斯诺克比赛更是一场绅士们的聚会。
  选手们的这种绅士表现,其实是深深植根于英国传统中的。在中世纪英国,绅士阶级(gentry)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被称为绅士(gentleman)。绅士和贵族构成了社会的上层阶级,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成为平民们学习的对象。与此同时,贵族、绅士们也在不断严格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以便成为民众的“表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绅士文化”。他们极为注重个人身份和荣誉,讲求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向往崇高精神理想,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它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的某些价值观念融合而成的。绅士风度在现代社会则被定义为衣冠得体、谈吐高雅、彬彬有礼、待人谦和、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等,它不仅局限于男性,也在诠释着社会对文明和友好的向往。
  如今,斯诺克台球早已走出英伦,成为一项世界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