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镕
2012年2月,中共中央授权新华社公布了新世纪以来发布的关于“三农”方面的第九个一号文件。这是农业“八连增”后特别强调农业科技工作的又一个历史性文件。
这使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关于“三农”的文件。第一个是1982年元月发布的《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距今已是第三十个年头。文件指出:当时“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这是一场牵动亿万群众的深刻复杂的变革”。文件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生产、经营、流通、科技以至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二十五项具体的政策规定。这在当时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随后的1983年一号文件,从理论上阐发了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把曾经批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联产承包制,确认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真是石破天惊!当时,中央就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等一系列措施。
一号文件的颁布,对农村工作领域一系列的拨乱反正,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连年丰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和企业的改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说,一号文件是农民的定心丸,效果好,今后每年都要发一个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在他的任期内,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发了五个一号文件。1987年耀邦辞职后,原本已起草好的1987年一号文件稿,是《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1月20日经中央政治局通过,作为当年五号文件发出。
新世纪是连续发了九个一号文件。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实也有八个重要文件。除五个一号外,还有1980年9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即七十五号文件;1984年关于发展乡镇企业(原名社队企业)的四号文件,加上1987年的五号文件。这样一共十七个重要文件,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在回忆一号文件三十周年时,周其仁等学者指出这些历史性文件之所以辉煌,主要是由于顺应民心,解放思想,突破框框,敢于创造,尊重基层的创新,从多点试验、分散决策,针对国情,确定了“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多样化经营模式,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新创造层出不穷,从生产、流通到金融,从农村到小城镇,一派生机蓬勃,迎来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当时具体主持起草一号文件的杜润生曾深情地说,那时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年年深入农村调查,上下互动。我们这个团队至今未出一个腐败分子。他九十寿辰时说还有两个心愿,一是再转移几亿人到城镇,但又要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二是进一步把农民组织起来。2012年,正好是杜润生百岁华诞,他的两个心愿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