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梅
(宾川县金牛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宾川671600)
宾川县很多葡萄种植户对葡萄生长规律认识不足,普遍认为葡萄采果结束,进入秋冬季节,管理可以放松一些,所以很多种植户在这一段时间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枝梢管理技术到位率低,最终对葡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现将其影响和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1.1 不利于恢复葡萄树势
由于挂了一季果,对树体有机营养消耗大,因为树体不仅要消耗当年挂果所需的养分,而且还要进行下一年的花芽分化,所以需要补充适当的养分。
1.1.2 不利于连年稳产,提早上市,增加效益
葡萄发芽抽枝、花芽分花的养分供应主要靠采果后至休眠前转移到根和下部茎杆的有机养分供给,只有在这段时间的营养充足了,才能使花芽分化好、发芽早,而且发芽整齐,葡萄才能提早上市,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1.2.1 白粉病、霜霉病
白粉病、霜霉病防治不及时,引发整个大田的病原基数增高,大面积互相传播发病。叶面患病后,过早干枯脱落,如遇冬季气温高,11月份冬梢大量萌发,消耗树体营养,严重影响下一年的产量、产值。
1.2.2 蚧壳虫、小菜蛾
多数蚧壳虫潜伏在树体芽上,如不及时防治,首先危害第2年芽的生长。小菜蛾、蚧壳虫多数在田间杂草上寄生、繁殖,如不及时进行杂草的清除,会增加下一年的虫口基数,使虫害大量发生危害。
采果后,由于营养输送基本上集中到枝梢顶部生长点,所以顶部新梢抽发比较快,如不及时将其抹去,树体营养消耗比较大。
1.4.1 冬剪时间过早或过晚
冬剪时间过早或过晚,由于气温高,树体营养上下流动,伤流大,不利于树体营养的保存。
1.4.2 结果母枝选留和枝条更新、回缩不合理
结果母枝选留过少,下一年的产量不高;过多下,一年的果品质量低,经济效益低。修剪时高矮株搭配不合理,影响下一年的更新回缩。
(1)8月至9月采收结束后,结合施秋肥,进行浅锄断根处理,浅锄土壤10~15 cm,在离葡萄根部40~50 cm处挖15~20 cm深的施肥沟进行施肥,每公顷施厩粪 45~75 t或精制有机肥 9~15 t, 普钙 750~1 500 kg, 15:15:15 复合肥 750 kg, 大粒锌 9 000 g,持力硼7 500 g,硫酸亚铁75~90 kg,苗弱田块加施尿素75~150 kg;盖好肥,使肥料不外露,然后进行灌水;(2)在11月至12月要适当控水晒田,有利于地上部枝叶的养分向地下的根系中转移积累,在无降透雨的情况下,每月灌1次水即可。(3)12月至次年1月中旬将葡萄行间空地浅翻晒垡,深度10~20 cm,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确保来年发芽整齐,便于管理,但要避免深挖,损伤根系。
2.2.1 病害防治
葡萄果实采收完后,正值8月至9月份,雨季还未结束,嫩枝及叶片易发生各种病害,在未发生病害的田块,每隔10~15 d使用保护性杀菌剂80%石硫合剂600倍液,或可杀得三千1 000倍液,或保倍福美双1 500倍液进行喷施,直到冬季叶片落完;在已发生病害的田块,可选用内吸杀菌剂50%金科克4 0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进行交替使用2~3次后,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78%科博600~800倍液或保倍福美双1 500倍液进行喷雾,10~15 d喷1次。
2.2.2 虫害防治
采果后主要防治蓟马、蚧壳虫和在杂草上寄生的小菜蛾等各种害虫,可用70%吡虫啉7 500倍液+1%甲维盐1 500倍液+40%杀扑磷1 500倍液防治,每隔20 d防1次,连防2~3次,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2.2.3 土壤消毒
结合灌水,每公顷用75%敌克松22.5~30 kg进行土壤消毒1~2次,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白腐病、炭疽病病原基数。
采果后树体营养基本集中到生长点,新梢生长比较快,所以要及时抹除枝梢,减少树体营养消耗,直到冬季新梢不再长出为止。
2.4.1 冬剪时期
宾川县葡萄冬剪根据所处的海拔高度不同一般在12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前进行。
2.4.2 冬剪方法
新植葡萄结果母枝的短剪:按芽的饱满度在距地面上60 cm第一档铁丝上留1~2个芽进行短剪。结果母枝的更新与回缩:一般要求每3~4年要轮换更新一次主干枝,以降低结果部位,才能保证果穗以上有足够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同时起到遮果的作用,以减少太阳灼伤果穗。结果母枝在距地面90 cm以上进行回缩,如果没有替换枝,结果母枝不足时不能回缩,只能往下横绑缚在下一档铁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