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华
当前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和发展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共识。关键是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性,加大对能源领域的研究和投资,加快整合能源产业链,积极抢占能源经济发展制高点
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能源问题从来都是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崛起,我国能源消费与日俱增,2011 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 亿吨标准煤,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而且消费需求还在膨胀。因此,强化能源保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对浙江来讲,能源安全形势更为凸显,能源战略更应成为全省战略。第一,浙江能源非常紧缺,但消费需求庞大。浙江是典型的能源资源小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基本没有,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95%以上依靠从省外输入。《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 年,全省能源总量达3.75 亿吨标煤,才能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二,能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对全省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电力、煤炭和石油毫无疑问是必需的生产要素。石油炼化产品中的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则是众多产业的基础性原料,浙江的纺织化纤、化工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能源产业支持。第三,浙江要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将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过去五年(2006 年至2011 年)浙江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9%,未来五年发展速度将有所下降但仍然不低,而且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2010 年浙江单位GDP 能耗已达到0.72 吨标煤/万元,继续挖潜降耗的难度越来越大。
由上可见,能源对浙江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尽管浙江在发展能源产业上有先天要素禀赋劣势,但也存在不少有利因素。首先,浙江总体已具备一定的能源经济基础。浙江能源消费总量全国第四,人均用电量高出全国平均50%多,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外,浙江在核电建设上走在前列,水电开发率较高,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方面均有布局,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其次,浙江能源企业实力也较强。从最近公布的“2011 中国能源集团500 强”名单看,浙江入围企业数为36家,与广东并列第四。其中,浙江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浙能集团2011 年总资产已超过1000 亿元大关。再次,浙江民营经济进军能源产业正面临有利机遇期。能源产业可以说是朝阳产业,也是众多民营资本最希望进入的行业。今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放松管制,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这些日益明确的讯号,为民营资本雄厚的浙江发展能源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政府有心,企业有意,当前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和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共识。下一步,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世界科技前沿动向和国家机遇,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性,加大对能源领域的研究和投资,加快整合能源产业链,积极抢占能源经济发展制高点,为浙江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归结起来,就是结合实际,立足省情,坚持抓好以下五个“双管齐下”工作,全力推动浙江能源产业做强做大。
对资源稀缺的浙江来说,能源问题首先是保障问题。既要开源,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又要节流,努力降低单位能耗,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方面,强化资源合作开发,争取更多能源保障。浙江能源资源匮乏,只能眼光向外,推动以资本、市场、产业换资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加强省际合作。学习借鉴京东方以产业换资源的做法(上市公司京东方以建设一条总投资220 亿元的5.5 代AM—OLED 生产线为代价,换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10 亿吨煤矿资源),利用浙江资本、市场等优势,把握产业西进的大趋势,加强与山西、陕西、内蒙等传统煤炭大省合作,争取为浙江配置更多煤炭资源。二是加强与央企合作。推进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能源央企的长期战略合作,尽可能确保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的供应。三是加强海外合作。鼓励浙江能源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实力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获取海外能源资源。另一方面,推动技术改造及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重点工程,推进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全社会更多使用节能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强化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管理。鼓励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和电器、照明、建材等高效节能产品,加大对中节能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等示范基地的支持,引导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
鉴于传统化石能源在国内能源消费中比重较高的现象短期内不会改变,为此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浙江应坚持“两手抓”,稳步推进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有序转型。一方面,调整优化传统能源结构。当前国家已出台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页岩气发展已箭在弦上。尽管浙江没有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但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燃气电厂很有可能步美国后尘,成为重要电源。因此,在推进浙江“十二五”电源项目建设时,要更多考虑布局天然气电厂,同时,也要积极推进煤炭洁净高效燃烧及二氧化碳封存和再利用,加速浙江煤炭清洁利用进程。另一方面,超前谋划和培育新能源产业。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现象,但新能源毕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必须紧抓不放,放手让其先行先试。
能源资源的稀缺,并不意味着浙江不能发展能源产业,相反我们可以避开高耗能、高排放的上游产业,着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特别是能源装备产业和能源服务业。一方面,以创新增强能源科技装备工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能力的国家级、省级能源科技装备研发机构,强化本地首台套产品扶持和自主创新政策支持,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机组及关键辅机、核电关联设备、高性能太阳能和风能利用设备、电力传输装备、节能装备、石化装备等,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基地。同时,依托中石油台州炼化项目,科学规划布局并推动浙江石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带动新型材料、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等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增强浙江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拓展能源服务业领域。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为用能单位提供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充分调动全社会节能积极性。加强能源储备和运输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能源物流产业,依托宁波、舟山等地深水港口和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发展储运、深加工、国际采购采购等服务,为全省及东部沿海地区提供能源配送服务。紧跟能源发展趋势,超前规划、合理布局一批现代化天然气加气站,逐步完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打下基础。还要建设大宗能源物资商品交易平台,推动能源期货、物流金融发展。
从全国看,目前民营煤矿产量、水电装机、风电装机分别约占全国的40%、26%和20%,民营炼油企业加工能力约占全国18%等。随着能源市场的逐步开放,在雄厚民间资本的支持下,浙江能源民企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快壮大以浙江能源集团为龙头的能源国企。实施“大能源”战略,在巩固一次能源开发与生产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能源及绿色能源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电力产业、煤炭产业、油气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能源服务业等,努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能源企业,积极推动浙江大型能源企业逐渐从能源生产提供商向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另一方面,加紧培育扶持民营能源企业。抢抓国家能源开放机遇,大力支持浙江民营企业参与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的投资开发,当前尤其要鼓励其以多种形式投资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以高技术的新能源项目为突破口,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抢占未来能源产业发展高地,争取有更多民营企业进入中国能源集团500 强甚至世界500 强。在当前新能源产品国际贸易壁垒激增的背景下,有效指导帮助企业主动应对“双反”调查,采取在欧美市场当地直接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摩擦。
能源产业既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推动浙江能源产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金融资本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一方面,以金融创新助推能源产业发展。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在浙商业银行为能源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对于能源科技装备制造企业,可推出应收账款、信用证和现金管理等多种金融创新服务。鼓励省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对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设立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资于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密切跟踪国家证监会支持市政债、机构债和高收益债发行的动态信息,鼓励有关能源企业通过发债补充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加快引进培养各类能源人才。能源领域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目前在专业设置和科研人才培养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能源科研和管理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研发团队带技术、带项目来浙创业创新。鼓励在浙高校开设新能源相关专业和学科,加快培养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能源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强化对能源管理人才的培训,包括各级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管理人员、能源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与合同能源管理人才等,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管理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