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莉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现状及对策
庄 莉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恐惧心理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缺乏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客观评估、缺少有效的创业支持系统和缺失宽松的创业环境等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产生。高校要以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理念,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积累实战经验。社会要以政府社会力量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建立进取包容的创业文化,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
2011年7月,由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等7所高校的有关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和喜好程度是积极的、愿望强烈的,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下定决心走创业的道路”[1]。2011年11月《新闻晚报》报道“七成大学生曾经考虑过创业,但是只有一成多对创业充满信心”。一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陶思亮等人进行的题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的课题显示,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93.78%的学生持认同和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只有12.43%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充满信心。陶思亮等人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依然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2]。创业恐惧心理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创业决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其创业决策和实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次调查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开展,主要采用问卷形式,结合个别访谈。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89.5%。问卷取样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对象为全日制学生,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占样本量的50%。
对已掌握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对大学生的创业恐惧心理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此次调查根据被调查者对“是否有过创业考虑”和“是否会实施创业”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来判断被调查者是否具有创业恐惧心理。在调查中,有78.8%的被调查者对 “曾经考虑过创业”这一陈述持肯定意见,同时对“会实施创业”这一陈述持否定意见,说明这部分被调查者对创业具有恐惧心理;有11.7%的被调查者对“曾经考虑过创业”这一陈述持肯定意见,同时对“会实施创业”这一陈述持肯定意见,说明这部分被调查者对自主创业有着坚定的信心,没有恐惧心理;有9.5%的被调查者对“曾经考虑过创业”和 “会实施创业”均持否定态度,说明这部分被调查者对创业缺乏兴趣。数据显示,有89.5%的大学生曾经考虑过创业,大学生对创业持积极的态度。作为一种观念,创业已被大多数的大学生所接纳和认同。与大学生积极的创业态度相比,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显得消极,只有11.7%的大学生会采取创业的行动。大学生的创业恐惧心理已经成为阻碍其进行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与性别的相关性。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分别为79.6%和77.8%。但是从大学生无创业恐惧和对创业不感兴趣者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情况来看(详见表一),有20.4%的男性大学生表示考虑过创业并且会选择创业,而21%的女性大学生则表示没有考虑过创业且不会选择创业。相对而言,男性大学生更乐于接受创业带来的挑战,倾向于进行创业实践,而在女性大学生中则有更多人对创业缺乏兴趣。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与地域的相关性。调查发现,创业恐惧心理在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中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来自江苏、安徽和山东等地的大学生对创业的恐惧心理高出上海和浙江大学生近十个百分点。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中,有16.7%的人表示没有考虑过创业且不会选择创业。来自浙江的大学生中,有27%的人表示考虑过创业并且会选择创业,显著高于其他各地的大学生。
表1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在不同生源地的分布情况
以上数据说明,来自浙江和上海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进行创业实践,特别是来自浙江的大学生,这可能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活动和家庭观念有关。但是也有相当比例的上海大学生对创业不感兴趣。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与学历的相关性。调查发现,创业恐惧心理在不同学历的学生中具有差异性,研究生中具有创业恐惧心理的比例为76.3%,略低于本科生(81.4%)。研究生中有14%的人表示考虑过创业并且会选择创业,略高于本科生(9.3%)。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更加倾向于进行创业实践,这可能与研究生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更加成熟的性格品质有关。
心理学认为恐惧心理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比较强烈的害怕情绪,是一种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3]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产生与社会、家庭以及创业者本人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创业成功率低是大学生产生创业恐惧心理的直接原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生理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人总是在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才会产生其他的激励。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能否为他们的基本生存提供保障是他们选择创业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目前,相对于其他就业途径而言,创业还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即使在美国,倒闭的新创业企业也占到70%左右。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低,仅为2%—3%。[4]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失败意味着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损失,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带来痛苦,也是对其家庭的沉重打击。很多大学生虽然本人没有参加创业活动,也不曾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但是社会上各种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负面报道,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对创业的恐惧心理,削弱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本次调查发现,在141名有创业恐惧感的大学生中,有97.9%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很难成功”,说明绝大多数人不看好大学生创业的前景。
(二)缺乏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客观评估是大学生产生创业恐惧心理的本体性原因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包括良好的心理素养、综合能力及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法。[5]虽然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不适合创业,而是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能力评估不当。科学客观的创业能力评估不是通过一份测试问卷或者一次对话评估就能完成的,而是建立在充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行为、能力进行横向对比来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在本次调查中,只有6.1%的大学生表示“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但是却有51.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具备创业的技能”,说明很多大学生对自身创业能力的评估只是理论和感性层面的,并不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缺乏客观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认为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办企业的技能和经验”是一种在没有创业情况下进行的“事前主观评价”,是对自身创业能力的一种高估,这种对实践缺乏感知的评估会导致心理上的恐惧。[6]
(三)缺少有效的创业支持系统是大学生产生创业恐惧心理的条件性原因
国外的实践证明,创业支持系统应当从人员、资金与项目这三个方面来构建,主要包括创业知识支持、创业资金支持和政府支持,有效的支持系统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队伍,弱化创业风险。[7]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规范、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针对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仍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开业前,对今后企业的项目设计和运作、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相对较少;创业融资服务渠道单一,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程序复杂、成功率低;创业优惠政策执行困难,门槛高、操作难度大;尚未形成有效的创业信息咨询交流平台,不利于创业信息的交流孵化。大学生在创业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创业初期的融资困难、如何办理注册登记手续、财务费用代缴和资信评估等,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答和支持,增加了大学生对创业的恐惧感,磨灭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在此次调研中,总计有32.4%的被调查者对“如果得到有效的创业帮助,会选择创业”持肯定态度。
(四)缺乏宽松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产生创业恐惧心理的实践性原因
创业环境是指那些与创业活动相关联的因素的集合,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万科董事长王石曾经说过“成功的90%取决于环境,个人努力只占10%”。目前,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是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府还为此出台了投资和借贷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的微观环境还不是很成熟。从创业者个体来看,很多大学生选择创业只是解决就业的无奈之举和维持生计的权宜之计,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崇尚创业之风。在本次的调查中,有57.5%的被调查者对“创业者是令人尊敬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而在美国,有91%的人认为创办一个自己的企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8]。同时,家庭对于大学生创业还有过多约束。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发布的全国首个城市大学生创业指数显示,在上海,家庭环境总体上对子女创业的支持影响度还不足。老一辈人仍然非常保守,他们对创业这种生活方式持怀疑态度。目前对于大学生创业,有些人认为是不务正业,荒废了学业。社会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父母长辈经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等观念来看待那些创业失败的人,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对创业的恐惧。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产生是一种内外因、本客体原因联动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多方面努力。
(一)以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理念,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
有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提升创业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7]美国著名的百森商学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业遗传代码”,造就“最具革命性的一代”;斯坦福商学院培养学生的理念是“培养有创新精神、有道德原则、有洞察力的工商领袖,改变这个世界”。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主导,这样才能使大学生面对创业时具有一颗“勇敢的心”。
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技巧、能力、政策和形势分析等方面。从价值取向看,这种创业教育更像是创业之前的岗前培训或是企业家速成班,还有一些高校更是把大学生创业当成提高学校就业率的“抓手”。急功近利的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只要上上创业课就可以创业成功”的假象,导致大学生在创业遇到困难时心理无法承受。大学生具有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心理上害怕失败,缺少面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造成,很难从失败中积累再次成功的经验。
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是通过特有的教育方式,将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并使之内化为一种特有的综合素质,成为适应创业革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进行整合,各种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以及教学计划之外但是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都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置身于创业的社会经济与人文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关注与创业相关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大学生在逐步成为自食其力、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社会成员的同时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
(二)以积累实战经验为目标,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创业需要具备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在教科书中是难以获得的。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恐惧源于没有市场经验,缺少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以及人际交往上的不成熟,这些问题只有在创业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解决。对于大学生来说,各级各类的创业计划大赛,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模仿演练机会。
创业计划大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符合市场规律、可以实际运行的创业计划,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评出获奖者。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创业计划大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各级各类的创业计划大赛不仅为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项目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模拟了逼真的创业环境,为大学生真正创业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参与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取得经营资格的程序和筹措资金的渠道、熟悉经营的经验和原则。大学生朋辈之间建立创业团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增强创业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可以减少创业恐惧感的产生。同时,由于创业计划大赛吸引优秀的基金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家来参与活动,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团队有机会与风投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吸引投资和孵化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类似Yahoo!、Netscape等著名的科技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并且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
(三)以政府社会力量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
大学生的创业恐惧还在于缺乏社会保障。心理学认为,人一般都喜欢一个安全的、可以预测的环境,要求有稳定的职业,并有生活保障。如果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恐惧感。大学生们毕业后,如果进的是政府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往往意味着一种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如果去创业,那就是风险加倍的选择。因为一旦创业失败的话,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享受不到。
创业社会保障体系是指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形成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培训为核心的促进创业的社会保障网络。[9]在美国,由民间组织、政府和教育机构组成创业支援体系的主体,将大学生纳入创业支援对象。在开始创业之前,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养教育和技术培训;在开始创业时,有社会团体、政府部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也为各种新创办的中小企业融资起了积极作用,如10万美元以下的融资,只需填一张表,3天以内就答复审核结果。这种健全的支援体系很好的促进了美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配套的激励措施和保障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激励,但是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注册登记、金融贷款和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据全球创业观察(GEM)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不仅在直接扶持促进创业方面低于全球均值,而且新公司的审批成本也比较高。政府要充分发挥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人事档案托管以及职称评定等的全方位支撑,为创业失败的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免除一种群体性的生存恐慌。同时,还要发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各种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扶持可行性高、有市场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四)以进取包容的文化为导向,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积极的创业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自由空间,减轻大学生创业的恐惧感。虽然相比前几年“北大学生卖猪肉”事件在社会上形成的轩然大波,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各种创业活动已表现出平和的心态,说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正逐步改善。但是当前存在于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考公务员热”和“进外企潮”也反映出社会缺乏在创业领域开拓进取的风气,还需要改变自主创业者在社会地位上低人一等的想法,要扫除当白领、公务员才高人一等的理念,形成积极进取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是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它主导人们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国内外的诸多事例说明,创业文化与创业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如私营业主最多的江浙两省是我国最富创业精神和经商意识的地区,而造就“世界创业典范”奇迹的美国“硅谷文化”,其核心就是创业文化。[10]硅谷创业文化尤其强调倡导冒险与包容失败两大要素,鼓励人才去创业和冒险,但同时也不会嘲笑失败。在硅谷,创业失败从来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因为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可能失败,而不敢创业就永远不会有成功。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要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在文化建设中融入创业文化。社会要倡导传统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摒弃小富即安,求稳怕变,不思进取等阻碍创业的糟粕思想,创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导向和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逐步形成积极进取、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和尊重劳动、尊重创业的创业环境。
[1]刘畅.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都比较差[N].中国青年报,2011-07-18.
[2][7]陶思亮.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与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2(2):64-68.
[3]葛明贵.普通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277.
[4]路军.面对1%的成功率我们该不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1-09-19.
[5]王学峰.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8.
[6]陈璐.还没有创业,别高估了自身的能力[N].中国青年报,2011-12-26.
[7]何云景.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7-9.
[8]陈浩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6.
[9]陈如.构建南京创业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4(9):321-328.
[10]杨六华.创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树立的四大理念[EB/OL].人民网,2005-12-8.
责任编辑 裘晓兰
Investig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Fear and Countermeasures
Zhuang Li
(Marxism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entrepreneurship,but most of the students do not have the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Entrepreneurial fea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hinder the student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practices.The low success rate,the lack of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the lack of effective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system and environment led to the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fear.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mplement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Community should establish the security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optimize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Entrepreneurship;Fear
D432.7
A
1006-1789(2012)09-0050-05
2012-07-16
庄莉,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