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河 张彦萍
目前,利用嫁接技术防治枯萎病已在棚室黄瓜生产上广泛应用,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嫁接的黄瓜仍然发生类似枯萎病的“死棵”现象,且为害逐年加重。经技术人员鉴定该病是一种称为 “拟茎点霉根腐病”黄瓜新病害,除为害嫁接黄瓜外,也可为害嫁接西瓜和甜瓜,主要侵染砧木根系,使根系生长不良,最终导致地上部枯死。田间一旦发病常造成一定数量的植株死亡,产量损失较大,瓜农深感头痛。现将黄瓜拟茎点霉根腐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各地有效防治嫁接黄瓜拟茎点霉根腐病提供参考。
温室嫁接黄瓜一般定植后生长正常,结果后开始陆续发病,结瓜高峰期发病较重。植株病情发展较缓慢,初期晴天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或阴天可恢复,持续5~7天后植株叶片由下至上全部萎蔫呈青枯状死亡,发病重时嫁接部位以下用作砧木的南瓜茎基部呈褐色水渍状萎缩变软,挖取砧木根部可见部分主根和侧根变为浅褐色至褐色,严重时根部全部变为褐色或深褐色,须根腐烂且基部发生纵裂,裂口内带有黑带状菌丝块,表皮密生小黑点。
与枯萎病的区别是该病维管束变褐只限于嫁接接口以下发病部分,不再向上发展。与急性萎蔫病的不同是急性萎蔫病造成砧木根量少,而根部并无病变。与疫霉根腐病的区别是疫霉根腐病造成根和根茎部水浸状腐烂,一般不出现毛霉状物,植株很快青枯死亡;而拟茎点霉根腐病发病速度慢,主根和侧根一般不腐烂或腐烂较慢,须根变褐色腐烂,后期须根纵裂,裂口内带有黑带状菌丝块,表皮密生小黑点,茎基发病萎缩变软,但不腐烂。
该病病原为拟茎点霉属,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随流水传播,从根部和伤口侵入砧木根系导致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2℃,最低8℃,低温对病菌发育有利。长期连作和过量使用化肥,使土壤盐渍化和土壤pH值较低,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土壤黏重,通气不良,冬季连续阴天、大水漫灌、低温高湿等情况加重病害发生。
轮作是防治瓜类多种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
据报道,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对拟茎点霉根腐病抗性较差,利用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杂交种白籽南瓜作砧木嫁接的黄瓜抗病效果较好。
定植前每667m2施石灰100 kg,以调整土壤pH值和杀灭病菌。对发病重的地块可用噁霉灵、多菌灵、敌克松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也可在夏季对温室土壤覆盖农膜后利用太阳能消毒。
定植后,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结瓜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并及时追肥,防止脱肥造成植株早衰,并注意及时采摘,以减轻植株负担。
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管等方式浇水,防止大水漫灌造成沤根,特别是连阴雨雪天气时禁止浇水,同时可从高畦两侧掀起地膜划锄,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以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发育。
采用科学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并配合冲施生物菌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优化根系的生长环境,缓解土壤盐渍化。定植时穴施生物菌肥,利用以菌抑菌的原理,增加有益菌数量,优化根系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强大的同时可减少病菌为害。
定植时和发病初期选用50%苯菌灵 (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 mL,均具有防治效果,另外与生根壮苗剂或黄腐酸盐等配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