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玉米产业取得的成就及发展对策

2012-12-08 21:03李学智包丽琼张慧君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临沧市全市高产

李学智,包丽琼,张慧君,鲁 强

(1.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临沧 677000;2.临沧市甘蔗技术推广站,云南 临沧 677000)

1 “十一五”临沧市玉米产业取得的成就

1.1 玉米生产发展概况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邻普洱,北连大理,西接保山,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70 km,是一个彝、佤、傣为主,多民族聚居的边疆贫困地区。全市国土面积2.40万km2,辖1区7县,总人口243.18万人,耕地面积23.36万hm2,其中旱地面积17.1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3.06%,基本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

玉米是临沧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产量居三大粮食作物之首,是云南省南部玉米主产区之一。“十一五”期间,临沧市把玉米作为促进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开展以杂交玉米良种为重点的玉米品种选 (引)育和推广,强化高产创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地膜栽培、间套种、科技入户、科技培训等项目措施的推广应用,使玉米产业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2010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10.14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8.5%,占全市大春粮食播种面积的55.6%;总产量37.93万t,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47.89%,占大春粮食总产量的53.61%,总产比2005年增34.94%,年均增幅达6.97%;平均产量3 745.5 kg/hm2,比2005年提高741 kg/hm2,年均提高近150 kg/hm2。2006年至2010年是临沧市玉米种植历史上发展最快、增幅最高的5年,创造了全市玉米产量历史最好水平,为全市乃至全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全国、全省和先进州 (市)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发展潜力和空间仍较大,抓好玉米生产发展、提高玉米产量,对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新品种选育成效

“十一五”以来,临沧市玉米育种工作重点突出“多抗、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坚持自主选育与引种试验、筛选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依托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农业厅、临沧市农科所等单位的科技项目,重视纵向和横向合作,在成功选育临改白 (滇玉12)、临顶1号、临玉5号的基础上,狠抓玉米基础研究,把丰富育种种质材料,提高种质抗病性 (特别是抗玉米灰斑病)作为品种选育的重点来抓。5年来,累计种植基础材料1 009份,基础材料从2005年的70多份增至2010年的380多份,引进玉米自交系32份,选育出抗病性强、配合力高的临320、临选14-3等优良自交系20多份;5年累计测配杂交种592个,年度测配数量从2005年的40个左右增至2010年的200多个,筛选出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临玉系列苗头组合38个进入多点试验阶段;通过5年的努力,临沧市玉米育种基础材料来源狭窄、抗病材料为零的情况得到逐步改变,为加快测交种组配,选育出更好、更新的玉米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依托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临沧市种子管理站累计承担完成试验52组,筛选出适宜临沧市推广种植的海禾、云瑞、雅玉、保玉、德玉等系列玉米新品种22个,其中优质玉米品种6个,鲜食玉米2个。这些品种对促进临沧市玉米产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

“十一五”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玉米产业发展,始终把玉米产业发展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多渠道增加投入,狠抓玉米高产创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玉米间套种、地膜栽培、湿直播、玉米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科技培训等措施的推广应用,全市玉米种植水平和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科技措施推广应用步伐大大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玉米科技投入累计620.6万元,其中玉米高产创建460万元,玉米科技入户95万元,玉米产业技术体系30万元,科研示范投入35.6万元。全市累计完成玉米播种49.28万hm2,总产158.63万t,占粮食总产375.1万t的42.29%,年总产由2005年的28.11万t增加到2010年的37.93万t,增加9.82万t,增34.94%;玉米单产由2005年的3 001.5 kg/hm2提高到2010年的3 742.5 kg/hm2,提高741 kg/hm2,增24.69%。其中累计种植杂交玉米22.29万hm2,由2005年的3.89万hm2增加到2010年的4.82万hm2,增23.9%;优质玉米14.97万hm2,总产57.19万t,平均单产达3 819 kg/hm2,玉米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地膜玉米6.61万hm2(2010年达3.47万hm2);玉米规范化种植由2005年的5.15万 hm2增加到2010年的6.75万hm2;烟后秋玉米连片开发和冬玉米市场化开发进程加快,玉米间套复种方式多样,推广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推广面积达12.93万hm2。2010年玉米高产创建达1.12万hm2,平均单产9 954 kg/hm2,比非示范区增产20.27%,最高单产达11 310 kg/hm2。通过5年的努力,玉米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意识普遍增强,科技对玉米产业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1.4 科技团队建设显著加强

“十一五”期间市级从事玉米科研与示范推广的科技人员,取得大学本科学历4人,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技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市 (厅)级奖3项,其中参与完成的“热带高油玉米云瑞21(云优21)的选育”、“抗灰斑病优质蛋白玉米云瑞1号选育应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2人次获国家、省、市级表彰奖励,其中1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1人获国家、省、市巾帼建功标兵,1人确定为“省委联系专家”,1人确定为“市委联系专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3篇;派出学习考察2人,达到了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

2 临沧市玉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临沧市玉米产业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期间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问题如下:

(1)玉米产业发展条件差 (主要是基础设施差);玉米种植区多为旱地、坡地,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水利化程度低,靠天吃饭现象仍然突出。

(2)玉米种质基础狭窄,育种方法单一,市级特审权取消,新品种参试和审定工作难度大。

(3)杂交玉米良种覆盖率低,主推品种不突出,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据市种子管理站2010年统计,全市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达65个,但种植面积6 667 hm2以上的品种只有1个,单个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还是临沧市选育的“临改白” (滇玉12),面积达1.47万hm2。

(4)生产水平整体偏低,先进技术推广难度大。如地膜玉米由于受水利条件和农民收入等因素制约,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5)科技投入和生产投入不足。

(6)经济作物、林果与玉米争地矛盾突出,玉米生产大县云县、永德、凤庆在玉米种植区域基本上种植核桃、茶叶和烤烟,低热坝区发展特色作物,玉米净重面积逐年减少,稳定面积难度加大。

(7)体制与机制有待完善,科技人员青黄不接现象突出,科技队伍数量和素质有待加强。

3 “十二五”临沧市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十二五”期间,临沧市玉米发展规划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hm2以上,杂交玉米推广面积8万hm2(其中优质杂交玉米面积4万hm2)以上,玉米高产创建面积1.4万hm2以上,玉米规范化种植面积8万hm2以上,玉米地膜覆盖面积4万hm2以上,经济林果套种玉米面积6.7万hm2以上,玉米测土配方施肥6.7万hm2以上,病虫害综防面积6.7万hm2以上,实现增收玉米7万t,平均单产力争达4 500 kg/hm2,达到或超过云南省玉米生产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特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践证明,玉米在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玉米在临沧市粮食生产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达47.89%,位居粮食作物之首,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粮食情况,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发展玉米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和要求,做好玉米产业发展规划,始终把玉米作为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

3.2 增加投入,改善玉米生产条件

以中低产田地改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土治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改善玉米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国家、省强农惠农支农政策,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农户增加对玉米物化科技的投入;依托国家、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增加玉米科技经费的投入,加快玉米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筛选工作,筛选出一批多抗、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积极开展玉米高产创建、地膜栽培、间套种为主的集成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强化玉米科技培训,建立科技示范户,增加对玉米科技的投入,加快玉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全市玉米产业的发展;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和体制,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技推广部门对玉米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能力。

3.3 科学规划,稳定玉米种植面积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科学规划玉米产业发展,加强基本农田地的保护,保证玉米种植面积稳定。要探索和挖掘玉米间套种植模式,加快立体高产高效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要充分利用低热坝区丰富的光温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早春玉米、秋玉米和冬玉米,确保玉米种植面积的稳定。

3.4 依托项目,积极开展科技培训

要依托农业部、省玉米高产创建、玉米间套种、玉米地膜覆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新型农民和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实施的机遇,围绕层层举办玉米科技示范样板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玉米科技培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服务能力和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玉米科学种植水平;加强与省院省校合作,开展玉米产业发展攻关,定期召开玉米育种和产业发展研讨会、科技培训会以及现场观摩会,解决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农技推广队伍知识老化与更新难的矛盾,以及良种、新科技难推广等问题。

3.5 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研推广部门要敞开大门,与种业紧密合作,协助种业开展试验示范,适时掌握种业各品种的销售情况和品种的推广应用情况,制定和发布适合临沧实际的玉米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种业要围绕所发布的信息,制定品种营销方案;推广部门要为种业培训技术推广人才和营销人才,提高种业营销队伍的科技素质和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临沧市全市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