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虚角度探究痴呆的病因病机

2012-12-10 11:17赵俸玉李春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七情肾精医家

赵俸玉,李春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追述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呆”者,癫也,痴也,不慧也,不明事理也。早在先秦时期,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例如《左传》一书中曰“不慧,盖世所谓白痴”。痴呆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华佗所撰的《神医秘传》,而晋代医家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和明代医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均以“呆痴”命名。关于痴呆的专论首见于明代的《景岳全书》,详述了痴呆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清代陈士铎的论著《辨证录》中亦有“呆病门”的专述。近、现代医家亦对痴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痴呆”的病因病机、治疗内容。

痴呆发病的基础为肾虚,与它脏功能失调及各种致病因素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各种因素相互牵连、转化,顽疾日久,虚实错杂。在此笔者将从肾虚角度来论述痴呆的病因病机。

1 肾脏本虚

肾虚致痴呆可分为2种证型:先天不足、年老精衰。

1.1 先天不足,肾精匮乏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八八,则齿发去。”反映了肾气的自然盛衰对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进程的主导作用。倘若先天不足,肾精匮乏,则会发为小儿痴呆。“五迟”、“五软”、“解颅”就属于这一范畴。父母体健,气血充沛,孕期平安,则儿体无恙,若父母体质素虚,气血不充,则患儿胎禀不良。《证治准绳》指出:“近世小儿多因父母气血虚弱,故令胎气不强,骨气软弱,筋脉无力,不能行步……”。《小儿药证直决》曰“解颅者,……皆肾虚也。”患儿或头发稀疏、肢软不立,或神情呆钝,智力低下。此先天之精的不足单纯靠后天滋养来纠正却绝非易事,正如《婴同百问》曰:“人乏脑髓,如木无根,凡得此者,不远千日,其间亦有数岁,乃成废人。”所以还需后世医家继续细致深入的研究,探其深诣,以求更好的疗效。

1.2 年老精衰,髓减脑消 肾与脑的关系非常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王清任曾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脑主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而其物质基础正是肾精所化生的,如《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人在生命进程中逐渐衰老,生命活力、体力智力逐渐低下,平素虚劳虚烦、饮酒过度、过食肥甘、纳少不寐,不注意养生保健,过度损耗肾精,肾精亏虚、脑髓失养,终致灵机失聪而发为痴呆。

2 肾虚与它脏功能失调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个脏器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肾为先天之本,统领五脏六腑,肾虚则引起它脏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精神无所舍。

2.1 肾与心 华佗在《华氏中藏经·卷中》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而心主神明,心肾共司人体的精神活动。心肾不交时,水火不济,肾阴亏虚,脑髓不充,心火偏亢,上扰神明。清·陈士铎在《辨证奇闻》中云:“肾水资于心,则智慧生生不息;心火资于肾,则智慧亦生生无穷。”其在《呆病门》中又说“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夫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

2.2 肾与肝 自古就有“精血同源”之说,肝属木,肾属水,水充则木荣,水亏则木槁。肝藏血,肾藏精,血生精下达于肾,精化气,气化血藏于肝木。精与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肝阴亏虚常由肾精亏损导致,而二者又互为因果。肾水不足则肝热血燥,肝血亏虚则肾精失养,精微之气无法上承于脑,脑失濡养,渐发为痴呆。

2.3 肾与脾 中医自古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说。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气虚,运化失权,肾气虚,蒸腾气化功能失司,则水谷精微趋下流失,气血津精亏虚,无以上荣髓海,日久致痴傻呆愚更甚。

2.4 肾与肺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肾两脏,阴液互滋,肺肾阴虚则虚火内扰,神明烦乱;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气虚则气短无力,精神萎靡,语声低切。肺肾功能失调,导致肾精失于封藏,脑髓无以荣养,愚痴呆傻日渐加重。

3 肾虚与各种致病因素的关系

3.1 肾虚与七情过极的关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在痴呆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肾虚则是七情发生的根本。中医认为形神一体,作为人体精神活动的七情,是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的,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而人到中年以后,五脏元气渐亏,其调摄七情的功能也随之减弱,七情过度则更易直中脏腑,令五脏愈虚,二者互为损耗。《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指出:“肾藏志”,七情五志皆由肾统摄,“肾为先天之根,封藏之本”,肾精耗散,肾气失于固摄,肾藏志的功能愈虚。肾主精,精成而脑髓生,精亏而脑髓消,而脑为情志活动的主要场所,髓减脑消,五脏虚衰,七情过极,终发为痴呆。

3.2 肾虚与病理因素的关系 痴呆最常见的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百病多由痰作祟”,若肾阴不足、肝阴亏虚、心火偏亢,虚火内扰,则火热之邪炼液为痰;或肾虚蒸化乏权、脾虚运化无力、肺虚布散失司,湿聚生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扰清灵则昏蒙痴钝。如《石室秘录》指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治呆之奇法,治痰即治呆也”。又如陈士铎《临证录》中言:“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

祖国医学一直有老人多瘀的说法,如《素问》中云“五十岁至七十岁……血气凝泣。”随着人的衰老,五脏愈虚,而肾为先天之本,统领五脏六腑,肾虚则脏腑功能失调。肾藏精,心主血,肝藏血,血与津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若心肾阳虚,脉道不利,血液凝泣不行,则停为瘀血;若肝肾阴虚、肝气瘀滞、心肝火旺则血行滞涩不畅发为瘀血。如《读医随笔》指出“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滞”。瘀血停于脑窍,扰乱清阳,神机失用,痴傻呆钝。正如王清任指出“瘀血内阻,使脑气与脏气不接,气血无法上注于脑,脑失所养,精髓枯萎”。

痰瘀同源,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互相搏结,相互转化,气机不畅,津液运行失常,进一步加重脏器虚损,成为恶性循环,终致痰瘀闭阻脑络,日久耗伤,神机失灵。

由上述可见,痴呆的发病,肾虚精亏为本,与它脏功能失调、七情过级、痰浊、血瘀等关系密切,临证时要明辨症虚实标本,正确立法,切中病机,合理组方,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七情肾精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北海之殇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