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伟芬 金培英 钱丽萍
保证病人的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1]。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急性颅脑外伤是常见急诊创伤疾病,临床救治过程中需通过院内转运对病人进行检查、手术或住院治疗。有报道称,院内转运将增加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平常高9.6%。为降低转运的风险,减少纠纷及投诉的发生,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内转运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急诊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90例,其中,男性患者266例,女性患者124例,患者年龄16-68岁,平均42.3岁;中型颅脑外伤患者278例,(GCS9-12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12例(GCS3-8分);头颅CT表现:脑挫伤为主者145例,脑内血肿为主者105例,硬膜下血肿为主者89例,硬膜外血肿为主者51例,其中脑疝形成36例,伴或不伴有颅底骨折、颅骨骨折、蛛血。
结果 制定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措施后,390例患者转运过程平安,无发生病情突变、输液导管脱落、留置针拉脱、导尿管不畅、气管插管滑脱及移位等。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护士长担任组长,由护理小组长担任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识别和评价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制定护送病人风险管理预案,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在护送过程中加强协调,保证每个环节的护理安全,营造安全氛围。
重视风险环节管理制定护送风险预案 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必须从安全隐患监控着手,在没有发生事故或意外前,重视风险环节管理,患者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3]。护士长组织风险管理小组人员查找制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容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环节,制定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事先模拟颅脑外伤患者护送,计算护送时间,对护送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护送风险管理预案,护送工作流程,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护士的职责,为规范转运流程提供了依据。
规范转运流程 流程管理是提倡人人参与的全员性管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转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了转运流程,强化了细节管理,规定颅脑外伤患者院内的转运由急诊医生、绿色通道护士、护工一起陪同, 运送时做到了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全面评估把握转运指征。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及转运后经常会发生危险事件,护士在运送患者前准确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是安全转运的关键[4]。医生和护士共同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对光反应、呼吸、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从统计资料看, 转运风险较大的病人群体来自于重型脑外伤病人,尤其是出现脑疝、呼吸心跳骤停、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这类病人在转运中出现二次意外的风险远高于其他脑外伤病人,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对症处理无效时要果断终止转运。如血压高,给予降血压处理; 颅内压较高的快速静滴甘露醇125ml以降低颅内压; 有舌根后坠的给予口咽通气管; 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停止者给予气管插管等。
第二,做好充分的准备。药物准备:除了常规急救药品,还应备有降颅压、镇静药物等, 如速尿、甘露醇、安定等;急救器械准备: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器、便携式吸引器、微泵、便携式呼吸机等;病人准备:妥善固定好各种导管和人工气道,防止脱落及意外拔管; 躁动病人应给予保护性约束,病情许可者适当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检查; 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出发前进行有效的吸引,并通知相关科室备好吸引器。患者离开急诊科做检查、手术或入院前,与检查科室或接收科室电话通知,让检查科室或接收科室做好人员及仪器等准备。通知危重患者专梯紧急待命,尽量缩短护送时间,确保途中安全。
第三, 再次检查。转运前再次检查体位是否符合颅脑外伤转运要求; 输液导管、导尿管、氧气管、气管插管等是否通畅在位;敷料黏贴是否牢固;检查各仪器的电源是否充足; 部分仪器的氧源是否充足;转运床及护栏有无安全隐患。
第四,病情观察。运送途中护士位于患者的头位,每5分钟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 如病人出现喷射状呕吐,即头偏向一侧,用便携式吸引器吸出呕吐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小型监护仪夹于转运床尾,屏幕面向医生、护士,便于观察,发现异常护士立即配合医生处置。
第五,与家属的沟通。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充分与家属沟通,每次观察完病情后告知家属;对于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告知家属,并积极处理。在转运中对于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释或解答,消除家属的顾虑与不信任感。
第六,与其他科室交接。制作危重病人转运交接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客观资料(放射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管道、用药、签名等,转运前由急诊护士认真填写,送达目标科室后,与科室接班护士进行病人病情交接,接班护士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双方签全名。手术前的病人护送,护士要填写术前评估单,送至手术室后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并签全名。
培训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5]。利用晨间提问、小讲课、护理查房等时机,对护士进行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管理内容、院内转运技能等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落实制度的执行力;全科护士学习颅脑外伤危重病人转运流程及心跳呼吸骤停、颅内压增高症、癫痫大发作等抢救流程并组织考核。护理小组长每月对不同层次护士分层次、个体化培训安全护理操作技术,进行急救技术及常规技术操作训练和考核;鼓励年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及难点、疑点时,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性思维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在院内转运极易发生意外。因此,我们在其转运过程中采取了安全管理措施,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安全分析,重视风险环节管理,制定护送风险预案,规范转运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消除转运途中的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护理,减少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
1 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
2 韦衡秋.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0,23(6):2020-2021
3 葛亚敏,江萍.心脏手术后患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6):534
4 谢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337-1338
5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