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林
(中核新能核工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高层建筑的工程规模决定了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复杂性,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外,其独有的施工特点:工程量巨大、工序繁多、工种配合极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工期要求较短;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比较复杂;高空作业较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极其高;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平行流水作业、立体交插作业多,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由此看来,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产和管理的过程,要求必须是连续的和高质量的,而且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建筑材料的一点差异、操作工艺的一点变化、环境气候的一点波动,都会造成施工质量产生变化,进而造成质量事故,甚至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创造出来的,所以工程质量的形成直接受到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
要确保工程的质量,首先,必须选拔优秀的施工人员,同时将其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令出必行,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精诚团结,配合默契,服从指挥,这样才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其次,必须注重合理培训,通过培训建立质量意识和提高技术素质。而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施工人员牢固“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预放为主、客户至上、数据统计、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双赢,从而最后形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管理、目标规划、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高超的技术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理念。
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和体现的,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确保质量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所以,在每道工序开工之前,要对各工序的准备工作、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检查;而且,要严格遵守上一道工序不经验收通过,不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原则;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标准、计划、要求或施工规范操作,从而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技术进步紧密相连。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曾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技术、工艺和质量的辩证关系。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这就要求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缜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明确施工人员各自的责任。当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以确定质量目标和管理重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管理重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实施过程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具体实施质量目标和重点管理中加强质量检查和预控,其结果要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并加以纠偏和总结经验,以形成新的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强度常会受到技术工艺、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影响,目前,高层建筑施工当中大多采用的是泵送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在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都已经得到了严格控制,技术工艺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已经大大受到控制。即使如此,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强度不足也屡见不鲜,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忽视了混凝土的养护所导致的。而且高层建筑的施工多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配备、施工材料保障等各方面作出周密安排,高度重视混凝土养护。从养护开始到结束指派专人负责,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遵守和执行混凝土养护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从而保证其质量水平。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加之放线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等原因经常会发生位移或放线不准现象,如造成损失那就是难以估量的,所以,“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更是质量控制中的重点。
4.2.1 轴线的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基准点无法引测轴线。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应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 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楼层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 mm方洞,采用经纬仪投点测量法进行轴线竖向传递。
4.2.2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4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4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4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4.2.3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4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4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4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比较高、混凝土量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建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非常大。根据笔者以往的工作和实践经验,在处理高层建筑裂缝时常采用“放”、“抗”的相关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难点多、周期长,给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就是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只有抓住这两大问题中的关键事项并加以解决,才能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工程的质量。
[1]何禹.加强高层住宅建筑的质量控制[J].技术交流,2009(10):63-64.
[2]罗倍增.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应注意的事项及对策[J].科学之友,2009(3):73-74.
[3]胡建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0(2):95-96.
[4]谢能往.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