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蚕桑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2-12-08 21:03陈光红杨和萍李雪雁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蚕农蚕桑普洱

陈光红,杨和萍,李雪雁

(普洱市蚕桑产业发展办公室,云南 普洱 665000)

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中国的蚕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0%,蚕丝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蚕丝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强的优势垄断地位,出口创汇位居各类农产品之首。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产业”的政策导向。近年来,普洱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普发〔2007〕19号)和有关扶持政策,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机遇,把蚕桑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植,通过多年的努力,蚕桑产业已初具规模,农民增收成效显著,成为普洱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新举措。2010年全市桑园面积8 200 hm2,其中投产面积3 333.3 hm2,全市种桑区域覆盖10县 (区)91个乡(镇)、534个村民委员会、3 200个村民小组、3.4万户农户;鲜茧总产量3 340 t,蚕农鲜茧收入8 984.4万元,实现农业产值1.033亿元,工业产值0.737亿元,工农业总值1.77亿元。

1 普洱市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

1.1 政策环境优势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发展战略及作出了调整振兴纺织工业的决策,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倡导、主动承接全国新一轮的产业梯度转移,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2009年底,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9〕211号)文件,发布了《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把普洱市规划为全省重要的优质原料茧和高品位丝绸加工出口基地之一,桑园面积、生丝产量、丝绸精深加工比重占全省的1/6左右。

1.2 自然资源优势

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态环境好。全市年均气温15~20.3℃,年无霜期在315 d以上,年均日照时数在2 000 h以上,年降雨量1 100~2 780 mm,森林覆盖率64.9%,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全年均可饲养春用多丝量蚕品种,是最佳的种桑养蚕区域。

1.3 土地和劳力优势

普洱市国土总面积4.5万km2,居全省第1位,人均占有土地2 hm2,远远高于全国人均0.8 hm2和全省人均0.46 hm2的水平,适宜种桑区域广,宜桑土地有5.3万hm2以上。2010年全市农业人口221.2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25.2万人,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较低。

1.4 区位优势

中国茧丝绸产品具有极高的外向度,80%以上外销出口。东南亚、南亚除了是中国中低档生丝的消费区,更是高档生丝的转口贸易区。普洱市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特殊区位优势,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昆曼大通道建设的推进,茧丝绸产品走向东南亚、南亚更为便捷,有利于外销出口和茧丝绸产品市场开拓,茧丝绸出口市场更为广阔。

1.5 比较效益优势

蚕桑丝绸产业涉及种养、加工、科研、服务、市场流通和副产品开发等多个环节,产业链长、带动面广,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桑树种植成本相对较低,见效快,收益周期长,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普洱市2010年平均每公顷桑产茧量1 002 kg,平均每公顷桑产值26 953.5元,部分地区每公顷桑产茧量达1 800 kg,每公顷产值达46 500多元,最高的每公顷产值达75 000多元;玉米每公顷产量6 780 kg,每公顷产值12 894.0元,每公顷鲜茧产值相当于玉米的2~3倍,农民现金收入高,加之鲜茧实行保护价收购,农民满意度高。发展蚕桑产业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6 茧丝质量优势

中国纤维检验局于2010年9月17日对普洱蚕干茧公证检验结果为清洁99.5分、解舒丝长843.6 m、万米吊糙1.7次、上车茧率91.46%、洁净93.5分、毛茧出丝率39.99%、解舒率68.21%,质量标志4A4084Ⅰ。普洱蚕茧70%可缫4A级以上生丝,最高的达到6A顶级。普洱蚕茧质量和生丝品位已开始步入国内先进水平,为普洱茧丝绸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普洱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制不顺,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支撑力弱

一是机构设置不规范。市蚕桑办为市农业局下属副处级参公事业单位,而县级蚕桑办机构隶属不统一,编制不明确,人员不稳定。二是产业管理服务网络不健全,科技支撑能力弱,大部分蚕农科技意识不强,种桑养蚕技术普及率低;蚕桑科技人才缺乏,技术更新、提高缓慢;市、县、乡、村 (组)4级蚕桑科技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2.2 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

市级财政每年预算投入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县 (区)财政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未列入预算,部分县(区)整合支农项目资金投入蚕桑产业,但力度不够。桑区水利、道路、蚕房等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蚕房不足,养蚕条件差,导致蚕病频发,蚕农经济损失大,严重打击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出现弃管弃养甚至毁桑的情况。

2.3 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一是桑园规模小。部分蚕桑基地零星分散、养蚕规模小,全市种桑养蚕的10个县 (区)产茧量超500 t的县只有1个。二是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不强,融资困难,茧丝生产加工规模小。三是产业链不长,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四是市场开发能力弱,销售渠道窄,只能为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企业提供出口原料。

2.4 市场秩序监控难度大,联结机制有待完善

蚕种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不规范,蚕种生产和销售缺乏技术标准和有效管理办法,鲜茧收购秩序调控手段单一,无证收购、抢购等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管理监控难度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蚕农主体的生产局面没有很好形成,蚕农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订单生产、最低保护价收购、茧丝价联动、风险金制度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 做强做大做优普洱蚕桑产业的对策

3.1 强化科技支撑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市、县、乡3级蚕桑生产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市、县、乡、村组4级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市、县设立蚕桑办,明确单位性质、人员编制,人员相对稳定,乡 (镇)以农科站为基础设立蚕桑技术推广站;龙头企业在市、县设立公司和分公司,在重点乡 (镇)设立茧站,配备技术人员,在重点村组配备辅导员。二是加大对蚕桑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加速蚕桑品种的更新换代,开展对设施蚕业、机械化生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进一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三是完善蚕桑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蚕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知识更新,加强对蚕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科技普及率和到位率。四是成立普洱茧丝绸协会,发挥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蚕桑产业行业联合、自律、规范从业和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2 调整思路,优化布局,创新发展模式

“以巩固提升、稳步发展、提质增效”为基本思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蚕桑基地布局分为3个发展区域,即景东、澜沧为核心基地县,墨江、景谷为重点基地县,思茅、宁洱、镇沅、江城、西盟为一般基地县。以培养蚕桑示范大户为切入点,以建设蚕桑专业强村为突破口,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采取面上收缩、点上扩张、培养大户、整村推进和综合配套等措施,走出一条具有普洱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蚕桑产业发展道路。重点扶持培养一大批面积33.3 hm2以上、平均每公顷桑产茧量1 500 kg以上、年鲜茧产量50 t以上的蚕桑专业强村,桑园面积0.4 hm2以上、平均每公顷桑产茧量1 800 kg以上、年鲜茧产量720 kg以上的蚕桑专业示范大户,以强村大户示范带动整个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3.3 加大财政支持和支农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省级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400万元的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县 (区)要预算安排一定的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整合农、林、水、技改、以工代赈、科技等支农资金,重点支持蚕房建设、桑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培训、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关键技术研发等环节。

3.4 以商招商,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协助龙头企业佳浩公司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发展壮大增强实力。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引进江浙等丝绸企业,利用其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营销网络,建设普洱蚕桑企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推进单一蚕桑生产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培育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实现普洱蚕桑产业与国际接轨,提高普洱蚕桑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3.5 强化监督管理体系,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种子管理办法》、《云南省蚕种管理办法》和《缫丝绢纺生产准产证制度》。严格实行蚕种生产经营、鲜茧收购资格、缫丝绢纺企业的准产和许可制度,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体系。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桑种、蚕种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维护蚕农利益。工商、商务、农业等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季节,加大对鲜茧收购秩序的巡查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3.6 加强蚕茧价格市场风险调控

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蚕农参与的鲜茧最低收购保护价制度;根据“以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鲜茧收购价风险基金;建立鲜茧收购和茧丝销售价联动机制,降低蚕桑产业发展市场风险。

猜你喜欢
蚕农蚕桑普洱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躲雨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