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医院 王强 张磊 董砚虎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但其患病率报道不一,由10%~96%不等。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代谢紊乱、血管损害、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和免疫损伤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因此,多元论的发病观点正被大家所共识。目前各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多是针对其某一种发病机制,有单独用药,也有联合用药,现就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发症的发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应用抗氧化剂可从发病机制上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并发症[2]。而α-硫辛酸是强抗氧化剂,作用机制包括清除自由基、协助内源性抗氧化剂的再生、修复受损细胞等,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Zieqler等[3]将460例糖尿病合并轻到中度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233)接受口服α-硫辛酸600mg qd,对照组(N=227)则给予安慰剂,治疗时间为4年,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损害进展较对照组少(P=0.013)。宋利格等[4]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增强是导致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共同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功能失调对糖尿病并也通过研究得出类似的结论,以600mg α-硫辛酸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每日1次,连续2周,治疗后各监测神经MNCV、SNCV高于治疗前(均P<0.01),TSS评分总分下降6.78±0.25(P<0.01)。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有潜在维生素B12缺乏,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中维生素B1、B6含量呈低水平,促进DPN的发生[5]。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体外研究表明,甲钴胺可促进培养的大鼠组织中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甲钴胺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组织、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6]。林雪[7]对47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给予甲钴胺500u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除不用甲钴胺外余治疗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54.3%,比较有显著性 (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腓总神经MNCV和SNCV较治疗前也明显提高(P<0.05)。
各种原因导致微循环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使末梢神经轴突变性,从而发生脱髓鞘改变,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前列地尔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强烈的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并发症症状。吕爱玲[8]等对33例合并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前列地尔的治疗,治疗组给予2ml前列地尔加入250ml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ug肌肉注射。该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P<0.01)。
糖尿病患者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加,导致山梨醇大量产生。山梨醇极性很强,难以透过细胞膜,而在神经细胞内蓄积,产生渗透性损伤,最终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9]。李红等[10]通过对治疗组予以依帕司他片50mg,每日3次,连续12周,对照组仅控制血糖。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55%(P<0.01),其治疗前后的MNCV、SNC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
Rosales[11]等研究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并发症的安全性及临床效用,他们把4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安慰剂、100mg/d和300mg/d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发现,虽然3组患者的神经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但100mg/d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行走速度,提示可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多样且复杂,随着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的发展,联合用药治疗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张菁[12]等通过研究发现,对照组给予甲钴胺1mg静脉推注及前列地尔20μ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α-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治疗后两组NCV均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白洁[13]将6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600mg联合前列腺素E1 10ug治疗2周,对照组每日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2周,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
血塞通注射液又名三七,其主要药用成分为三七总皂苷(PNG),PNG能直接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速度,增加组织供血供氧,PNG对内皮细胞炎性介质产生及黏附分子表达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PNG同时还能够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改善微循环和抗氧化作用。茅丹[14]通过联合血塞通(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共2周)联合甲钴胺(0.5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2周)与单独应用甲钴胺治疗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胰激肽原酶可激活体内激肽系统,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降低血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缺血缺氧性损害[15]。高红兰[16]研究发现奥力宝(α-硫辛酸0.6g加入0.9%氯化钠250ml,1次/d,疗程2周)联合怡开(胰激肽原酶40IU肌注,1次/d,疗程2周),与单独应用怡开相比,显效率(P<0.01)及总有效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每种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侧重点不同,而不同的合并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产生症状的机制也不完全一样。一种药物可能只能针对其中一种导致神经病变的机制,联合用药往往比单独用药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糖尿病病史较短的患者,神经病变症状较轻或是仅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种单药治疗就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花费不至于太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较好。而对于病史较长的患者,症状较重,往往不单纯只合并神经病变,其慢性动脉闭塞症等其他并发症也较严重,此时联合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药物效果更明显。另外,糖尿病的并发症多为慢性病变,常需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强化治疗。且病程越长的患者,治疗的效果往往没有初期的理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缓慢、隐匿性强、症状逐渐加重、不易逆转等特点,是导致糖尿病足和其他危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17]。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严格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但普遍认为有10%的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有神经病变,而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其发生率要超过50%,即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5年后仍有30%的患者发生神经病变[18]。糖尿病神经病变虽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主要原因,但却是致残的主要因素。临床上糖尿病是下肢截肢术最常见的原因,糖尿病患者施行截肢术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15~46倍,由截肢所致的死亡率高达23%[18]。而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指标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19]。单独或是联合应用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其并发症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Wang W, Balamurugan A, Biddle J,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y status and the concerns in underserved rural communit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iabetes educators[J]. Diabetes Educ, 2011, 37(4): 536-548.
[2] Palacka P, Kucharska J, Murin J, et al. Complementary therap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mplications. a pilot study[J]. Bratisl Lek Listy, 2010, 111(4): 205 -211.
[3] Zieqler D, Low PA, Litchy W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oxidant treatment with α-lipoic acid over 4 years in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the NATHAN 1 trial[J]. Diabete Care, 2011, 34(9): 2054-2060.
[4] 宋利格,李颖,周筠,等.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 23(2): 166-167.
[5] Gorson KC, Ropper AH. Additional causes for distal sensory polyneu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 [J]. J Neuro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6, 77(3): 354-358.
[6] Mahmood D, Singh BK, Akhtar M. Diabetic neuropathy: therapies on the horizon[J]. J Parm Pharmacol, 2009, 61(9): 1137-1145.
[7] 林雪.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 2011, 24(7): 4137-4138.
[8] 吕爱玲,阮爱兵.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3例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 2004,19(8): 459-460.
[9] Vander DL, Hunsaker LA. Methylglyoxal metablism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 roles of aldose reductase, glyoxalase I, betaine aldehyde dihydrogenase and 2-oxoaldehyde dehydrogenase[J]. Chem Biol Interact, 2003, 143-144: 341-351.
[10] 李红,陈亚青,周筠,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7,15(11): 663-665.
[11] Rosales RL, Santos MM, Mercado-Asis LB. Cilostazol: a pilot study on safety and clinical effi cacy in neuropathies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ASCEND)[J]Anqiology, 2011, 62(8): 625-35.
[12] 张菁,邓晓龙,王敏哲.α-硫辛酸联用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19(4): 278-279.
[13] 白洁,李想.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9): 77-78.
[14] 茅丹.血塞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1, 7(6): 32-33.
[15] 余俊先,张银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J].中国医刊, 2007, 42(9): 66-67.
[16] 高红兰,施耀方.奥力宝联合怡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3): 585-586.
[17] Little AA, Edwards JL, Feldman EL. Diabetic neuropathies [J]. Pract Neurol, 2007, 7: 82-92.
[18] Boulton AJM, Vinik AI, Arezzo JC ,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ies, 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 Diabetes Care, 2005, 28: 956-962.
[19] 方萍,黄佳佳,侯瑞芳,等.严格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 20(1):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