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春
(凤庆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凤庆675900)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们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土地产出,通过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提高经济收入,农用化学品、畜禽粪污、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水体丧失净化功能、农田肥力下降、生活垃圾围村、脏乱差等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阻碍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及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而且还会不断削弱农村作为中心城区的生态保护圈作用,影响城区环境质量。为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发展循环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养殖业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凤庆县畜禽养殖迅速增加。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畜禽存栏总数104.5万只(头、羽),其中生猪年末存栏50.9万头,牛存栏12万头,家禽存栏38.8万羽。据统计,凤庆县牛、猪产生的污水达10.026万t/年,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达0.4亿t。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畜禽粪便乱排乱放现象普遍存在。畜禽粪便和养殖污水处理率仅为40%和10%。主要原因是分散养殖没有建粪污处理设施,粪便直接排入溪沟、河流,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较低;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污水随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农村积肥池夏季雨水过多时外溢污染;规模养殖场露天堆放粪肥,粪水随雨水排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因此,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污染不容忽视,已成为农村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1.2.1 农村生活污水
目前凤庆县13个乡(镇)均没有完整的排水管网系统,生活污水未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根据各乡镇2009年统计数据,全县13个乡(镇)共有人口45万人,按照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100 L/d计算,凤庆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 620万t/年。这些生活污水几乎都没有经过处理,以直排方式进入周边环境,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1.2.2 垃圾围村现象普遍
全县生活垃圾年产生量35.1万t。由于农村垃圾收集系统不完善,加上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较薄弱,农田、道路、河道、溪流成了天然垃圾桶,垃圾围村现象突出。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长期以来的农药、化肥等农用投入品使用不尽合理,利用率较低,局部地区特别是蔬菜主产区还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造成土壤、水体、大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致使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非降解塑料制品也成为农民消费过程的必需品,种地使用的地膜、化肥编织袋等塑料制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散落在田间、地埂,随风到处乱飘,形成了白色污染。因此,农田、道路、水塘、河道、溪流等遍布 “白色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只有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才是减少和消除农村“白色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
2.1.1 大力推广以 “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清洁水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工程
从生产过程和生活环境入手,充分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大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开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凤庆县农业生态环境特点,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实施稻田、旱地、林地、水面、庭院五大生态建设,采取工程、生物、农艺三大技术措施,推行多种生态模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包括 “猪—沼—果(菜)”、稻田生态养殖、庭院生态—观光休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
2.1.2 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发展户用沼气,支持城乡郊区重要的水源地等区域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的沼气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截止2009年底,凤庆县建成户用沼气池5万户,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40%,针对畜禽养殖场、大中型养殖厂的大中型沼气池已批复,于2010年9月开工。据初步统计,2010年又增加了2 000户左右的农村国债沼气 “一池三改”。这些沼气池的建设,消化和处理了大量的人畜粪便和其他污染物。
扩大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范围,建设家园、田园的清洁设施,积极推进散养户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其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提供清洁能源,实现家居卫生和美化环境。凤庆县在勐佑的河东村、三岔河的雪华村、洛党的桃花村等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在示范村主要污染物的处理率都在90%以上。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结合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净化池和 “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模式。通过 “改圈、改厕、改厨”,结合沼气开发和净化处理,解决散养户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
在利用好凤庆县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作物种类,提高技术到位率。凤庆县测土配方施肥已经覆盖到全县,2009年免费为5.2万户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推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4万hm2以上,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在85%以上。防治农药污染,首先坚持科学使用农药,以避免用药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其次,农药经营部门严格把住源头,对毒性大、残留高、水溶性强的农药要严格把关,特别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六六六、滴滴涕、西力生等18种农药品种,以及瓜果蔬菜生产禁止使用的66种农药;第三,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措施,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质量工作,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实用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可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引进成本较低、效果实用、便于操作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实现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处理,可以使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结合凤庆县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二是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三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带动其他农业企业投入到绿色产品开发中来,提高全县农业的绿色含量;四是推广综合利用技术,创建生态养殖场,发展生态农业衍生产业。
结合农村新能源开发和农业生态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畜禽养殖场粪便沼气处理工程。重点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或集中养殖区,以沼气为纽带,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综合利用生物技术,采用先进的干湿分离、厌氧中温发酵等技术,提高治污效果,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实现环保达标和废物综合利用。
通过经济手段加强管理,禁止使用塑料袋,促进对废旧地膜回收,减少 “白色污染”的危害,此项工作,首先是基层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农膜残留在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宣传,指导农民把残留农膜回收起来,返回市场,变废为宝;其次,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焚烧废膜,杜绝农膜二次污染发生,保护农村土壤环境。
一是探索建立畜禽粪便污水排放许可证制度。研究制订以畜禽粪便、污水排放治理为重点的监管制度,特别对规模养殖场要有刚性的治理要求,包括处理设施和排放标准等,实行许可证制度,体现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二是进一步抓好畜禽禁养区与畜牧小区的划定工作。对具有优势特色的畜禽养殖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防疫、规模养殖、集中粪便污水处理,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污水排放达标的环保生态型养殖区。
从当前凤庆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出发,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推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着力推行农田清洁生产技术规程,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 “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