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发展趋势及探索

2012-12-28 15:41:51刘方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5期
关键词:居室养老设置

刘方

(河南省华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种由西方最先施行的养老模式在中国开始出现,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试点。这种养老模式的关键是以细分老年人的需求为基本观念,以一个集合体的形式,包含不同类型的养老模式,基本形式有:独立式居住、协助式护理、专业护理,细分还有成人日间看护中心、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专业护理、临终关怀等形式。

1 独立式居住

这一居住生活的方案,是以那些可以独立的、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关注点生活的老人,通常年龄层偏低,可以不依赖重要的健康辅助服务设施,所以居住公寓的形态类似住宅,需要配备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但由于身体状态的改变,这部分老人还是会产生一些特殊的、辅助性的需要,例如专业的洗衣服务、家政服务,另外虽然独立居住式的老人公寓一定会配有厨房,但有时还是需要外来的餐饮服务;此外,定期的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集中式的体检中心也是社区必备的,体检中心通常会覆盖到各个居住模式的老年人。一个独立式居住单元的面积通常为68~110m2左右,面积的差异体现在居室空间数的不同上。

2 协助式护理

这一居住模式是为那些已不再能独立的安全居住,但尚不需要护理院提供高级护理的老年人设计的,居住者拥有自己的公寓,配有卧室及卫生间等生活空间,但公寓不再配备厨房,而仅附带操作台,设置水池、小型冰箱及微波炉,由于活动能力的降低,居室的面积也会减小。一个协助式居住单元的面积规模通常在50~60m2左右,在这种居住模式中,出于特殊的安全考虑,工作人员在24小时内随叫随到。大多数的协助护理模式是以单元式出现的,每个单元容纳30~50位老人,每单元配备有公共的开放空间和餐室,就餐是居住者最重要的日常活动之一,餐室尽量分为3~4人的小桌子,以创造亲切的就餐环境;而公共开放空间意味着公共客厅,是为了适应老年人相互交流而设置的,可以观看电视、举办聚会、进行娱乐活动等。

3 专业护理

专业护理模式面向身体虚弱的和长期患病的居住者,他们需要24小时护理,因此居住模式也是单元式的,配备一整套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天护理。一个专业护理单元容纳20~40位老人,通常入住专业护理单元的老人已不具备独立行走能力,由于行动受限,入住专业护理单元的老人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通常一个单人居室的面积不超过35m2,两人居室不超过50m2,并且居室不再配备厨房设施及其他活动设施,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充分照顾到他们对私密性的要求,尽量避免使他们在不自愿的情况下与陌生人长期同处一室,因此要充分注意在多人居住的居室里,保证个人的隐私。能够离开房间的人在护理单元的中央就餐区用餐,在中央区域,还可以参加一些活动,所有的地方,包括居室、中央活动区均要进行无障碍设计。

4 阿尔兹海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

在除了上述常规的居住模式之外,需要重点提到的特殊单元模式,就是老年设计领域最近几年尤为重视的阿尔兹海默症,这种痴呆症近年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也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这种病症会逐渐破坏患者的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会破坏最简单的行为能力,在这一特殊居住群体中,居住单元仍然是主要的护理模式,由于这些老人需要更长时间、更多方面的持续照料,因此每个护理单元的人数更少,每单元容纳的人数为15~20人,这种居住单元提供与协助护理单元相似的服务,而单元房间的设置类似专业护理而非公寓住宅,有公共的餐饮与活动空间。由于需要配备更多的工作人员,要为工作人员在便于护理的地段配备工作室。由于特护人员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会被提升兴奋度或者增加挫败感,为了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性考虑,应该为这些特护人员设置一个能够轻松到达并带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户外花园,花园应设有超过1.8米的高围栏,围栏的设置需要进行装饰,不能使人有在监狱中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设置水平构件,减少居住者翻越栏杆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所以在环境设置中需要强化季节感与每天的韵律感,使人们在房间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冬天还是夏天,是白天还是晚上,减少室内照明与人工景观,尽量利用室外光线与景观,降低人们可能的感官混乱。

除阿尔兹海默症外,细分的老年人建筑还有成人日间看护中心,俗称“托老所”,针对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日间子女工作或外出时的老年人看护,通常不设置居住空间或仅设置临时居住单元,更重要的功能为老人社交场所,可设置棋牌、图书、手工、教室等功能,同时提供餐饮服务及日间休息场所;另有临终关怀区域,设置地点通常较为私密,可与专业护理或者医疗设施合建,因为需要更多的生命辅助系统,通常房间较大,以舒适温馨有安全感的环境为设计目标。以上特殊护理模式不再详述。

美国、欧洲老年人居住建筑规划设计的进入时间较早,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大量实例,因此,中国在进行现代化老年人居住建筑探索研究及初步实施时,多以这些国家的经验及数据为参考,但中国有特殊的国情、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中国的具体状况。

用地状况,中国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一、二线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使得包括老年人建筑在内的居住建筑规划设计通常容积率较高,土地使用率最大化,这与欧美人口密度低的状况不同,通常建筑层数较多,室外环境景观引入困难,需要在室内设计环节加大力度,通过方便的竖向交通系统,使得老年人方便的进入地面环境景观。

生活方式,与欧美老年人生活团体较小不同,中国老年人通常需要更加开放与大规模的生活空间,就餐方式也通常不是小范围、固定的,因此通常需要设置更大的公共就餐方式;中国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更大,因此方便子女经常性的探视交流,努力营造“家”的氛围,使居住在里面的老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规划设计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我们更愿以“田园都市”和“活力城市”来命名养老居住项目,规划中,老年人被当作主角请到了舞台中央,也就是社区的“心”,在这里,他们交往、学习、欢笑、回忆,并设置了一整套的配套和保障设施为之服务;相比普通的养老地产项目,新型养老社区更多的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家庭化大于机构性、一种集投资定位、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法律保障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适老居住解决方案,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社区。

另一方面,养老社区不是房地产与医疗保健的简单配套,养老社区的机电配置、机电系统需按照老年人的人体尺度和心理、生理特点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采光、日照、通风、照明等物理环境因素,采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进行科学设计、优化集成,提高养老社区高新技术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满足老年人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居住环境。

结语

新型的养老居住规划设计,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建筑设计的一个新形势,有别于传统的养老院与老年人住宅,新型养老建筑更加人性化,注重养老的多样性及层次分别,关注老年人在养老的不同阶段或不同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与研究的新课题,在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的时候,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设计一个温馨舒适,富有活力的居住环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贾云燕,刘达.以人为本的现代住宅小区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张晓丹.对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的看法[J].陕西建筑,2009.

猜你喜欢
居室养老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老年人冬季居室应注意什么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