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政策调整分析

2012-12-28 12:26徐翔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8期
关键词:差距基础设施分配

徐翔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京 100020)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状况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铁饼型;二是尖帽型;三是橄榄型。铁饼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最高收入人群和最低收入人群没有什么差别,大家在收入水平上没有多少可攀比的。尖帽型收入分配的特征是社会上极少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而有少部分人的收入处于平均水平左右,但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大大低于平均水平,仅仅是处于贫困线和温饱水平之间,即形成贫富分化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社会不稳定,经济无法得到持续发展。橄榄型收入分配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数国家的模式,其特征是肚大腰圆,小头小尾,即最富有的人口较少,社会的大部分成员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构成人数最多的中产阶级,而最贫穷的边沿人口也占少数。

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没有达到既有公平竞争又有稳定保障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状况,而是处于尖帽型收入分配阶段。由帽尖、帽身和帽沿三个阶层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尖帽型收入分配格局。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收入分配中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尖帽型收入分配的格局还在加剧。

1 城乡之间的主要差异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存在,城乡之间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划分城乡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在我国,虽然“镇”属于城市的范畴,但“镇”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一些特点,因此,城乡之间的差异主要是针对城市和乡村而言的。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1 劳动力结构

城乡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劳动力结构不同,划分城乡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从三次产业的角度来看,城镇中的劳动者主要在第二、三产业中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乡村中的劳动者主要在第一产业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1.2 产业结构

城镇是一定区域内工商业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辐射功能,其产业结构的主体是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很小,且城镇的第一产业不是以粮食种植业为主,而是以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家禽饲养等为主,发展城镇第一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城镇居民对“菜篮子”的需求。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非农产业迅速发展,非农产业产值在数量上超过了农业总产值,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经济的主要特点,乡村经济的主体仍是农业,乡村经济的发展仍然不能脱离农业,乡村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仍大大高于城镇,乡村仍是粮食生产的基地。

1.3 人口聚居程度

人口聚居程度是指一定区域内所达到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是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城镇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口聚居程度比较高,只有一定区域内的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和密度,才能为城镇的出现创造基本的条件。

1.4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悬殊既是差距的表现,也是差距扩大的原因。社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发展要经历“物质生活基础设施”和“知识信息基础设施”两个发展阶段。

首先,物质生活基础设施差距。“物质生活基础设施”包括公共事业设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为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许多在城镇己普及的基础设施,在大多数乡村地区仍是一个空白。目前,东部地区物质生活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备,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还很欠缺。

其次,知识、信息基础设施。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一个地区创造财富、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的最大优势资源之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地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地区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

1.5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城镇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的中心,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而乡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比较缓慢,文化生活单调,教育和卫生机构数量少,科技人员奇缺。城乡在人口比重和学校拥有数量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社会事业发展状况不同,是城乡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也是划分城乡的一个重要依据。

2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

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首先应当从经济发展方面寻找原因。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不考虑城乡其他方面差别,单从产业自身的扩张性上来看,农村就自然地处在劣势。城市产业比农村产业更具扩张性,一般情况下城市经济发展要快于农村。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在不同条件下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包括经济决策结构、经济调节体系、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等诸多内容。经济体制及其变革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还会影响到城乡劳动者的收入状况,从而使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不同的变动过程。

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过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外,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城乡劳动者的素质、城乡居民家庭的人口规模、城乡居民的非劳动性收入等都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不同变动过程的因素。

3 缩小城乡差距的策略思索

第一,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国家财政资金、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不少,其中大江大河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占了相当大比例,虽然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但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项目并不多。国家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家不仅要增加用于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增加农村道路、农村教育投入,要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农产品储存、保鲜等市场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尽量使用农民工,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第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一是要适当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二是要加大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减免力度,除了要做好灾歉减免以外,对因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造成农民减收较多的,也应给予税费减免;三是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税制,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降低农业税税率甚至取消农业税;四是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工作,同时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教育改革,减少乡镇支出;五是在实施现行税费改革方案的同时,要对今后农村税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实现城乡统一的税制。

结语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变动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及政府应当制定科学、合理和适时的收入分配政策,以此有效地影响和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当然,这种影响和调节并不能代替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且要尽量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初次分配。

[1]冯志亮.和谐社会建设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2]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以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基点[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3]潘慧.结构调整中的消费转型[M].学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差距基础设施分配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