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玉静
江阴爱眼城
一次培训后的感想
文 宋玉静
江阴爱眼城
参加工作以来我参加过很多次不同培训师主讲的培训,感觉都大致相似,理论的东西比较多,学起来也显得有些枯燥。不久前,我在南京参加了由沈理老师主讲的培训,感觉却有些不同。以前我也拜读过沈老师的文章,文中的许多实例让我读后有所感触。这次听了培训更感生动、灵活,受益匪浅。
此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两大块:1.卓越零售经营技巧——门店管理营销技巧的培训。2.业绩提升的途径。沈老师讲了很多案例:开网店与开在四、五楼的隐形专卖店;配框架眼镜的顾客在选框时,送一副日抛的隐形眼镜,方便顾客选框看得清楚;如何充分利用道具,让员工耳濡目染,有利于销售;如何散发传单直到带回一个顾客;如何进行有效的回访等等。这些生动的案例都让我深受感动。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其中一例“从180万到1800万的奇迹”。东北有一家眼镜店,几年前该眼镜的年均销售额只有180万元,生意并不太好。该老板找到沈理老师,沈老师给他的建议就是从抓服务做起,做到差异化经营。该老板的执行力相当强。他首先进行了制度改革,设立店长秘书一职,店长秘书的工作主要就是用详细的表格、数据来监督员工。从顾客进门的一刻起,接待顾客的每一个步骤都标准化。例如:顾客进店要先拉凳子;倒水要用托盘;价目册要朝着顾客;送客要90度鞠躬等等。满满的一张A4纸上写清各项规定,哪一项做得不合格,就划上一个×。一个月下来,有些员工的罚款高达几百元,也曾一度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要知道,任何一项与员工利益有冲突的规定,在实施初期都会遭到员工的抵触,但最终被改变的还是员工。一旦服务提升了,换来的是更多的顾客与业绩的提升。
众所周知的“海底捞的肉麻服务”就是提升服务价值的典范,如何让顾客从感激到感动。让眼镜界人士备感惊讶的是,一家火锅店的清洗眼镜服务竟比好多眼镜店还要专业。在“海底捞”火锅店里有专职清洗眼镜的员工,能做到一杯水不洗两副眼镜,还提供5种不同香味的清洁剂供顾客选择。试问有几家眼镜店能够提供这样的增值服务呢?这些实例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提升服务价值还有巨大的空间。
总结此次培训的心得与体会,我认为,业绩的提升应当要有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工作变得更积极、主动;同时也要改变心态,把一些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尽力变成可能;提升服务,让顾客从感激到感动;加强专业,注重细节产生差异化;改变习惯,改变商品的销售结构;加强售后服务,留住顾客,带来回头客。也许,这些理念说出来大家都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没落到实处。因此,在具备良好心态的同时,也要持之以恒地将这些观念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