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红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装制造厂,辽宁 沈阳 110043)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性要素,相应地,企业的质量管理也从事后的检查走向全面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企业成功的法宝是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然而,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质量管理这张答卷却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出色回答。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是我们一直探索和追求的。
在企业运行生产的过程中,坚持五种能力即源头预防能力、过程控制能力、试验验证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通过5种能力的坚持,产品质量的提高有了显著的效果。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为此组织不仅要控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还要考虑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入和输出环节,即供应商和顾客。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要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对产品的影响很大,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是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是随时变化的,这就需要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进行管理,及时地掌握供应商的供货能力的变化,为采购人员按照订单的优先级进行采购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以免发生由于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不足造成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为了控制原材料质量,企业在对供应商管理方面应具有完善的制度,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建立供应商基础信息数据库;严格业绩考评,实施动态管理。利用材料入厂质量的数据记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供应商的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性能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及时反映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改进潜力的大小,缩短供应商绩效评价周期,拉动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过程可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支持过程。
为了固化产品加工过程标准,企业在控制过程方面可推行设计标准化及工艺固化,首先以设计为龙头,推行标准化设计,带动工艺固化、专业化制造、定额标准化等工作。梳理适用标准及典型产品类型、结构,掌握现场设备的种类、规格、接口数据等,按照“通用固化、专用为辅”的原则,逐步建立标准化图册,优化产品设计结构。
系统组织优化工艺规程,增加“风险识别”和“技术防错”措施的应用。全面梳理、优化工艺流程,明确检验项目及内容,减少不必要、重复设置的检验环节。引导员工提升自我保证质量意识,根据产品生产特点逐步取消一般过程的检验工序,集中检验检测能力,突出关键工序和成品把关,从管理方式上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防”。
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从20实际50年代起步,60年代发展,70年代成熟,80年代更深更广发展,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用于预计或估计产品可靠性的模型叫可靠性模型。建立产品系统级、分系统级或设备级的可靠性模型,可用于定量分配、估计和评价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产品可靠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满足性能要求前提下尽量简化设计,产品越简单越可靠。
为了增强产品的使用性能,避免装配过程中产生干涉现象,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的二维模型进行三维造型的设计,并进行模拟仿真试验,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可信性评审,尽早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加速设计的成熟、降低决策风险。减少设计更改,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决策风险。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质量经营的核心,其关键就是要求组织充分地了解顾客、识别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便从顾客的角度思考如何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SIPOC是供方、输入、过程、输出和顾客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在SIPOC概要分析的基础上,确认出关键的顾客,然后从顾客的观察角度明确哪些可能是令人满意的因素和特征,哪些可能是令人失望的因素和特征,哪些会符合顾客的优先需求、会正好符合顾客的需求和真正令顾客兴奋和喜悦的因素和特征。
把建立顾客反馈系统作为一个持续的活动,企业在此基础上可制定顾客满意度测评办法,拓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形式,在定期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的基础上将顾客反馈质量信息和顾客投诉纳入测评范围。重新划分测评项目的权重比例,加大顾客最为关注的产品实物质量比例权重。
要使顾客关系管理富有成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企业如何才能创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企业哲学和文化",不是仅靠某个管理系统及其软件包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顾客关系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开始,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的帮助,改善组织和相应的过程。
收集客户信息是顾客关系管理的开始也是基础,顾客信息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顾客关系管理的质量。顾客识别主要是确定顾客要求,通过将顾客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向不同的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进行顾客识别首先要将顾客的信息录入到顾客关系管理数据库中;其次通过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将顾客进行分类,了解分析顾客的期望和要求,最后需要不断及时地更新顾客信息,以保证顾客识别的结果与市场的实际情况随时保持一致。
资源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质量管理体系基于过程得以运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人力资源是应确定和提供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又是人力资源建设的重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有能力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这种能力是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组织应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胜任所在岗位工作应具备的必要能力,分析各岗位现有人员能力的实际状况以及对能力的需求,确定现有的和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当选择培训作为弥补能力差距的措施后,应确定由于员工现有能力与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不匹配所需要的培训,并将规定的培训需求形成文件。
通过五种能力的提升,从五个方面采取实施方案,从原材料入厂到生产服务过程控制及客户关系管理各方面进行控制,结合产品生产特点,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增强员工执行力,促进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从组织方面可降低经营资源成本,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加收入,从而使组织的经济效益提高。
[1]高凤林.《工厂产品质量管理方法》
[2]王光伟.《质量管理工作细化执行与模板》.
[3]马林.《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