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曾有过『农民工』

2012-12-10 02:15高荣伟
读者·原创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日本

文 _ 高荣伟

“农民工”是一个国家走向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转型群体。当年,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同样存在着“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日本开始出现“农民工”大潮。这一大潮源于1957年日本岸信介内阁制定的而后由60年代池田内阁实施的“翻番计划”。“翻番计划”为日本的农民摇身一变转型为“农民工”带来了机遇。

著名的歌曲《北国之春》就是为“农民工”谱写的。据说,《北国之春》里所歌唱的并不是日本东北地区或者北海道的北国风情,而是日本中部地区长野县一带的美丽景色。歌曲因唱出了日本“农民工”的心声而迅速走红,并跨出了日本国界。

当初,日本“农民工”进城以后,和中国的“农民工”一样,绝大多数也是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工作。“农民工”中90%为男性,且大多是没有成家的年轻人。

与中国今天的情形类似,日本当时的“农民工”也面临着工资、保险、学生入学、待遇不平等的问题。欠薪事件经常发生,从事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农民工”还身染“尘肺症”等职业病,有的甚至因此死去。

日本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农民工”的转型。这期间,日本采取了如下政策:

首先是日本的户籍制度决定了“农民工”可以自由流动。日本的户籍是自由迁徙的,“农民工”可以自由地选择居住地。这种自由让他们随着在居住地登记而成为当地的居民,可以创造财富并享受当地的社会福利。而中国的“农民工”,现在虽然人身可以自由迁徙了,但“户籍”却是不能随之迁徙的。不仅地域上不能改变,身份上也不能改变,“农业户口”就是“农业户口”,即使在城市里拿到了“暂住证”等三证,也无法把“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在日本,不存在所谓“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问题,也没有户口本,只有所谓的“誊本”。一个人准备长期到外地居住的时候,只要把自己的“誊本”从当地政府登记迁出,再于14天之内到所到之地的政府登记即可。这种自由往来的户籍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日本的住房制度让“农民工”居有其所。在日本的城市里,有公营住宅、住房公团等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居住保障的制度。实际上,这种住宅中有的当初就是为了接纳“农民工”而兴建的。

再次,日本采取的是全民保险制度,进城的“农民工”都要加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雇用保险等保险体系。这种一视同仁的保险制度看起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但实际上从长远来看,确保了企业的劳动力来源,让企业不至于出现劳工荒。如今,中国国内沿海企业正在为“低级产业”的“招工难”而苦恼。许多中小企业开出的雇用条件没有吸引力,已经进入“劳力荒”的尴尬境地了。“农民工”在各行业间不断流动,他们也在挑选,良好的福利待遇与工作环境才受到青睐,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他们都愿意去的。两相对比,凸显出日本的“农民工”政策还是富有远见的。

最重要的还是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学龄儿童转迁之后,必须在3天之内到当地教育委员会报到,由其安排入学,不存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以及借读和赞助入学等问题,更不存在要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的问题。

日本这些化解“农民工”问题的制度并不是在日本经济发展以后才实施的,而是在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就开始逐步实施的。因此,可以说这些制度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农业如今被称为“爷爷、奶奶、姐姐”的农业。也就是说,只有爷爷、奶奶和没有嫁出去的姐姐是农业劳动力了。过去,是日本的“农民工”进城,现在是日本农忙的时候需要临时雇“城市工”。他们到城市里招“临时工”,结果还常常招不到,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外国劳动者。从外国来到日本的研修生里有一种“农业研修生”,实际上就是农忙季节的劳动力。日本长野县、北海道、熊本等许多地方都大量招收季节性的中国农业研修生,以此弥补农村短缺的劳动力。

当年,如果没有“农民工”,日本也许不会有后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他们给日本带来的变化从最终结果来看,也绝不单纯是经济总量的变化。如今,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这其中“农民工”功不可没。难怪日本共同社记者清水敬善写过一篇题为“中国‘农民工’拯救全世界”的报道,文章高度评价中国“农民工”为全球走出金融危机低谷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作为过来人,这的确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Getty Images供图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探寻日本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黄金时代》日本版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