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12-23 05:40张燕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4期
关键词:肝胃食管炎流性

张燕梅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临床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烧灼样疼痛、吞咽困难、反酸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发病原因[1]一般认为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及食管对反流物消除能力下降有关。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2]“噎膈”、“胸痛”、“反酸”等范畴,治疗多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2007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对就诊的患者根据病型施以中医治疗[3],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经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32例;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48.9岁;病程为2个月~1年。所有就诊患者均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样疼痛,反胃、反酸症状,以胃镜、食管钡剂X线检查辅助食管滴酸试验为检验标准。排除消化道溃疡、癌变、心脏病、糖尿病及哮喘等病,并且无消化道手术史患者。我院对就诊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分型与分组结果如下:气郁痰阻型患者20例,其中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肝胃郁热型患者26例,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瘀血阻络型患者20例,其中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中禁止服用与实验有关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口服西咪替丁400 mg/次,每日2次,每月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根据分型进行中医治疗,将中药用水煎煮,每日1次服用200 mL,每月为1个疗程。①证型:气郁痰阻型,表现胸脘痞闷,胸骨后疼痛或觉吞咽梗噎不顺,暖气,随情志变化而症状加重。舌苔薄腻,脉弦滑。治法:疏肝理气,开郁化痰。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方药组成:制半夏10 g、厚朴10 g、茯苓12 g、紫苏梗10 g、郁金10 g、陈皮6 g、甘草5 g、桔梗5 g。加减:胸闷胸痛,加瓜萎、枳壳;嗳气频作,加旋覆花(包煎)、代赭石(先煎);吞咽梗噎,加威灵仙、急性子。②证型:肝胃郁热型,表现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样疼痛,嗳气、反酸、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性情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方药:左金丸加味。方药组成:黄连3 g、吴茱萸1 g、乌贼骨15 g、浙贝母10 g、青皮6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白芍15 g、甘草5 g。加减: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嗳气较著,加枳壳、竹茹、陈皮;火郁伤阴,口干舌燥,加麦冬、北沙参、石斛。③证型:瘀血阻络型,表现胸骨后针刺样疼痛,痛处固定,入夜加重,痛引肩背,或有吞咽困难。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当归10 g、干地黄10 g、桃仁10 g、红花6 g、川芎10 g、赤芍15 g、丝瓜络6 g、甘草5 g。加减:疼痛较剧,加丹参、檀香(后下)。

1.3 诊断标准

①有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如明显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②胃镜诊断及分级: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级,食管黏膜点状或条状充血;Ⅱ级,有条状充血、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溃疡;Ⅲ级,病变广泛、充血、糜烂融合成全周性;③排除消化道溃疡、癌变、心脏病、糖尿病及哮喘等病,并且无消化道手术史。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消除或显著改善,胃镜复查未见反流,且黏膜炎症表现与治疗前对比正常或明显好转。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内镜下见反流少,黏膜炎症表现较前减退或范围缩小。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好转,胃黏膜表现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分析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按照各类型疾病特点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其中实验组中气郁痰阻型10例,总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0.00%;肝胃郁热型13例,总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4.62%;瘀血阻络型10例,总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中医辨证分析治疗疗效分析(例)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33例实验组患者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87.88%;而33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72.73%,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炎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而食管的功能是通过蠕动将食物团运进胃中,为传化物而不藏,以通降为顺,故当属“六腑”范畴。

根据辨证治疗本病病因病机以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两种多见,初期多实证,以肝气犯胃或肝胃郁热为多,中期以阴津受损、痰(湿)热阻滞为主,后期以胃阴亏损或痰瘀互结为主。其病位在食管,重点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4-5]。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6]。情志失调,肝气犯胃是其病理特点,痰阻血瘀、胃阴亏损为其最后的病理转归[7]。

本研究自2007年5月~2011年5月,将就诊6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中医分型治疗,对待气郁痰阻型患者以疏肝理气、开郁化痰为主;对待肝胃郁热型患者以疏肝清热、和胃降逆为主;对待瘀血阻络型患者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实验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施治后,气郁痰阻型总有效率为90.00%,肝胃郁热型总有效率为84.62%,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90.00%,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87.88%;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例为24例,总有效率为72.73%,说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分型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辨证施治,治愈率高,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1]陈庆利,孙志广.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J].光明中医,2010,25(2):334-335.

[2]赵健.经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实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365-367.

[3]李美霞,金小晶.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215-216.

[4]陆婷婷,徐进康.反流性食管炎与肝胃关系的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0,16(1):61-62.

[5]梁聚民.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251例分析[J].甘肃中医,2011,24(1):26-27.

[6]陈仲勤,康建华,梁景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优势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6-17.

[7]丁有荣.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51,53.

猜你喜欢
肝胃食管炎流性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