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丁筱净
找回迷失的鼓浪屿
——访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申遗办主任叶细致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现在痛治的,的鼓不。浪然头屿鼓痛是浪就令屿需人没头要有未来。”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申遗办主任叶细致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鼓浪屿工作了15年,叶细致对这里的一点一滴了如指掌,也痛心疾首。
这些年,眼看着鼓浪屿的人文气息越来越少,该如何找回迷失的鼓浪屿,他想了很多。
民生周刊:鼓浪屿申遗,是以社区名义进行的,有观点认为长期以来鼓浪屿景区的权力都大于社区,您怎么看?
叶细致:我认为如果没有社区,景区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鼓浪屿不是以自然山水而著称,而是以人文景观来吸引游客的。无论是鼓浪屿的申遗还是景区发展,都不能排除社区。景区的权力并不大,管委会管理的景区面积只有0.6平方公里,仅占岛屿面积的1/3。
但是,前些年,由于景区不断发展,将社区挤兑得所剩无几,这是事实。现在的鼓浪屿是不令人满意的,需要治理。无论鼓浪屿如何发展,以景区的定位发展无疑是错误的。只有社区的宜居程度提高了,景区的人文气息提升了,鼓浪屿才有未来。
民生周刊:有一段时间,政策鼓励家庭旅馆进驻,而在此之前,政策要求将工厂、医院、学校外迁。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叶细致:政策并不是想把原住民赶走。以前有一个策略,叫“迁二进三”,就是把第二产业搬离鼓浪屿,大力引进服务业。所以,当时岛上的一些工厂,比如灯泡厂、玻璃厂就搬出去了。随后,第三产业引进来了。这么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小岛,发展旅游是必须的。但是,鼓浪屿的旅游产业应该是建立在人文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我认为,市委市政府的策略是没有错的。
但是,随着“迁二进三”政策的推进,另一种后果产生了。很多居民跟着搬出去了,岛上的人文气息也立刻衰减,加上厦门市2003年实行行政区划改革,鼓浪屿撤区,区政府搬迁,法院等公共服务机构也迁出去了,这也加重了鼓浪屿的发展困境。
民生周刊:有人认为,将岛上的居民外迁,是鼓浪屿的内伤。您怎么看?
叶细致:这句话我个人在内心上是认同的。鼓浪屿的优势在于文脉的传承,撇去文脉不谈,这个岛屿和其他岛屿没有什么差别。
民生周刊:既然策略没有问题,那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叶细致:我认为政策确实没有问题,但是面对出现的后果,应该及时挽救。这方面政府做得不够。政府搬出去了,鼓浪屿如何挽救人脉,这是政府应该考虑到的。
造成鼓浪屿现在这样一个状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权力的分散。鼓浪屿由管委会和鼓浪屿街道办共同管理,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是思明区政府的下属机构,管理方太多,但管理的效果并不好。
民生周刊:已经通过的,明年伊始开始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提到了保护社区的问题,那么老居民、医院、学校是否会因为这样的规定而迁回呢?
叶细致:关于社区的恢复,我认为是有困难的。每个人的出发点都很好,希望过去的洋气、多情、宁静能够恢复。《保护条例》的初衷,也是要确定鼓浪屿居民的文脉延续与创新。一味希望把原住民迁回来,有些人会回来,有些人是不可能回来的。事实上,鼓浪屿并没有什么好的条件去吸引他们回来。
只有通过新的政策,来吸引新一代的鼓浪屿人,他们必须秉承老鼓浪屿人的气质。现在这个岛上,像詹朝霞这样爱鼓浪屿,理解鼓浪屿灵魂的新移民有很多,但是还应该更多一些。
公共设施的配套,必须要依据岛上居民的状况而定。如果岛上的居民是以客居为主,不是以移居为主,那医院和教育是发展不起来的;如果以移居为主,大家都把鼓浪屿当做家,扎根在这里,教育和医院不发展也得发展。所以,当岛上常住居民发展到一定数目时,重新发展教育和医疗才有意义。
民生周刊:鼓浪屿目前最大的症结是什么?
叶细致:人口结构不合理,是许多问题的根源。现在,虽然有18000人住在岛上,但是人口结构很不合理:常住人口7000人,空挂户7000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超过10000人。最后一部分人口包括各种店铺经营者、板车夫、野导游、服务业从业者。
也就是说,岛上最大部分的居民,只是来鼓浪屿掘金的,他们很难爱这座岛,也很难吻合鼓浪屿温文尔雅的气质。在他们大批涌入鼓浪屿的过程中,政府从来没有干预,其后果就是,他们在几年之内,就将前人用一百年创建的鼓浪屿建筑、鼓浪屿人文破坏了。
叶细致:我认为,最合理的是有两万人的常住人口,这是最适宜的数目。岛上的人口由四种人构成:居民、学生、服务人员和游客,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有5000名鼓浪屿原住民,5000名受教育的学生,5000名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每天还有5000名游客留宿鼓浪屿,这样的结构就是我心目中合理的结构,但是要做到很难。
民生周刊:您认为什么样的人口结构是比较理想的?
民生周刊:如何从目前的人口结构向更合理的人口结构迈进?
叶细致:人口置换,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对于置换方式,有很多争论。
我认为,重建岛上的教育设施是维系鼓浪屿宁静的妙方。有了学校,才会有宁静的社区,如果大家一窝蜂地去发展旅游业,鼓浪屿的安宁很快就会被破坏掉。
但是,近十年鼓浪屿的状况是:大学搬出去,中学搬出去,小学也消失了,这是不行的。
教师是高素质、有稳定收入的一群人。他们在岛上教书育人,鼓浪屿迟早会给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就这样,高素质的新一代鼓浪屿移民产生。这种新移民是符合鼓浪屿原有气质的移民,对重建社区非常有利。
进行教育的重建,对于政府来说是较为简单的一件事,通过行政手段就能做到。鼓浪屿是厦门的文化地标,应该倍受呵护。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只有鼓浪屿保护私有财产,如今,对于绝无仅有的鼓浪屿,也应该有特殊的政策去呵护它。
民生周刊:《保护条例》中明确提到核心景区应该控制游客总量。目前,鼓浪屿是不是在酝酿新一轮的票改?
叶细致:游客过多至少会造成四个方面的影响:旅游体验下降,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对百姓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影响申遗。
票务制度改革工作我们正在进行。已经将票改方案上交厦门市有关部门,据了解目前已经在省一级进行审批。
《保护条例》明年1月1日开始实行,公众可能会认为鼓浪屿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行游客总量控制,这是一种混淆的理解方式。从明年1月1日开始限制游客,从行政流程上说是不可能的,票改方案至少要提前半年公示。
实行票务制度改革,是控制游客总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是很重要。
民生周刊:票改方案曾在2004年向全市公布过,但是却推迟至今没有实行。这次的票改会不会重蹈上次的覆辙?
叶细致:这个我不好说。当年票改方案都以市政府令的形式下发了,还是没办法实行,遇到的困难太多了。这次的改革会不会遇到当年的难题,还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