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鸿进
(河北省承德市消防支队隆化县大队,河北 承德 068150)
承德是中国的文物大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尤以清代皇家园林和全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寺庙群而著称于世。
(1)古建筑因建筑形式所需多采用木质结构,所用木材都是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极低,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极易燃烧。
(2)古建筑尤其是山庄宫殿区和皇家寺庙群在建造中大多是成组、成群布局,殿堂之间采用木廊相连,层层叠叠,形成“廊院”格局,建筑群内没有防火分隔,缺少消防通道,一处起火后,毗连的建筑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使整个古建筑群化为灰烬。
(3)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国家乃至世界的珍贵遗产,如果发生火灾,便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文物损毁和社会影响。
(4)发生火灾后救困难。①古建筑场所内道路曲折逶迤,消防车难以靠近;②缺乏消防设施、水源,远水救不了近火;③很多古建筑形体高大,相互连通,对其火灾情况下的灭火作战行动增大了难度。
建国以来,承德文物古建筑主要发生过3次影响较大的火灾,每一次火灾几乎都造成了毁灭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1965年7月1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六合塔遭受雷击起火,塔内木柱被焚毁。
1969年9月10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普佑寺,因雷击发生火灾,法轮殿及其配殿被毁。
1985年12月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须弥福寿之庙因烧炕不慎起火,所幸及时扑灭,未酿成大灾。
据统计,我国古建筑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用火不慎占20%,电气问题占17%,吸烟占13%,宗教活动用火占11.8%,雷击占9.4%,其他如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放火等也占相当比例。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多种形成原因,应坚持“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
根据消防法律的有关规定,古建筑单位应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1)从现状来看,保护古建根本还是在人防。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和有关文物古建筑活动参与者对消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文物古建筑单位严格贯彻《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根据单位的特点,建立和完善防灭火的预案和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配合消防机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要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加强设施建设。灭火器具是扑灭初起火灾的有效工具,古建筑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具,并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灾,使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地处偏远的文物古建筑单位,应修建消防蓄水池,配备脉冲水枪、消防摩托车、水缸、水桶、沙土以备灭火。
(4)禁止在古建筑区燃放烟花爆竹、点孔明灯等,举行宗教活动时,明火必须严格加强规范。
(5)要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切不可养患成灾。
(1)古建筑均应设有防雷设施,并要及时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
(2)加强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管理。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安装工程结束后,须经供电部门和消防监督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
(3)文物古建筑单位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古建筑免遭火灾危害。近年来,避暑山庄和普宁寺等文物古建筑单位已先后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并完善和改造了消防系统工程。
(4)为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消防部门和文物古建筑管理单位在气候干旱的季节,应对古建筑场所内草木茂密处、文物古建周边、城墙根部,以及外围树木、草坪等处进行除草和洒水,增加植被密度和湿度,降低火势蔓延速度,为有效灭火提供有利时机。
(5)有条件的文物古建筑单位应该配备危险物品检测仪器,建立随身物品检查制度,严防游客和不良分子将易燃、易爆和导火物品带入古建筑和文物单位,以最大限度减少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1)加强对古建筑火灾理论的研究,增强战术意识,根据不同的建筑和部位制定多种灭火预案,并加以修订和演练,改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单一作战方案。古建筑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队应根据古建筑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灭火救援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熟悉古建筑单位的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重点部位、重要文物的分布等基本情况。通过演练不断完善预案,演练时古建筑单位工作人员要从实战角度出发,积极搞好协同配合。
(2)及时、迅速组织工作人员扑救初起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古建筑和文物造成的损失。初起火灾的燃烧范围小,火焰温度低,是灭火的最佳时机。古建筑单位应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
(3)集中调集灭火救援力量,全面火情侦察,及时展开战斗。消防队在接到古建筑单位火灾报警后,要按预案或报警情况,迅速、准确、及时地一次性调集足够的灭火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指挥员要立即派出侦察小组,准确、快速地全面进行火情侦察。只有查明火情,指挥员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避免盲目指挥。
(4)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火情,灵活运用战术。在灭火中,要坚持灭疏结合,必须采取转移、遮盖等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应慎重选用灭火剂,对泥塑、木雕等忌水的文物,不能用水直接冲击;对受到高温威胁的时刻、碑石、瓷器、铜铁铸造物品,应避免使用直流水枪冷却,以防高温后骤冷而碎裂,一般可用喷雾水降温;对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珍贵文物或重要部位,应选用干粉或干沙、水泥粉等进行灭火;实战中也可选用A类泡沫进行灭火。
古建筑火灾,燃烧强度大,火势发展蔓延快,灭火战斗行动的全过程必须体现迅速、安全、彻底。
(1)加强第一出动,保证灭火剂充足。一旦接到古建筑火灾的报警,应保证第一时间出动,特别要出动多部水罐车,保证火场的用水量。
(2)注意人身安全,做好个人防护。①扑救古建筑火灾,要运用“强攻近战”的战术,必须在火灾现场设立现场安全监督员,全面监控灭火过程,注意建筑是否有倒塌危险,一旦发现潜在的危险,应该及时报告指挥员,实施相应的处理。②深入内攻时,要组织水枪掩护,以防止高温烟气伤人;同时要防止室内悬挂物、构件或屋顶塌落伤人。
(3)认真清理火场,防止“死灰复燃”。①火灾扑灭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清理,对未完全燃烧、表面已经碳化的木质构件,以及火场的隐蔽部位进行仔细搜索。②残火消灭后,应留守部分消防员和器材,或协调着火单位、派出所等,做好火场监护工作,切不可麻痹大意,造成“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