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春
(姜堰市供电公司,江苏 姜堰 225500)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是整个线路设计工作中的关键,方案的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合理选择路径。在此基础上,对线路沿线地上、地下、在建、拟建的工程设施,尤其是线路通过地区对路径有影响的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有关资料及所属单位对路径方案的意见,进行充分的收集和调研。并应用卫星图片选线技术,进行多方案路径比选,选出最优路径。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大小,关系着运行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供电电能质量等,是建设设计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通常,输电导线截面是根据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然后按不同情况对发热条件、机械强度进行校验,最后确定导线截面积及相应的导线型号。但是,有时按照经济电流密度并经校验后选择出的导线截面,其有功功率损耗可能无法满足线路保证输出功率及经济合理性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设计环境,结合一些其他指标,如线损率等,来优化选择导线截面。
不同的杆塔型式在造价、占地、施工、运输和运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杆塔工程的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30%~40%,合理选择杆塔型式是关键。
对于新建工程若投资允许一般只选用1~2种直线杆塔,跨越、耐张和转角尽量根据地形地况选用钢管塔、角钢塔,材料准备简单明了,施工作业方便且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水平。对于同塔多回且沿规划路建设的线路,杆塔一般采用占地少的钢管塔,但大的转角塔若采用钢管塔,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极易造成杆顶挠度变形,基础施工费用也会比角钢塔增加一倍,直线塔采用钢管塔,转角塔采用角钢塔的方案比较合理,能够满足环境、投资和安全要求。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时间,运输量约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0%~35%,基础选型、设计及施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线路工程的建设。由于地质的特殊性和埋深的局限性,当前的基础型式只有采取浅埋式,通过适当加大基础地板尺寸,增加基础自重来满足上拔稳定才是比较安全经济的。直线塔埋深控制在2m左右,承力塔埋深控制在3~4m左右可减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每基塔的受力情况逐地段逐基进行优化设计比较重要,特别对于影响造价较大的承力塔,由四腿等大细化为两拉两压或三拉一压才是经济合理的。
2.1 气象监测。由于输电线路都是暴露于自然之中,正常使用状态下会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线路的运行状态受到影响,不利于电力系统的长期运行。气象监测系统的运用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监控,防止受到风偏、雷击、污秽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在线传输数据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2.2 视频监测。这是最近几年电力系统施工采用的先进技术,能够满足110~220 kV输电线正常监控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重视对电力行业线路设计的调整,避免在线路使用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设计人员应积极编制有效的监控、监测手段,以合理调整输电线路的设计模式与结构。
2.3 覆冰监测。覆冰是输电线路在冬季常见的问题,对整个线路安全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设计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中,应该对覆冰区域加以关注,对线路上的覆冰情况进行24h监测。设计时可创建一个实用的数字模型,包括导线自重、风压系数、绝缘子倾斜角等,可及时预告线路的覆冰情况。
2.4 杆塔监测。因受到建筑施工的影响,杆塔在建造过程中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造成倾斜问题。对杆塔创建监测系统,主要是针对塔身的垂直度监控,这样在杆塔发生异常状况后可及时调整。设计时对杆塔倾斜仪相关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把握好程序设计传输时间的控制,当异常状况发生后可及时整理。
2.5 线路污秽监测。线路通道经常大气中灰尘较多的情况,绝缘子上面布满灰尘,很容易引起绝缘击穿。因此,定期清扫绝缘子污秽是电力部门的日常维护的工作之一。传统的判断污秽的常用方法有:等值附盐密度法;整体表面电导率法;泄漏电流脉冲计数法;泄漏电流等值法等;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我们可考虑采用传感器测量盐密技术,实现对现场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程度的实时监测。运行部门可用来监测输变电设备动态变化的实时盐密情况,为输变电设备的清扫、评价外绝缘耐污能力、适时调爬提供依据。
实施针对性的防雷结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雷击问题。防雷技术的引进要借助于各类防雷装置,这就需要把握好不同装置之间的搭配运行。
3.1 屏蔽保护。现代化电力模式的运行需要借助于计算机装置性能的发挥,在设计维护方案时需要做好不同方面的检测处理。对于一些外来的干扰信息可以重点屏蔽处理,以此来达到对电力系统设备的保护作用。如:对信号线、电源线结合屏蔽电缆或穿金属管屏蔽,且保证线路的有效链接。
3.2 设备保护。防雷技术发挥作用要依赖于各个设备的运用,尤其是先进的计算机装置结构。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需定期对各设备进行检查,一般周期在半个月左右。对于一些常见的装置问题要及时处理,若有需要则更换装置,如避雷器、计算机设备等,通过这些更换能增强防雷效果。
3.3 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防雷技术的常见方式,通过接地可以把电力系统上的强电流、电压引入地下以达到防雷效果。维护自动化电力系统时需要借助于不同的施工技术,将相应的防雷器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各传感器设备与防雷地网之间要保证良好的搭配,对防雷结构实施必要的划分处理。
3.4 线路保护。线路是电网正常运行的保证,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线网自身承受的载荷大小。对线路实施保护最终是为了避免雷电波从信号线、电源线传输到自动电力系统室内,由此会给电力系统设备带来巨大的损坏。设计人员应该合理选择线路结构,布置好有效的线路安排。
3.5 装置保护。对于防雷结构设计中运用到的各种装置,设计人员要加强保护处理,如避雷器、避雷装置等,采取综合性的装置保护方案,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输电线路保护需要。正常使用情况下,还需要定期实施装置结构保护,对防雷体系进行及时优化改进。
总之,电网输电线路线路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强度较大,时效性要求很高的野外工作,而且受天气、环境、地理状况等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电网建设中,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优化设计、合理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并做到保质保量,对于设计者来说,是必须的,也是面临的直接挑战。
[1]江涛.220 kV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8(24).
[2]刘扬.浅析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
[3]汪涛.220 kV梧岗变-向塘变线路设计及有关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