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立春”
对中国人来说,龙年春节的意义似乎不同凡响,被赋予更高的寄望和更美的祝福。这个农历壬辰年的开端,因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春节”,让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
入冬以来,北京的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23日,为零下13度,那一天正是大年初一;在遥远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春节期间连续10天最低气温都在零下45度左右,多次出现“极寒”,成为全国最“凉快”的地方。最低气温回升到零下39度那天,被当地人称为“最暖和的一天”。
因为冷,我们对春天的期盼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急迫,人们每天对着日历、掰着指头计算:“立春”还有几天?
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天文年历,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是2月4日18时22分。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一年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的历史。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现在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生病。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即可保证全年五谷丰登。
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挂风车、踏青等。此外,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南方的“春卷”,北方的“春饼”,即与“立春”的习俗有关。在山西,民间至今还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人们把希望的种子洒播在这个制造万物的春天。
随着“立春”的到来,我们也即将迎来温暖的春天。与季节的更替一样,于2010年9月创刊的《民生周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跋涉,截至2012年2月6日,我们一共出版了66期,迎来了正式创刊的第二个春天。
秉持“百姓声音、权威解读、民生视角、时代高度”的办刊理念,以坚持正确导向、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和谐民生为办刊宗旨,紧扣“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党政关切的重点”,围绕“民生、市场、读者、社会”,一年多来,我们稳中有进,正在一步一步按照既定的战略计划行进着。
“办读者爱看的刊”,这是我们2012年的办刊目标,也是我们对广大读者作出的郑重的承诺。为了兑现这一承诺,从本期(2月6日)开始,我们全新改版的《民生周刊》与您见面了。
读者定位更加清晰,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稿件内容更加可读,版面设计更加时尚……我们希望通过改版,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旧有和传统的思维,让读者与我们达成默契——爱看。对于《民生周刊》来说,这是一次“立春”,更是生命。
春天是美好的,这个季节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