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萃芸
(黎明职业大学人文系,福建泉州362000)
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他们社会角色成功转化的基础。这一时期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是否受到诚信的熏陶,很可能会对他们在未来社会秩序中的角色定位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在法律制度对大学生兼职工作保护的力度、相关企业对大学生兼职工作的态度、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以及大学生在自我保护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学生在兼职市场上正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中,他们的权益在兼职中屡屡遭受侵害。
对此,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以泉州市高等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形式,对泉州市大学生的兼职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希望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兼职环境。
根据调查发现,第一,大学生在获得兼职的信息源上主要是趋向于通过他人的介绍(所占比例达58.3%),其原因在于这一方式的可信度高,风险较小;第二,由于学校大多设有宣传栏,许多企业会将招聘信息放在这里公布,因此,通过宣传单得知有关兼职信息的人数比例位居第二(23.4%);第三,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存在较多的不可靠因素,因此选择网络介绍的人数只有9.1%;第四,报纸也越来越被大学生忽视,所以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通过报纸这个渠道获取兼职的只占2%;第五,选择学校相关部门得知兼职信息的比例也只有7.1%,表明学校的相关机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在校内兼职和校外兼职问题上,多数大学生选择校外兼职,所占比例为88.6%;仅有11.4%的被调查者选择校内兼职。可见,学校提供的兼职岗位较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兼职的需求。而校外兼职的工作种类大多表现为:礼仪、家教、宣传、销售等。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兼职的工种均为那些较为劳累、工资低廉的服务行业,而那些在人们印象中适合大学生从事的工种所占比例却并不高。在上述工种中,礼仪、家教工作对于兼职者的外在容貌和内在素质要求比较高,推销员也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耐性。而服务员、收银员等这些工种虽然较为劳累,工资也不高,但是却具有对工种能力要求不高的优势。如此可以看出,本地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更趋向于获取经济利益和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对于能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工作涉及较少;对于创造性的兼职行为更是少数,比如开网店、摆摊点等。
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较短的时间段:10-20小时,其所占百分比为68.9%,按法定工作时间折算,每天工作2-4小时;选择20-30小时的人数比例为21.5%;选择30小时以上的占9.7%,有3%的人未回答。如此看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制约,空余时间有限,兼职的时间基本上控制在每天6小时以内。因此,兼职并没有完全变成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但是,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现实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在兼职期间超时工作,而用人单位并未进行相应补贴的现象,这无疑侵害了大学生的劳动权利,并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各有不同,如表一所示。
表1 大学生做兼职的不同目的统计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知,现在的大学生做兼职不再只是为了赚取生活费,更多的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锻炼自我独立,提高社会适应度。调查显示,很少有大学生为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而刻意去找专业对口的兼职。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较少有公司会给他们安排专业性强的具体工作,最多只是稍稍涉及而已。
在被问及现在兼职的满意程度上,有10.7%的人表示满意,71.1%的人表示一般,18.2%的人表示不满意。可见,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兼职不是容易的事情。
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把兼职置于学习之后的,但是兼职对于学生来说是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兼职和学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对矛盾体。
从调查数据显示,当兼职和学业冲突时,有55.6%的学生选择去上课,7.5%的学生会选择或请假或逃课去兼职,36.9%的学生则表示当发生冲突时,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此可见,把兼职置于学习之前的学生还是存在的,而兼职之后,学生普遍会感觉特别的累,上课时没有精神,听不进内容。因此,兼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是有影响的。如何合理地安排兼职和学习的时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毕竟大学生仍应以学习为主。兼职与学习,一定要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良性发展,这才不会违背“兼”的初衷。
当问及兼职环境是否安全时,有71.2%的人认为比较安全,23%的人认为十分安全,只有3%的人认为不安全。可见,大学生兼职的环境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在问及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问题或困难时,有96.5%的人都没有回避。具体遭遇的问题包括如下情形。
(1)遇到兼职与学业发生冲突的问题,其比例为23.8%;
(2)兼职遭遇父母反对的,其比例为11.8%;
(3)兼职中与人发生矛盾或不愉快的,其比例为17.9%;
(4)兼职工资遭到克扣的,其比例为12.3%;
(5)遭遇企业、单位拖欠工资的,其比例为13.5%;
(6)兼职中遭受诈骗的,其比例为35.3%;
(7)其他情况为4%。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自认为兼职过程中没有遭遇难题的仅仅占总数的3.5%,显然,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比较理性的解决方式:其中选择与当事人或其领导直接交涉的占61.4%的,26.1%选择向其他相关部门投诉,较少的人会自认倒霉或找机会报复。
根据上述调查的内容和结果,从大学生自身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兼职环境。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期间的实践活动不但带来了经济利益,也是一种职业训练,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社会对于职业的需求,为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确定方向。
(1)增强自觉性
大学生兼职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因此在兼职中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应合理地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时间分配,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毕竟在校是以学习为主业,不要因兼职过多占用时间。
(2)防范盲目性
作为“准社会人”的大学生,由于涉世经验较少,在兼职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容易上当受骗。因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兼职风险作好提前控制尤为重要。在选择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应提高警惕性,要对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上岗工作前应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协议,将风险值降到最低。此外,大学生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兼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应用积极的心态与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必要时可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3)强化责任感
世界经合组织曾经调查了数十位著名跨国公司总裁,他们认为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首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的责任心。因此,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身责任感,边做边学,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让自己有所收获。
在国外很多高校,兼职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校方和社会都在兼职管理上面下了功夫。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就业办公室就建立了一个全校性的数据库,校方或非校方的雇主都可以在此发布其针对哈佛学生的招聘广告。学生既可以直接去该办公室,也可以登录该办公室的网站查询招聘信息。另外,学生还可以注册该就业办公室的免费电子邮箱服务,这样每天就能收到关于新的招聘信息的电子邮件;同时,学生也可将其自身条件和感兴趣的工作等资料输入数据库,以便于雇主和他们直接联系。在法国,大学生们寻找兼职的途径很多。比如分布于法国各地区的大区大学及学校事务管理中心可提供适合于大学生的工作信息;大学生网站上也可传播许多咨询建议、小广告等,为大学生寻找工作提供帮助。另外,还可以到所住街区的杂货铺里张贴求职广告,收集学校、超市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招聘广告以及向周围人打听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大学生的兼职管理。
(1)学校应充分发挥勤工助学中心的作用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提供兼职信息。勤工助学中心作为学校的职能单位,可以以学校的名义,主动、积极地收集兼职信息,特别是与专业有关的兼职岗位信息,减少大学生“自主择岗”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社会兼职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在社会兼职活动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可以在各系部或院部设立相关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各系、各专业的具体兼职信息公布与安排。
二是提高维权意识。勤工助学中心应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如《劳动法》、《合同法》等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校也可以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体系,纳入学分制度,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犯时,有足够的能力与意识进行自我保护。
(2)学校设立相关部门协助学生处理兼职中的维权工作
由于大多数兼职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对薄弱,在权利受损时却不知如何用正确的方法维权,此时学校的相关部门就可以介入,通过法律支援等方式协助学生做好维权工作,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开展校企的合作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多种职业训练机会
该合作项目的参与,由学生自主选择,一旦选择就必须严格遵守制度规定,比如学习时间安排、工作时间、工作任务、技能掌握等。这种项目的开展,可以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地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避免一般兼职中的盲目性和短暂性,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对兼职大学生这类“临时工”的不信任和不支持,因为这种合作利益是双向的。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压力、就业压力还是从众心理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兼职队伍中。要协调好兼职与学业的关系,其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意识认知,而学校则应加强教育与管理,多给大学生兼职方面的帮助,增强其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要发挥勤工俭学信息中心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大学生走上快乐健康的兼职道路。
[1] 刘珊珊,魏文颖.浅谈国外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及特点[J].科教文汇,2010,(4).
[2] 陈宇,王建.浅尝性实践后的思考——法律视野中的大学生兼职[J].商业文化,2010,(3).
[3] 张金秋.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的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
[4] 魏文刚,邓新煜.浅析高校大学生兼职现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