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培养举隅

2012-12-25 11:19:00天津市小东庄中学崔本秀
天津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悲剧创造性思维

■天津市小东庄中学 崔本秀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正确方法。那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

一、激趣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去学习。相反,如果失去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课堂教学也就没有生气。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启发性原则,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创设激趣氛围。比如,我在教《观潮》一课时,利用录像再现“潮来之时”雄伟壮观的景象。随着教师的优美解说,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个个惊叹、赞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气氛浓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死海不死》一课,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表示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层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是否能结合教科书的实际,找准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于漪老师在讲《孔乙己》时是这样设计导读的:“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却不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眼泪往内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同学们细细咀嚼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这个导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愿意读,读起来有兴趣、不乏味。

二、创新法

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在教师的指导,给学生一个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有一位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有个学生却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学生的回答不是明显的充满智慧吗?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用所谓标准答案阻塞住学生充满创新意识的思维通道。因为封闭式思维是对思想的禁锢,造成的结果是使思维僵化。为了变保守为创新,在教学中我采取“开放型”教学方法,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吸收新思想、新知识,锻炼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认识和分析新事物的能力。

三、求异法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学生不满足教师的讲解和现成的结论,他们也具有独特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异”就是个性化的创新标志。缺乏个性的学生,常常人云亦云,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但要告诉学生不能随意求异,要合情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四、求活法

“活”就是引导学生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活思维。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开放课堂的学习空间,将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未来人才非常有益。比如作文教学,以往我们总是脱离不开那几个题目,什么“一件有意义的小事”、“我的母亲”、“假日见闻”,等等,而且规定时间要求当堂交卷,这让学生感到兴趣全无,使学生望而生厌。如今,我们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去采访、去研讨,然后拿出报告来。这样,诸如“社会问题透视”、“请客送礼面面观”、“电子游戏机害处多”等别开生面的作文题应运而生。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既贴近生活,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求活法”的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多向展示;二是问题要换角度提出,尽力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努力写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有新鲜感受和独到见解的作文。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件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忠于自己的内心,对学生习作中的个人感悟甚至偏激想法,作辩证分析,肯定其闪光点;对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做法,要充分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冲破固有思路的框架,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好作文。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五、审美法

美是能跨越时空的人类共有的追求。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古今中外作品绝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这些文质兼美的佳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要求学生读通、读懂、读透的前提下,还应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的想象。当你引领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春》的时候,当你和学生共同背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当你和学生一起赏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时候,你都应抓住契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进入作品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句式的严整、用词的精当,还是一种心灵的震动。志愿军战士的情操美,范仲淹的胸怀美,刘禹锡不慕权贵的清高雅趣之美,都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只要我们认真开掘教科书中美的内涵,对学生引导得法、启发有术,学生就能从中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六、设疑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起于疑问,疑问是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前,都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自己写出阅读提纲,自己设计问题,提出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强引导,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但是教师不能急于答疑,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创造才华。实践证明,合理的设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教师自己要有深厚的学养、敏锐的目光和开拓创新意识,去不断发掘学生未知、未明、未觉之处。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悲剧创造性思维
伟大的悲剧
军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10 07:19:56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猫的悲剧
学生天地(2016年17期)2016-05-17 05:46:31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