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桥
(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怒江673100)
近年来怒江州农业局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立足“依法行政、制度监管、技术保障”,以深入开展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推进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发展进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就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作一个简述,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思路。
多年来怒江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立足本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重点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力度,使违禁投入品在源头上就得到有效的控制。抓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检测体系、检测手段、检测制度,提高检测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对长期以来处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薄弱环节的农村也加大了专项整治执法力度,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为了顺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怒江州农业局于2006年向州政府申请成立了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加挂于原有的怒江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州级成立了工作机构后,部分县也根据要求先后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2010年全州4个县都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基本完善。2007年在省级财政支持下,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投入20万元建成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实验室;同年省、州共投入资金80万元,建成怒江州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5个。
自2007年以来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按照云南省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共完成20多个蔬菜样品的采样、制样、送检任务102个,通过样品检测和报告分析基本掌握了州府所在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2007年至2009年6月州级及4个县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点共抽检了蔬菜样品8 591个,合格率为98.13%,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打假行动22次,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34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教育材料6 270余份,接受宣传及培训的人员达2.4万余人次。
近年来,虽然怒江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先进地州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仍存在以下问题:
多年来怒江州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技术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目前怒江州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的工作经费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于没有工作经费的支撑,很多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目前,怒江州州、县两级虽有检验检测机构,但设备落后,专业人员缺乏,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偏低,监督检测不力,限制了农产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性质责任重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没有一支高素质、懂专业、责任心强、稳定的队伍作保障,相关工作就很难落到实处。此外,要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安全的要求,重点要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怒江州的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还没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也无法实现农产品从 “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检测。
由于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多且杂,流动性大,监管困难,加之农民对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残留等方面的知识匮乏,导致农民滥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依法生产经营的意识有待增强。
首先将全州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的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能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及履行工作职责;其次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检测体系,更新仪器设备,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大检测技术、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采检、检测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配齐实验室专业检测人员和乡镇监测人员;强化对市场和超市的检测管理,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作用;扩大检测比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建设,政府要协调建立由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牧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部门合作的打、防联合体系,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检测、执法人员依法依规行政的意识,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
提高广大生产者、经营者的素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消费安全。强化对市场、超市的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生产基地、市场、超市要严格制度,各负其责,尽快建立和实施市场准入制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汇报,从源头上抓好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农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做到物料平衡,索证索票,日常巡查,监督抽查。
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借助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倡导消费无公害农产品,为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技术培训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生产者、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起一支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相关工作只有做到长抓不懈,多部门联合作战,才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