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
上海联合果品(201200)
在我国南方的果品市场上,时常将樱桃称为车厘子,其实这是同一种水果,却因两种称呼,常让人犯迷糊。车厘子是樱桃(cherry)的英译名,如今在市场上常被人专指颗粒大的进口樱桃,而国产樱桃则被称“樱桃”以示区别。
近年来,进口车厘子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但因为价格昂贵,不少人在过年时才会买一点用来馈赠亲友。而今年车厘子却成为不少上海市民茶几上的“当家水果”。不少市民春节里走亲访友,摆上一盆黑红剔透的车厘子成为最时髦的待客水果。据悉,上海市场今年春节前车厘子进口5000多条柜,仅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每天的批发交易量就达25 t。
今年春节,和往年动辄140~160元/kg的价格相比,车厘子的价格跌去近一半。在上海果品批发市场里,一个摊位的店主忙着整理摊位,“整箱买便宜,540元拿走”。这里的车厘子算下来,价格为54元/kg,这在春节水果热销旺季实属罕见。并且,有市民反映每次购买的车厘子口感差异很大。今年春节期间买了3盒车厘子,但口味各不相同。而三种车厘子从外形看差不多,粒大饱满,表皮光洁,色泽鲜亮。但一种吃起来果肉坚实而脆,香甜沁心;一种入口有些酸涩;另一种咬上去口味很淡,像掺过水一样,甜度不高。包装盒上全是英文,让人很难辨别挑选。甚至有的市民质疑,是不是进口车厘子遭遇到了国产货的假冒?
其实,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樱桃产业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产地、产期、产后处理及冷链物流技术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上海一家专营进口水果的大型经销商介绍,今年车厘子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春节提前1个多月的缘故。据介绍春节期间进口车厘子的供应期一般是从1月到2月底,今年春节是1月底,较往年提前,正处于南半球车厘子集中上市的高峰期。而往年春节大都是在2月中旬,往往是车厘子的上市尾季,而春节的需求巨大,造成物以稀为贵,自然价格就高了。此外,今年主要降价的车厘子产品来自智利,品质最好的新西兰车厘子价格仍然企稳。
据悉,进口车厘子有两个产季,在冬季吃到的车厘子为南半球产地的产品,如智利、新西兰和澳洲等;而夏季的进口车厘子一般来自北半球的美国。车厘子的甜度与产地、品种和天气状况有关,而新鲜度则与原产地的质量监控和运输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智利车厘子的品质在稳定性上比不上新西兰和美国的,这主要与原产地的种植技术和贮运技术有关。由于在品种上各个产地的车厘子并无特别大的差异,因此在外观上较难分辨。消费者可以从供应期上来判断进口车厘子的产地。比如冬季车厘子的上市顺序一般是智利、新西兰。美国车厘子的供应期一般先是加州,然后是美国西北地区的车厘子。因智利、美国、新西兰等地的车厘子上市时间不同,消费者可据此判断具体产地。
口感的差异主要是品种不同所致,其中早熟品种一般口感会偏淡,有个别品种会有酸涩感,而晚熟品种由于生长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糖分多,因此口感会好很多。而一般消费者对不同品种难于分辨,感觉是一样的品种,所以产生疑虑。
在产后处理技术上,智利与美国和新西兰也还存在一定差距。智利产樱桃在采收后水预冷处理降温和果面清洗消毒的设备和流程上不象美国和新西兰那样严格。
不少经销商均表示,由于利润可观,近2年上海进口水果市场发展迅猛,不少商家的交易量都在成倍增长。但国内物流方面无法满足需要,像车厘子这种进口水果非常娇贵,在传统商超渠道无法做到全程冷链保障,较难保证车厘子的新鲜。除运输物流技术欠缺外,零售商缺少冷藏展示橱窗,只能在常温下售卖,樱桃在脱离冷藏条件下,迅速变质,经常可以看到在超市和水果专卖店樱桃因高温和失水变质的情况发生。而只有保证全程冷链的运输,展示才能使车厘子保持如同产地的品质。
因此,不少经销商建议,消费者可以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网络销售商,一般他们有自己的物流系统,这样较能保证车厘子的新鲜。一般选择果柄较青翠的、果粒饱满、无明显凹陷的樱桃。
如今,进口的猕猴桃已经有规模较大的品牌。进口车厘子是否也有类似的大品牌,以方便消费者选择呢?不少经销商表示,智利和新西兰目前还没有特别的品牌和组织专门推广车厘子。美国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美国加州樱桃协会和美国西北樱桃协会是来自美国两个主要樱桃产区的专业协会机构,负责在全球推广美国车厘子产品。目前,这两家协会在中国均有分支机构,负责美国加州车厘子和西北车厘子的中国地区的推广。
另外,在进口包装的标识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在果品市场转一圈,看到的进口车厘子只有英文标签,而没有任何中文信息。不仅批发市场难见中文标识,在不少水果超市里,整箱的车厘子包装盒上也只有英文的标签,更别提散装购买的车厘子。
但对于进口食品来说,其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要投诉或赔偿,消费者很难去找到国外的生产商,只能去找经销商。因此,国家规定,进口食品产品包装上的经销商企业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必须齐备。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仅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大超市做到了这一点,遍布街头的水果店则很难做到这条。
我国的大樱桃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新品种的大量引进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樱桃品种构成。据有关专业协会统计,我国的大樱桃栽培面积已达4.67多万 hm2,年产量超过25万t。栽培地域也由以前的渤海湾三省一市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的品种则由过去的红灯、大紫、那翁到现在的先锋、美早、萨米脱等国外当前主栽品种,达到与国外同步。
由于樱桃的贮藏保鲜技术无法达到周年供应,因此元旦、春节期间进口一些反季节车厘子调剂国内市场十分必要。但为便于消费者挑选购买,进口商应该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外包装上加注中文标识非常必要。
目前,我国大樱桃产业在产后处理技术、冷链运输、产品包装以及品牌建设与推广宣传方面仍然极为落后,严重制约了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和种植效益。
对国内樱桃产业来说,加大产后处理技术研发力度,特别是采后预冷处理和清洗消毒的配套设备至关重要。因为没有采后的迅速降温预冷,就不可能保持新鲜樱桃的良好品质。而品质又是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的根本保障。前几年烟台的一些科研机构研制了相关产后处理设备,至今未能在市场上广泛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目前樱桃产业特别缺乏的是品牌创建和销售推广宣传,即便是樱桃产业较为发达的烟台地区仍然没有品牌意识,零售商甚至也分辨不出品种的差别,更不要说知名樱桃果品品牌,一个产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品牌的号召力,品牌代表了质量,只有长期努力才能成就一个著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