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晏建怀
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与历史结伴而行,这纯属偶然。
当年求学岳麓山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中文系同学处读到他发表的诗歌,读着读着,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这样的诗歌我也能写。一闪念就欲罢不能了,于是,学化学的我开始写起了诗。
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我逃离了学生宿舍,在校园内与人合租了一间小屋,然后埋头读书,挑灯夜战。那时写到午夜是经常的事,有时甚至熬到凌晨三时许。方形硬壳笔记本一行一行地排下去,三个月就能写一本。我别出心裁,在每一本的扉页上依次标记上“第一辑”“第二辑”等字样有的拟上一段自勉的话,美其名曰“题记”;有的还贴上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色彩斑斓,像青春岁月一样花哨。
小屋背倚岳麓山,面对连接湖南师大和湖南大学的一条小径。夜阑人静之时,窗外树声沙沙,虫声唧唧,山上不时传来鸟鸣,异常悦耳。夜归的女生穿过小径,高跟鞋嗒嗒的声音常常让我想起“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那美妙的诗句。遐想片刻,然后,又把头深深埋进文字堆里。
参加工作后,写作成了业余最主要的状态,激扬文字,心若止水。诗歌、散文、杂文,写了就投,天南海北,稿子雪片般飞向编辑的案头。然而,不是每个写作者都有村上春树的才情和当年明月的运气,有的发了,有的没发,有的杳无音讯。
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长期关心我写作的老师送我一本《宋儒风采》,并嘱咐我把写作的路子拓得更宽些。翻阅之后,我惊异于宋儒个性的张扬和生命的精彩,仿佛为我开启了一扇天窗,于是,我又一次欲罢不能。《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野史笔记等逐渐摆上我的书桌。宋代社会繁荣,文化厚重,知识分子自我约束能力极强,其学养和精神、气度和风骨、良知和道义、责任和担当,让人感佩,相对于今天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宋儒真的别具风采。我伴着无边的夜色,一头扎进了这座“富矿”,蓦然回首,发现历史深处的宋儒们,居然如亲人手足一样熟悉了。
或许,人生就是在这种偶然的叠加中前行着,间或溅起一点浪花,收获一丝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