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政治经济合作展望

2012-12-14 04:06王晨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东亚经济

王晨

【摘 要】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影响,世界的权利与财富,东亚几个重要的国家作为世界的天平,逐步地撑起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杠杆。人们把期望值寄托在亚太的一些国家。谈到东亚,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概念之一是“东亚奇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亚彼此相连的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实现了经济起飞,并保持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首先是日本、然后是4小龙,(包括韩国,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然后是“四小虎”(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无论在个体上,还是在整体上。这种整体性都表现出方方面面的史无前例的特征。尤其是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都出现经济停滞或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东亚经济同样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东亚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成为世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许多政府和研究机构加入了对“东亚奇迹”的描述,产生了大量的相对形成共识的研究成果。中亚在全球经济低迷时的背景下,是否有能力改变世界经济分配格局?政治压力格局? 增加更大话语权? 当然这都不是一定会按照某国的利益走势。但无论如何,亚洲的综合实力正在提高,这是不可否认的。而且做为新世界中心的亚太地区,正在出现稳定的政治经济新结构,甚至想构建 “从未有过的团结”。

【关键词】 分配经济结构利益同盟

1. 构建自由贸易区

中东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都有着悠久的交往。加强彼此间的合作符合双方的核心利益,对亚洲和整个社会稳定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宣布未来的合作计划, 建成拥有10几亿人口的的共同贸易区加大两地的经济合作前景。中国和东盟的领导人可能会把贸易区定在以下领域里进行合作:首先是以围绕农业为基础进行合作;其次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对方的基础建设和湄公河作为以后的发展方向展开。从协议来看主要包括几大部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多边投资、早期获益、其他经济合作等。

1.1货物贸易

双方均采用封闭式的区域内关税措施,同时不增加对外国家关税壁垒。它实行类似东

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有效的关税(CEPT)逐年降税的模式。将产品分为三类:即早期收获产品、

敏感产品、正常产品、对配额外的农产品和适用税率进行单独谈判。早期收获的减税速度原则上快于WTO承诺的降税速度,敏感产品在过渡期实行最惠国待遇。正常产品的降税速度由目前的适用税率水平而定。

1.2服务贸易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在自由化的基本原则上,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彼此的服务业的合作,减少服务业贸易的限制。在服务业自由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可以适当的放寬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加强旅游服务、分销服务、商务服务方面的合作。对金融、保险和电信等服务业将按照GATS的规格和WTO的承诺稳步推进。

1.3多边投资合作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带来的利益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市场型投资来说,建立自由贸易区无疑扩大了外资企业的市场,在任何成员国投资的企业都能已较低的成本进入其他成员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建立自由贸易区提高了关联度高的企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外资企业可以在自由贸易区内配置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参与国的成员可能会放弃一些“国家主权身份”,从政治的角度看只是政策的丧失,相比对于存在一笔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收益时,跨国界的一体化联合真正具有吸引力。小的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定经济意义上的大国。 共同建立关税同盟具有意义统一对外关税可以优化贸易条件,带来意想不到的福利收益,对小国的受益其实更大。

2. 中国的经济产业优劣势对外影响

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经济必然不可能在像以前一样袖手旁观。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不仅使国内经济达到了很高的增长率,而且影响了亚太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国经济的变化与增长怎样影响东亚经济?中国这种产业结构对于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复苏是益多还是弊多。中国自开放以来积累的这种经济结构,需要时间去改革,我相信:只要是益大于弊,中国政府就会去做。

2.1首先是对出口权的放宽问题

自从开始改革计划实施以来,政府的公开对外贸易规定就开始逐渐下降了。以政府为主

导经济开始向自由贸易的转移,为的是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进一步接轨。这主要体现在责任

体制的开始,而且更进一步;国家开始进一步放权地方政府,主要是外贸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合作。外贸公司与地方政府向国家承包创汇、缴汇和补贴额度;外贸公司开始了自负盈亏的买卖;并先在不同行业;如轻工、工艺等方面先行试点;并且还逐步推广外贸权的下放。促进了中国出口部门的增长,中国的出口行业的比例也比以往增长很快。同时也放宽了对外出口产品的限制。

2.2其次是中国的进口限制减少

中国的进口许可证对产品的限制也比以往大幅度增加了。近年来关税率也下降不少;中国的关税率仍然可以说是比较高、比较杂;这也体现了中央政府的目标多重性。虽然改革的步伐还在继续,但中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仍然比较高。90年代伊始,中国的平均关税约为40% ;但由于各种减免税规定,实际征收的约为5%;和工业国家的5%-6%大致相同了。对于世界贸易贸易组织的规定发展中国的关税为12%-15%。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税率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缺陷;这和中国内部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问题。先是信息不透明使得外资进入市场有无形的障碍。中国应该全方位公开进口额度和关税率,增加透明度。使一系列的程序制度化;外资对于自己要获取的信息一目了然。有了制度,自然就照章进行,速战速决。

2.3再次是外汇制度的改革

中国的外汇市场制度的改革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市场前两年的贬值情况,在国际市场有波动、二是汇率并轨。

其实早在90年代 ,中国就坚持官方汇率与市场浮动汇率并轨的制度,让中国政府强迫让人民波兑换美元的比率是在8.5左右,远离美元波动的影响。让人民币保持市场汇率相统一的方法,这有利于亚洲整体的稳定。同时,人民币的汇率稳定也有助于亚洲整体货币的正常。

2.4最后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过盛

中国自从加入改革,眼前针对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争夺战。占到了整个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70%以上。中国不到10%,但在现在中国成了主要的出口国。对于中国现在的对外出口来说,从日本到北美等一些地区,在统一产业中,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是正在逐年上升个40百分点。意外的是,四小龙对于这一产业却远远不及中国的迅猛,甚至还有看淡之意。这也体现了亚太整个经济体系的分工与不平衡。这是否体现着中国的出口市场已经占据了整个亚太地区出口通道 ?但是据统计,四小龙的出口份额还是在绝对量上保持每年9%的增长率。所以由此可以证明,中国对外的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为对整个亚太经济结构造成过大影响。而且对于亚洲的其它国家来说,他们每年也保持着虽然略低但比较稳定的密集型产业增长,并无和中国在这一方面比较之意。而且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他们的经济发展;也吸收了一些内陆大量发展的密集型劳动力,同时促进内地发展起了强大的作用。

另外,中国经济改革和成长对亚太经济的一个影响是地区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提高。现在中国经济这根弦的另一端就是北美和欧洲,所以这种依赖程度更加强了。从中国经济的改革到现在,经历了几次短期下滑后,四小龙又以不同的发展步伐来适应中国。这样使经济绩效收益就更接近于中国。这种依存更体现在贸易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获得6亿美元的净社会福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欧盟和北美国家受益更大,而使其它OECD 国家受益有所减少,东盟国家将减少出口。南亚韩国分别减少9亿和5亿美元的出口。参加世贸组织将使中国出口增加10%。中国及台湾省加入世贸组织使世界贸易增加3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北美和欧盟将多进口130亿美元纺织品,多出口35亿美元机器和中间产品。中国和澳州对于农产品的出口将分别减少4.7亿和1100万美元。中国稻米出口减少主要由东南亚来弥补,使得世界贸易顺差减少。由于中国的加入,使得了发达国家贸易状况改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将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加,让中国来弥补世界市场上这一缺乏板块。增加对资本和密集型产品的需求。

3. 中、 日、 韩东盟对发展区域合作的积极态度

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和独立自主外交,对于参加多边组织和合作组织一直持谨慎态度。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想法,并以务实的精神推动区域合作方案。中国在金融危机后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区域合作的积极,务实的态度成为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主要因素。日本由于长期以来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不积极。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外交重点从西方大国转到亚洲,提出“回归亚洲”口号。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长期低迷经济的困境,日本进一步重新审视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2000年6月号的日本《选择》周刊发表文章指出:“为了不抛在时代后面,日本打算奉行双边主主义和地区主义”,日本原则符合世贸组织的协定,具备了中日缔结双边自由贸易的环境。在日本看来,建立与韩国、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已经具备;这一自由贸易区不比北美自由贸易区逊色。这反映了日本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韩国经济处于上升地位,所以始终区域合作表现出积极姿态。韩国明确主张,建立把东南亚和东北亚联系在一起,如政府的“东亚经济合作体”。韩国前总统也说:为了东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有必要把东亚合并成一个经济合作体。建立一个像欧盟一样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把东北亚和东南亚联系在一起的 “东亚经济合作体”方便亚洲地区相互信赖合作。而且韩国还有意建议成立“东亚展望小组成员”每年可以向10+3领导人会议提出合作意见。20世纪东盟致力于内部整合,推动大东盟实现。但是在90年代,整个东亚格局处于一种不确定的过渡时期。中日韩三国相互制衡,相互牵制;不许第三方来主导本地区业务。这一举动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广大的外交空间。东盟在其中起到的主导相互合作的作用,化解冷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转变也是戏剧性的。20世纪以前,美国对于亚洲的双边贸易政策与多边协商制度一直是反对的。在对待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上,美国向来持反对意见。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也渐渐放宽了对亚洲问题的监控。因为整个亚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合作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对待亚洲货币组织的问题上,美国从原来的反对转为有限度的接受,最后转为默认了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因为美国已经逐渐意识到应该让日本主导东亚地区的经济,在一些以东亚为主导的合作讨论问题上,如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合作的会议中,已经没有了美国人的面孔。美国的不干涉,也已经成为了东亚合作速度正常平稳在正轨上运行的重要原因。

鉴于历史上,现在乃至将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各国一直保持着频繁而密切的来往,加之当下全球经济化进程不断加速,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代表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中东地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被付诸实施。同时也奠定了坚实的内部基础。建立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与双方的长远利益相吻合,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地真实地可持久地经济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内部动力 。这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3.1从地理位置上看:东亚国家共同边界有3000多公里。地缘上,中国是与中亚接壤最多的国家,也是最接近于中亚的国家。而且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这种国家最容易产生合作机制。地理优势的存在可以让他们缩短运输代价;同时也减少了相对的贸易成本;更好的实现双赢。

3.2从民族关系上看:中国与东亚共有同源跨国民族就有十几个,基本上保持原民族的认同。中国与东亚跨国民族的存在,促进了一种特有的跨国民族的文化共有理念的形成。跨国民族通过自身民族的纽带作用为地区开展合作形成了独特人文资源优势。

3.3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与东亚的地缘关系,有文字历史记载可追述商朝。此后,汉隋唐元清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历史延续下来所形成的联系陈厚积淀,只是被封存但从未消失过,正是在几千年来与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

安全等方面形成的合作基础上进行的。综上所述,从中国的自身综合国力发展来看,都是合作大于对抗。经济合作的深入挖掘,可以促使中东政局基本稳定。另外欧美国家的持续观望是否可持续?其实只要共同利益的客观因素存在为刚性;它具有基础性、不利因素大多为主观因素;可改变和非基础性。这样来看,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还是机遇大于困难。这是一种不利条件分析的进一步延伸;这些因素,也制约着他们不会一帆风顺,只是曲折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宏恩朱秀云等著:《中国与东亚经济关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1年版 第1-2页.

[2] 聂德宁 赵洪 林海等注《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趋势》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第386-390頁.

[3] 聂德宁 赵洪 林海等注《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趋势》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第379-380页.

[4] 聂德宁 赵洪 林海等注《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趋势》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第462页.

[5] 秦放鸣 《中国与东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10年6月版第68-69页.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东亚经济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