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泽林,郑 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 100048)
农民工回乡创业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重要途径*
——以北京郊区新农村为分析对象
薛泽林,郑 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 100048)
由于城乡二元差距的存在,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严重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现阶段,应通过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以他们的创业带动农村就业,进而解决空心村问题。政府要从人力资源充实的视角去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
新农村;空心村;农民工;创业;公共政策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新命题,此项战略的实施对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虽然近几年来农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农村收入相对于城市来说仍然较低,留在农村发展机会较少,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建设中的新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村。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主体性缺失”无疑对新农村建设进程有着严重的阻碍。
目前,学界对于空心村的概念界定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是所谓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如张昭认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1]。二是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吸引农村中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2];陈旭堂、王舒则更为简单地将之概括为“缺乏青壮劳动力的农村社区”[3]。在此,笔者认为,所谓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资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村庄内部宅基地闲置和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为了客观了解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空心村的现状,我们课题小组从2011年6月—8月,在北京郊区延庆、房山、平谷、大兴随机抽取5个村子,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挨家挨户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问卷回收率88%,男女比例为118:112,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京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如表一)
▲表一:北京郊区新农村的基本现状
30-39 10.9% 高中 17.8% 1001—2000 27% 三块5.7%40-49 23.5% 大专及以上 5.7% 2000以上 23.4% 三块以上2.6%50以上 57.4%—— —— —— —— —— ——
表一数据表明:在北京郊区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多地表现在人文意义上,也即农村呈现出老龄化、低学历化和收入偏低等特征。这也说明依靠政府投入推动农村发展这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并没有让新农村呈现出应有的繁荣。
对于新农村建设和空心村问题的解决,学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包括: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小城镇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任何解决空心村问题方案的基本前提都是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的重新充实。因此,只有通过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用农民工创业的方式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农村的发展,才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温家宝总理2006年就曾批示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要有多种途径,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是一条重要的路子。”农民工回乡创业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到城市打工或经商至少半年,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社会资本后又返回本县 (包括县城、乡镇和村)创办工商企业或商品农业。[4]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但首先是农民自己的任务,所以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5]没有农民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大量的青壮年农民的流失,使新农村建设只是停留在基础设施的完善等表面工程上,并没有真正让农村的发展呈现出应有的活力。
在调查中,当问及“制约贵村发展的因素”时,有27.9%的人认为是缺乏青壮年劳动力,26.5%的人认为是没有能人带领;认为没有资源和政府支持不够的分别占了21.3%和24.3%。留守的老人儿童注定承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任务,引导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人口潮水般涌入城市,大大超过了城市的合理人口容载量,造成了诸如城市交通拥堵、治安混乱、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治理难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使得我国城市发展走向畸形。此外,生活在城里的农民工,始终没有享受到一个市民所应享有的待遇,二元体制下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心理落差滋生着各种不和谐因素,严重威胁着城市的稳定。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是缓解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压力,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口学上的“推拉理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6]。现阶段,我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即是这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收入差距的悬殊无疑是导致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关键,就是通过相关的公共政策支持,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预期收益高于外出务工收益。如果假设城市对人口迁移的拉力,也即农民工在城里的预期收益为R;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预期收益为E;农村不利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因素成本,也即推力为C,那么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模型即可表示为:
其中式②中P表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综合收益,在P>0的条件下,P的数值愈大,则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可能性也就愈大。由于现实条件下农民工在城里境况改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故而我们可以将R看成一个定值,因此,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关键是要在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预期收益E的同时减小农村中不利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因素成本C。
作为一项促进农村发展的战略,农民工回乡创业必然受到宏观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微观的农民工个体因素的双重制约,因此我们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入手,对能够影响模型中E和C赋值的因素逐一分析,从而探讨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可行性。
1.政府公共政策对E和C的影响
近些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三农’的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扩展农村的非农就业空间,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植范围。”与此同时,各种农业补贴制度也相继建立,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在实际上改善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宏观环境,也对提高E的赋值和降低C的赋值有着重要影响。与国家政策相对应,在调研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农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渴望以及他们对国家政策实施情况的自我看法。
▲表二:农民对于国家政策的看法
不难看出,农民群体最关注的始终还是自己最为现实、最为直接的利益。他们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致富有着较高期待,需要的仅仅是能人的带领,也即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引导和示范,而此时,国家政策的落实无疑成为实现农民夙愿的关键。
2.村庄投资环境对E和C的影响
在影响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因素中,村庄投资环境无疑发挥着重要影响,在对北京郊区的新农村进行调研过程中,我们小组主要分析了村庄创业氛围、劳动力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三个对创业有着直接影响的维度。结果如下表:
▲表三:村庄创业环境影响因素① 此表格中每栏最后一项之所以会出现较大数值是因为调研中村中老人过多。
分析可知,在北京市郊区,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对象,其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氛围、劳动力的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已成熟,这种成熟来自于农民渴望富裕渴望发展的心愿,这些都是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预期收益E和降低不利因素成本C的有利条件。
1.农民工家庭因素对E和C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由于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家族氛围,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否有家庭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在访谈外出务工者家属时,有49.1%的人表示愿意他们的家人回到自己身边,原因主要为: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39.3%),打工又累又受气 (35.5%),农活人手不够(9.3%)和其他原因 (15.9%);与此同时也有50.9%的人不愿意家人回来,主要原因为:回来村子没有出路(44.9%),已在城里发展很好 (34.7%),家庭经济困难(11.9%)和其他 (8.5%)。
从平分秋色的数据我们看出:村民对于家人外出务工有着非常矛盾的情感,他们既需要家人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又因为受歧视、待遇不公、农忙等各种因素而希望家人还乡,而这些矛盾情感的结点在于农民对回乡发展结果的未知性。在此,只有建立起风险的共担机制,才能消除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后顾之忧,才能在提高E的同时降低C的赋值,才能成功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这也是公共政策应该努力的方向。
2.农民工个体因素对E和C的影响
首先,从农民工的地位来看,虽然农民工对于城市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广大农民工仍然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城市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各种排斥性政策无不加剧着农民工与城市的疏离感,成为城市对于农民工回乡的“推力”。其次,经历过市场化进程的农民工,其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已经苏醒,而城市务工又为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脉,这就为他们回乡创业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正如有学者指出:“就目前情况来看,返乡农民工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传统农民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当地政府能够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他们,引导其创业,则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之源。”[6]在此,政府对农民工个体的培训和政策许诺是提高农民工回乡预期收益E和降低不利因素成本C的关键,也是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关键。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在新生代农民工崛起,第一代农民工退潮之时,如何让那些不能或者不愿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回乡之后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回乡创业无疑是值得肯定的选择。以北京郊区为例,在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因素中,政府的政策支持、村庄投资环境、农民工对家乡的牵挂及其自身积累的素质,都为其回乡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代替农业自身的改造与现代化,不能代替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7]所以,空心村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农村的自我发展来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引导农民工回乡,重新充实农村的人力资源结构,让农民这一农村主体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才能赋予农村新的活力与希望,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的出路所在。
[1]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8,(4).
[2]张志胜.土地流转视阈下的“空心村”治理[J].长白学刊,2009,(2).
[3]陈旭堂,王舒.论“空心村”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 [J].社科论坛,2010,(10).
[4]韩渝辉,吴平.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评述 [J].西部论坛,2010,(9).
[5]白南生.凤阳调查——农民工的需求与新农村建设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7]张善柱.变农民工返乡潮为创业潮—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
[8]邓鸿勋,陆百甫.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To Start Business in Township is the Important Solution of Hollow Villages
Xue Zelin,Zheng Yang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 100048,China)
Due to the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a great amount of young adult labor force of rural areas is flowing out.Numerous hollow villages have emerged in the large rural areas of China.At present,we should guide outstanding migrant workers to start business in their township in order to driving rural employment.The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migrant workers to start business in township and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new countryside;hollow village;migrant workers;start business;public policy
D412.6
A
1673-2375(2012)01-0119-04
2011-11-10
薛泽林 (1989—),男,河南漯河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08级在校生;郑扬 (1990—),男,河南商丘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09级在校生。
本文是北京市“本科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结项成果。
[责任编辑:简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