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毅
(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宿迁 223800)
·解析评价·
物元分析法在水质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曹 毅
(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宿迁 223800)
物元分析法是处理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以竺山湾2010年7月水质监测数据为例,利用物元分析法分析太湖竺山湾水质监测点位分布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与系统聚类法的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物元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是准确、可信的。综合使用物元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最终确定水质监测点位可由14个优化至11个。
水质监测;物元分析法;优化布点
环境监测布点通常涉及多项污染指标,且各单项指标优选出的点位往往是不相容的。物元分析法是处理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1,2],可用于解决环境监测中多指标优化布点的问题[3-7]。合理设置的水环境监测点位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能够使监测数据更为准确、有效。
竺山湾位于太湖常州水域(120°00′E—120°05′E,31°20′E—31°28′N),面积约 88 km2,约占整个太湖总面积的4%,平均水深约2 m,多条入湖河道由此入湖,是太湖暴发蓝藻水华频率最大的湖湾之一[8]。竺山湾水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太湖的水环境质量。
7月是太湖蓝藻水华最严重的时期,选择7月水质监测数据来优化竺山湾水质监测点位,共设置监测点位14个,按照其相对位置,可分为5个区域(表1)。每周一现场采样并带回实验室分析,现场操作严格按照《水质采样技术指导》完成[9]。
水样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采用酸性法测定,总磷(TP)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总氮(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氨氮(NH3-N)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14个点位共取得4批次224个水质监测数据,各点位监测数据月平均值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7月竺山湾水质监测平均值统计结果mg/L
续表
1.3.1 物元分析法
通过建立各点位物元分析模型和节域分析模型,计算各点位的线性关联函数值和综合关联函数值,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点聚图,根据图中点位分布和实际情况,确定优化的点位[2]。
1.3.1.1 建立各点位的物元分析模型
比较全部监测点位的污染指标,选出每项指标的最佳值A、最劣值B及期望值C,4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劣值)、最小值(最佳值)及平均值(期望值),用每项指标的最佳值A、最劣值B及期望值C构造2个标准物元矩阵:
由2个标准物元矩阵构成节域物元矩阵;每个测点作为一个物元,由全部污染指标测值构成各点位物元矩阵:
式中:a1,a2,…am——各指标的最佳值;b1,b2,…bm——各指标的最劣值;c1,c2,…cm——各指标的期望值;Q1,Q2…Qm——各项指标;Xi1,Xi2…Xim——i测点 m 指标的监测值;i=1,2,3,…n;j=1,2,3,…m。
1.3.1.2 计算各点位综合关联函数
将表1中数据代入式(5)、(6),分别计算各点位污染指标的对标准物元A、B的线性关联函数:
式中:Xij——第 i个测点第 j项指标测值;Cj——第 j项指标期望值;Aj——第 j项指标最小值(最佳值);Bj——第j项指标最大值(最劣值)。
关联函数值的大小表示测点符合标准物元的程度,意义见表2。
表2 关联函数的意义
由以上结果计算出全部污染指标对A、B的综合关联函数:
式中:Wj——j污染指标的权值。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指数超标法计算[10],得到各项污染指标归一化权值如表3所示。
表3 地表水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归一化权值
其中,Sj为5级标准的均值,Xj/Sj为指数超标法计算的权值,Xj为第j种污染物所有测点的均值,Wj为第j种污染物的归一化权值。
将Wj值代入(7)、(8)式,计算出各采样点的综合关联函数的值见表4。条件最差的点。
表4 综合关联函数的值
图1 14个点的Ka和Kb
1.3.2 系统聚类法
利用SPSS 17.0系统聚类法对表1中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组间连接的方法,以欧式距离为判断点位间关系的依据[11],从距离上看,可将点位分为9类,见图2。
图2 聚类分析树状图
1.3.1.3 绘制点聚图
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关联函数的含义,以Ka(Xi)为横坐标,Kb(Xi)为纵坐标,画出点聚图(图1)。
根据综合关联函数的含义,可以发现14个点位都分布在第二、第四两个象限内。在第二象限中的点Ka>0,符合最佳点条件,其中,以11号点符合程度最好;靠近坐标中心的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第三、第四象限转化,当条件变化时,是最易发生变化的点;在第四象限中的点Kb>0,符合最劣点条件,以4号点和2号点最为符合,是点位中相对
物元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结果比较见表5。
表5 物元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结果比较
物元分析法将各点位进行优选至10个,与聚类分析法优选至9个点位进行比较,见表5。从物元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优选出的结果可以看出:第7、8、13、14 号点是一致的独立点,第 2、4 号点,第3、9号点,第11、12号点,是3组可以优化合并的点,这3组点分别在地理上也是邻近的点位,其他点位2种分类法有着不同的区分,如第10、14号点,第1、6号点,这2组点在地理上是隔开的,因为水质监测的结果相似而归化为一类,不能作为点位优化的依据。
综合考虑物元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优化结果,得到最优化的水质监测断面。将整个竺山湾点位优化为11个点位,即雅浦港、竺山湖中、田鸡山、大桩头、竺山湖南、旧渎东、田鸡山西、沙塘港、殷村港、百渎港、百渎港南,既可以反映湖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又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并避免了重复设置带来的经济投入,减少了相应的工作量和经费。
根据物元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物元分析法使用简便,可直接编制程序上机运行,评价结果直观、准确、可靠,其结果与聚类分析法分析的结果近似,可用于水质监测优化布点。但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两种方法都以计算结果为分类依据(物元分析法以综合关联函数为依据,聚类分析法以欧式距离为依据),不能反映点位的空间关系与实际情况,在优化点位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之后最终确定点位的优化方案。
[1] 蔡文.物元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 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3] 孙中党,毕雪玲,康莉萍,等.物元分析法在郑州市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河南科学,1999,11(2):194-199.
[4] 弓晓峰,陈春丽,赵晋,等.鄱阳湖乐安河流域水质监测优化布点[J].湖泊科学,2006,18(5):545-549.
[5] 高明惠.用物元分析进行水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7,5(3):77-81.
[6] 朱慧君,于永斌.物元分析法在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云南环境科学,1998,17(4):51-53.
[7] 高明惠.物元分析在水质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进展,1995,3(5):43-49.
[8] 翁建中,李继影,梁柱,等.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与预警监测响应的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2(3):1-4.
[9] 国家环境保护局.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S].
[10] 国家环境保护局.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1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及SPSS应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Application of Matter-element Analysis in Optimized Points Selection of Water-quality Monitoring
CAO Yi
(Suqi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Suqian,Jiangsu 223800,China)
Matter-element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anage incompatible problems.This article took the water-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Zhushan Bay in July 2010 as example and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oint in Zhushan Bay with matter-element analysis and system cluster method.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matter-element analysis method was more accurate and more credible.Combined the matter-element analysis with system cluster method,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oint was optimized,and the number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oint was reduced from 14 to 11.
water-quality monitoring;matter-element analysis;optimized points selection
X830.1
A
1674-6732(2012)-01-0043-04
10.3969/j.issn.1674-6732.2012.01.011
2010-11-20
曹毅(1985—),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蓝藻预警监测工作。
(本栏目编辑 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