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2-12-27 11:34:50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李亚洲少将
国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民兵装备管理

■ 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 李亚洲 少将

扎实抓好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民兵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针对民兵武器装备种类多、数量大、分布点多面广的实际,必须积极整合军地资源、凝聚多方力量、扭住关键环节,通过抓好“统”的工作、“法”的贯彻、“技”的应用、“人”的培养,努力实现民兵武器装备管理与职能使命相统一,与任务要求相适应,与形势发展相合拍。

一、要搞好科学统筹,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抓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要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军地合力、上下互动、各级联动的管装局面。

(一)发挥双重领导优势,军地合力抓。不断强化党管武装基本制度,创新军地“双向考评”、新任职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任前谈话和培训轮训等举措,提高地方党委和政府抓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自觉性;从法规层面规范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组织领导、考评奖惩和经费投入等一系列工作,充分利用地方党委议军会等时机,解决民兵武器装备管理中的问题;树牢“以作为赢地位”的观念,通过民兵武器装备良好的管理秩序、优质的保障效能展示省军区系统的良好形象、扩大省军区系统的影响,促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民兵工作,为管装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基础环境。

(二)搞好政策法规宣教,上下互动抓。把爱装管装教育列入机关、部队年度教育计划,组织官兵职工原原本本学习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法规制度、上级指示要求,持之以恒做到领导机关带头学、组织部队系统学、搞好交流互相学,通过党委会议、支部会议、军人大会、举办讲座、教育整顿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在教育形式上求活,充分利用广播、简报、网络平台、影像资料等多种手段,采取直观式、对比式、互动式等方法,把任务转换时期、季节变化时期、特殊敏感时期的教育抓扎实。通过不厌其烦、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使官兵职工认清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具体问题。

(三)强化组织机构作用,各级联动抓。把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常抓常议、常问常查,工作中坚持做到“五有”:党委研究有议程,首长机关有分工,工作部署有内容,检查指导有讲评,奖优惩劣有举措,确保管理工作常态化。建制单位要建立武器装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议装议管,并根据人事变更及时调整管装人员。基层单位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军人委员会的主管、监管作用,对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形成有效组织监督。广泛开展“三互”活动,发挥好“三互”小组在民兵武器装备管理中的帮教、监管作用。

二、要坚持依法治装,强化末端落实的有效监管

从严治装的根本要求是依法开展装备工作。要针对民兵武器装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点位分散难监管、品种繁多难统一”等问题,切实把装备法规作为基本遵循。

(一)完善管装制度,树立“法”的权威。把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切实摒除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重言轻法”的现象。在现有装备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特点、省军区担负的任务、装备发展实际,修订完善各类装备的日常管理、操作使用、维修保养、战备训练、信息化管理等制度。立足省军区部队实际和驻地经济发展形势,修订完善民兵武器装备管理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武器装备使用管理要求等制度。针对当前民兵武器装备管理队伍主要由职工构成的现实情况,制定职工队伍管理规范,明确职责、规范管装程序,确保有具体的法可依、有实用的章可循。

(二)明确管装责任,搞好“责”的分解。充分运用精神、物质奖惩杠杆,把装备管理的情况与单位、个人的成长进步挂钩,与落实《基层建设纲要》、开展“双争”评比结合,建立激励和竞争制度,形成“议装有制度、管装有分工、落实有检查”的良性机制。进一步细化管理责任,把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形成“军政主官主管、部门领导分管、专职干部专管、值守人员直接管”的管理体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装备责任制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职工抓好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积极性。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对装备管理制度落实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对落实不力、打折扣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形成“奖励一个,激励一片;惩罚一人,警示一批”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检查指导,发挥“督”的作用。针对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级看不着、本级想不着、下级够不着”等管理盲区和死角,坚持抓好制度末端督导落实。抓好干部住库值班、全天警戒巡逻、基础设施维护等基本制度的末端问效。结合下基层检查调研、年度考核等时机,对各级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现场剖析指导,以“挂账销账”的方式全程跟踪整改,促进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三、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日常管理的质量效益

适应民兵武器装备建设形势发展,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科技管装,努力实现管理目标具体化、管理标准定量化、管理手段精确化。

(一)整合军地资源,搭建管装平台。按照“军民融合、资源整合”的思路,加强与地方科研机构、院校和高新技术产业挂钩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引进具备资质的国内大型软件公司,参与制订装备信息化建设顶层规划和设计。联合军地院校“量身订制”应用系统,研发管理信息平台,整合门禁、巡更、监控、报警、温度湿度监测、库房通风除湿等系统功能,实现安防监控智能化、技术管理自动化。建设省军区机关装备指挥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装备管理网络,对各级民兵武器装备库室实现数字化监管和实时监控。将地方技术力量纳入民兵组织,构建全面覆盖的保障队伍和技术网络,实现信息技术就近就地保障,提高保障效益。

(二)着眼任务需求,完善基础数据。把民兵与部队捆起来抓,实现装备管理数据库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步使用。把装备数据库建设作为作战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工程,升级完善装备数据类别、数量质量、保障预案、分布区域等数据,形成覆盖全区、涵盖全域的装备数据库系统,为民兵武器装备调配、技术质量监控、库室建设规划、人员动态管理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三)立足管装实际,拓展技管手段。积极拓展信息化管装手段,研制具备远程授权解锁、视频和解锁信息联动、出入库信息自动汇总等功能的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远程门禁授权、实时监控、数据和视频查询调取等手段,形成对全区库室的动态监管,为民兵武器装备库室管理增加新的防线。

四、要注重人才培养,打造素质过硬的管装队伍

“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要及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装备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上,积极破解“队伍结构不合理、培养体系不完善、骨干人才难保留”等问题。

(一)畅通进出渠道,抓好职工选拔。疏通用人渠道,联合地方政府完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聘工用工政策法规,采用“军事单位认证、地方政府负担、军地共同管理”的方式,解决职工编制、待遇、管理和进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新兵征集的政治、身体条件,把好思想、身体、文化、年龄“四关”,切实把政治可靠、身体健康、热爱本职、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退伍军人或优秀民兵选进管装队伍。采取上级考察、群众评议、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职工的进退走留进行鉴定,坚决清退在职不尽责、考核不称职,特别是思想不稳定的人员,优化管装人才队伍结构。

(二)构建培训体系,抓好人才培养。探索建立“社会、院校和自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走联合培养人才的路子,充分借助军队院校的师资优势和驻地军民用企业技术力量优势,采取请院校教授授课、企业专家授课、参观见学、以工代训等形式,分批次组织管装人员进行培训,真正从管理理论中和优秀企业中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学习科学管理模式。以比武竞赛为抓手,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现地观摩、考核评比等形式,定期组织装备业务学习和集训,确保装备管理人员熟知岗位职能职责,进一步规范库房业务和武器装备管理维护程序。

(三)着眼队伍稳定,抓好人员管理。建立覆盖全面的装备人才数据库,对所属装备管理人员进行精确管理。每年定期对管装人员进行政治考核,真正做到“把最放心的人放到最不放心的岗位上”。引入竞争机制,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坚持奖优惩劣。大力开展“红旗库房”、“优秀保管员”等评比活动,把单位的管装实绩与个人的成长进步、评先评优、福利待遇挂钩,激发管装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为职工解决好配偶就业、住房困难、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困难,促进管装队伍稳定。

猜你喜欢
民兵装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2:31
防晒装备折起来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22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海峡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39
飒爽英姿女民兵
文史博览(2016年4期)2016-12-22 07:02:04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