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宏
(贵州省盘县公路管理南段,贵州盘县5535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事业蓬勃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我国的公路建设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上。这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了沥青路面,但是从国内己建成的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来看,一些路段在通车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早期破坏现象,如开裂、车辙、水损害等。这些病害直接导致了路面使用性能的下降,使一些路段在建成后较短时间内就不得不进行大修,一些公路甚至在通车二、三年内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这不仅降低了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大大影响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社会形象。因此,为了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线的顺畅,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1)选购经调查试验合格的材料进行备料,矿料应分类堆放,矿粉必须是石灰岩磨细而成不得受潮,必要时做好矿料堆放场地的硬化处理和场地四周排水及搭设矿粉库房或储存罐。(2) 做好配合比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符合性检验。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恢复中线(底面层施工时),在边线外侧0.3m~0.5m 处每隔5m~10m 钉边桩进行水平测量, 拉好基准线,画好边线。(3) 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底面层施工前两天在基层上洒透层油。在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油。(4) 试验段开工前安装好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好的试验人员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各层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备齐全部机械设备进行试验段铺筑,以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并检查压实度,沥青含盐,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等。
(1) 各种集料分类堆放, 每个料源均进行试验,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2) 设置间歇式具有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合温度装置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和站设试验室,对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及时进行检测。(3) 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 即150℃~170℃。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80℃; 温和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40℃~165℃。当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废弃,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20℃~150℃。
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运输车的车箱内保持干净,涂防粘薄膜剂。运输车配备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已离析、硬化在运输车箱内的混合料,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的混合料应予以废弃。
(1)根据路面宽度选用1~2 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 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2)底、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3)摊销机均匀行驶,行走速度和拌和站产量相匹配,以确保所摊铺路面的均匀不间断地摊铺。(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节。一般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于130℃~140℃,不超过165℃,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开铺前将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加热至不低于65℃。(5)采用双机或三机梯进式施工时,相邻两机的间距控制在10m~20m。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等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洒料,换补料。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1)纵、横向两种接缝边应垂直拼缝。(2)在纵缝上的混合料,应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有一台静力钢轮压路机以静力进行碾压。碾压工作应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3)纵向接缝上下层间的错位至少应为15cm。(4)由于工作台中断,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或者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就应做成一道横缝。横缝应与铺筑方面大致成直角,严禁使用斜接缝。横缝在相邻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至少错开1m。横缝应有一条垂直经碾压成良好的边缘。
在初步压实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上,分层浇洒沥青、撤布嵌缝料,或再在上部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经压实而成的沥青面层称为沥青贯入式沥青路面。其厚度宜为4cm~8cm,但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不宣超过5cm。当贯入层上部加铺拌合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成为上拌下贯式路面时,拌合层的厚度宣不小于1.5cm。
沥青贯入式路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其强度的构成,主要由以矿料的嵌挤为主,沥青的粘结力为辅构成。由于沥青贯入式路面是一种多空隙结构,为防止路表面水的浸入和增强路面的水稳定性,最上层应撤布封层料或加铺拌合层。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铺筑在半刚性基层上时,应铺筑下封层。沥青贯入层作为联结层使用时,可不撤表面封层料。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3 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1)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t~8t 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3 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一轮胎(4个等间距的宽轮胎)压路机(钢轮接近摊铺机)进行初压。前进时静压匀速碾压,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2)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 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 通常不少于8 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3)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 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4)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 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 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包括临时停放压路机),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
沥青路面是采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或混合料修筑面层的路面结构。路面平整度是评定沥青路面使用品质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行车安全、舒适和车辆的行性能以及营运经济;同时不平整会使行驶车辆的附加振动作用反过来对路面施加冲击力。要提高路面平整度,还要重视机械能力和机械配套水平,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保证路面平整度,提高路面工程质量。
[1](JTG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JTJ052- 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4]荆农.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刘昌智.浅析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J].甘肃科技,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