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和平,樊香兰
(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2.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太原030012)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是创造幸福的职业。教师自身是否快乐与幸福,不仅决定着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个没有幸福感的老师,一个不快乐的老师,必然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1]
本研究采用自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和自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访谈提纲》,随机抽取山西省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510人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5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436份,有效性为91.79%。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 “个人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学校类型、学校属性、教龄、职称、教学科目、学历、经济收入、教师身份等10个变量。第二部分为“教师幸福感量表”,问卷共分为9个维度,分别为:职业成就、职业认同、领导管理、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工作压力、专业成长。每个维度均有2个项目,每个项目共5个选项,⑤④③②①分别赋值54321分,全卷18个项目,总分90分。全卷分值越高说明该被试的职业幸福感越强,反之则越弱。同时通过第一题对教师的整体幸福感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一个总体幸福感受。问卷的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436名教师中,感到 “很不幸福”的教师共1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感到 “不太幸福”的教师共65 人,占调查人数的14.9%;感到 “谈不上幸福不幸福”的教师共33 人,占调查人数的7.6%;感到 “比较幸福”的教师181 人,占调查人数的41.5%;感到 “非常幸福”的教师145人,占调查人数的33.2%。从总体上分析表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较高,选择 “比较幸福”和 “非常幸福”的比率明显高于选择“很不幸福”和 “不太幸福”的比率。
表1 作为一名教师,从总体上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统计
从表2可知,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的平均分63.00分(满分为90分),其中最高分83分,最低分38分,说明调查被试中有的教师感觉很幸福,有的教师感觉很不幸福。总的来说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一个水平,而且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从九个维度上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各维度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人际关系、社会支持、职业成就感、职业认同、领导管理、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专业成长、薪酬待遇。其中教师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上最能体会到幸福感,其次在专业成长、薪酬待遇上最不能体会到幸福感。由此可见,并不是某一个因素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而是需要从总体上把握,从各个方面去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表2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上的描述统计分析
1.不同性别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3分析不同性别上的得分情况,男女教师在职业幸福感总均分上分别为60.60分、63.62分。从数据上看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比男教师稍高,且在各个维度上的均分也高于男教师。之所以女性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分高于男性教师,主要是由于男性教师不太安于从教,许多男性教师希望投身于他们认为更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行业中去。而且由于性别特征上的差异,女性的社会角色特点决定了女性教师更能从师生关系、领导管理、社会支持、薪酬待遇等方面获得幸福感。
表3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对男女教师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在领导管理维度上男女得分均值分别为6.33 分与6.72分,P值为0.013,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达到显著性差异,而在其它八个维度上P 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女性更满意学校的领导管理方式。
2.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未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略高于已婚教师。已婚和未婚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均分各为62.83分和63.80分。其中在职业认同、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上已婚教师职业幸福感高于未婚教师,而在职业成就感、领导管理、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专业成长方面未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要高于已婚教师。这说明,尽管未婚教师职业幸福感略高于已婚教师,但在具体维度上仍然存在差异,出现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已婚教师在社会阅历、人际经验上、职业看法上要优于年轻的未婚教师,而未婚教师在领导管理上更愿意接受、经济上压力不大、自我学习上更努力、工作上更有精力。最终在各个维度上出现差异,但总体上未婚教师更有幸福感。
表4 不同婚姻状况下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对不同婚姻状况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在职业成就、领导管理、工作环境三个维度上的P 值分别为0.021、0.006、0.004,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达到显著差异,其中在领导管理、工作环境维度上P 值小于0.01,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这说明未婚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业绩、学校的职业环境很满意,对于学校的管理也感到民主并乐于接受,而已婚教师由于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工作和家庭压力不断增加,职业成就感下降,工作环境、领导管理等态度上与未婚教师有了较大差异。
3.不同学校类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强,均分达到65.16分,其次是高中教师,达到63.20分,最低的是初中教师的58.39分。初中教师除了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上幸福感稍高一些外,其它各维度都相对比较低。
表5 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初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学生的叛逆情绪、不听管教等行为特征使学校在领导管理,工作环境上与小学、高中有所不同,以及属于教师的自由时间减少,最终导致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缺乏,而小学,高中教师则较好,特别是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相对比较高。
4.不同学校属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学校属性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其中普通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高(63.47分),其次是薄弱学校 (61.83分),而重点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低 (60.87 分)。其中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两个维度上重点学校教师的得分明显要低于普通学校,这说明,重点学校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办公环境感受到的幸福度小,工作氛围体会到的宽松和自由度少,教学压力负担过重,而且由于重点学校的教学进度要快,但是教学设备跟不上,且工作量与薪酬待遇不成正比,最终导致他们的幸福度不高。
5.不同教龄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得分从低到高呈现 “高—低—高—更高”的趋势,总得分分别为 “62.50-59.88-62.60-64.34”。
拥有5年以下教师生涯的教师幸福感相对较高,主要由于他们的从教时间不长,对教育教学工作还充满信心和热情,且乐于处理和改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能够通过自身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来获取教师职业幸福感,因此,他们相对有幸福感。而随着从教时间的延长,工作的适应,拥有6~10年教龄的教师开始对工作产生消极倦怠情绪,工作热情消退,幸福感也逐渐降低。而拥有11年教龄以后,由于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学技能的积累,他们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工作的得心应手,他们的工作成就感、职业认同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更加凸显,因此他们从工作中体会到的幸福感更加强烈。“可见教师的幸福感也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老教师能更好的调试自身心理及身体状况以适应教学要求,因此,新老教师之间需要更多地享受与交流教学经验。”[2]
表6 不同学校属性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表7 不同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6.不同学科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音体美老师的幸福感总分最高 (64.06 分),其次是数理化教师 (63.75分),而政史地理化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低(58.48分)。其中在领导管理、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专业成长方面政史地理化生老师的得分均低于主科和音体美老师。尽管他们不是主科老师,但是工作量甚至大于主科教师,他们承担的往往是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甚至兼任几个学科的教学任务,但是工作上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待遇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晋升机会得不到公平待遇,进修机会、自我学习时间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最终导致这部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相对较低。
表8 不同学科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7.不同学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分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师及以下和大专学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分最高 (63.70分),其次是本科学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62.19分),而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低(57.20分)。在职业成就感、职业认同、薪酬待遇、工作环境方面的得分也依次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学历越高,教师对于自己的个人价值要求越高,而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并不能让他们体会到个人很大的职业成就感,因此对于这样的职业环境不满意,职业认同感也相应不高,而且学历越高,他们在物质要求上也越高,而对农村中小学学校的薪酬待遇也自然不满。
表9 不同学历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8.不同教师身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分析
从表10可以看出,代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相对于公办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略低。在薪酬待遇、专业成长维度上代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低于公办教师。这主要反映出,代课教师的待遇偏低,学习进修机会很少,自我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职业成就感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支撑他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动力。
表10 不同教师身份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
在调查中发现,得分最高的题目是关于教师人际关系的回答,平均分为8.65分。说明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很大一个部分是来源于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职业性劳动,教师之间的合作性、协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它要求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师集体,这也有利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对教师的真挚感情是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来源,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会给教师教育教学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使其充分体验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快乐。学校要营造积极和谐的人际氛围,加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沟通和交流,增进学校教职工之间的感情。让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学校组织更具有凝聚力。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既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师身心愉悦,从而体验教学的快乐与幸福。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在薪酬待遇满意度方面得分最低,平均只有5.55分。由此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缺失很大程度来源于教师的薪酬待遇低下。“一个能给予爱,又能收获爱,并能使自身生命价值增值的职业,理应是使人向往的幸福职业。”[3]而且一个职业如果想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首先社会要给予这个职业在经济上的承认,它表明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认可程度和尊重程度。尽管近几年教师的经济待遇有所提高,但对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价的持续上涨,教师工资提高也只是微不足道,而我国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明显不高。因此,国家要根据农村教师工作的实际,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从而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随着我国社会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而且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而家长对子女教育却越来越关注,这样家长把教育责任附加于教师身上,对教师要求越来越苛刻,使得教师紧张而劳累。这样“过多的焦虑感和挫折感,加之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影响了农村教师幸福感的提升。”[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切实做到为教师 “减负”。
调查中发现,教师自身的身心素质、主观体验对于职业幸福的评价也非常关键。人的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产生与其主观态度、感受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面对同样的生活现状,有的人可能感觉很幸福,而有的人却感觉不到幸福,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幸福感受力不一样。所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主动适应环境要求,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切实缩短工作环境要求和教师自身能力之间的差距,减少因为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并在教育活动中学会体验幸福。”[5]同时学校要关心每一位教师,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人性化管理延伸到教师的个人生活领域,关心他们的生活现状,工作状态,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座,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调适的技能,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维护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能力。
[1]马蓉.试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及提升策略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0 (4):38-41.
[2]梁育,容乐,彭囝.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问卷调查研究 [J].教育教学究,2011 (10):116.
[3]李郭保.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以嘉兴市秀洲区为例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8:115-116.
[4]靳璀璨,李佳孝.关于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的思考 [J].文史博览 (理论),2011 (11):76.
[5]贾会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现象探析 [J].继续教育研究.2009 (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