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静,李晋红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程度。[1]因此,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为研究对象,利用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变动度等指标,分析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进一步研究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探寻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途径。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农村居民比重很大,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而且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截止2011年底,山西农村人口1828.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3%,农村居民消费只占全省消费的30%。[2]
本文以山西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作为研究重点。参考有关文献,将生活消费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简称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简称文娱)、其他商品及服务 (简称其他)等8 项。[3]本文在分析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过程中主要运用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变动度两个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能反映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4]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从而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越少,消费结构单一,消费层次和质量越低。恩格尔系数越小,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5]
按照国际标准,从表1 可以看出,1999 年山西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温饱阶段,2000~2005年处于小康水平,2005年后达到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表明山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尽管恩格尔系数显示2005年以后山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富裕水平,但山西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远没有达到富裕的标准。
表1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 单位:%
消费结构变动度 (K),是指某地区一段时期内消费项目构成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用来考察消费结构变动程度,K 越大说明消费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大,将K 除以观察期年数得到年均结构变动度 (k)。[7]
从表2可以看出,1999~2005 年山西省农村居民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为2.93%,2005~2010年为4.92%,总体上农村居民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呈上升趋势,消费结构变化较大。照时间顺序来看,1999~2005年食品的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最大,其贡献率为41.64%,最小的是医疗保健和其他,二者的贡献率均为0.68%。其余消费项目的k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交通、文教、家庭设备、居住、衣着;2005~2010年,k最大的还是食品,其对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的贡献率为27.44%。最小的是其他,贡献率为1.83% 。其余消费项目的k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居住、医疗、文娱、衣着、交通、家庭用品。
上述分析表明,山西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变动最大,但变动幅度缩小;居住、医疗保健、交通、文教变动较大,其他变动较小。农村居民收入有限且不确定,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对居住、医疗、交通及文教娱乐需求较大。因此,在消费支出中,其他几项消费支出变动就很小。
因子分析是以相关性为基础,对所收集到的众多变量进行分组。[8]将高度相关的变量分到一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这些组内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可以视为受一个共同东西的影响,这个共同的东西即公共因子。[9]而公共因子是潜在且不能观测的。最终,用个数较少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来表示观察变量。这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还可以克服其他方法在确定指标权重时的主观性,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样本间的真实关系。[10]
表2 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和贡献率 单位:%
按上述分类标准,将山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为8项。它们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分别用Xi(i=1,2,3…8)。
首先运用spss16.0软件对表1 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KMO 值为0.221<0.5,但P值为0.00,远小于0.05,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且各变量的信度均大于0.5,即各变量信度足够。
表3 总方差解释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两个公共因子,其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见表3。
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2.757%,即两个公共因子能很好的解释8个变量。经过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矩阵,见表4。
由表4可得旋转后的因子得分函数:
F1=-0.245×X1-0.187×X2+0.211×X3+0.073×X4+0.224×X5+0.227×X6+0.017×X7-0.08×X8
F2=0.123×X1-0.181×X2+0.109×X3+0.248×X4+0.007×X5-0.221×X6-0.362×X7+0.291×X8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历年F1、F2的值,绘制其变化趋势图。
表4 因子载荷系数矩阵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图1 公共因子得分趋势图
从表4 可以看出,公因子F1 在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五方面有较大的载荷,而F2在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和其他三方面有较大的载荷。从实际情况来看,历年来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而其他三方面的变化较小。这表明,F1较全面地表明这些年的消费变化情况,而F2则表示消费支出受经济状况影响较小的方面。
从F1的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矩阵可以看出,食品、衣着和其他服务等三方面的载荷数和得分均小于0,这表明在居民消费结构中这三项呈下降趋势。而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四方面的载荷数和得分均大于0,即在居民消费结构中这四项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较快的是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其次是居住,且这三项增长趋势相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教娱乐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1999年~2006年都是持续增长的,而2006 年以后开始放缓,这说明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消费有待开发。
从图1可以看出,1999年~2002年,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缓慢;2002年以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显著,且越来越快。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山西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多样化,消费结构也不再单一,开始追求发展性和享受型消费。但总体消费水平水平仍然较低,消费结构也有待优化。为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我们可以从优化消费结构入手,继续调整各个消费项目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鼓励农村居民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不仅要注重物质消费也要注重精神消费。同时,要理性消费。
此外,还应调整消费项目内部结构。食品消费要注重营养搭配;衣着消费要多样化;居住消费要在满足生活舒适的基础上,适当消费;家用设备消费要适度尝试新型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消费要注重保健消费,以预防为主;交通和通讯消费,要适度增加享受型交通消费和通讯消费,使广大的农村居民能及时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从中获益。
[1]申秋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J].财贸研究.2007 (5):36.
[2]山西省统计局.2011年山西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EB/OL]. (2012-02-16) [2012-06-08].http://www.stats-sx.gov.cn/index.html.
[3]赵桂婷,李国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时序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J].经济问题.2011 (7):70.
[4]吴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D].长春:吉林大学,2009.
[5]严旭阳.中国农村消费市场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5.
[6]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7]刘晓红.南京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J].江苏商论,2008 (4):3-5.
[8]周泽炯.基于因子分析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J].经济体制改革,2010 (3):48-151.
[9]简明,黄登源.市场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与应用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92-194.
[10]苏斌.SPSS统计分析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