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亮
试论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易理亮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学体育工作者的走访,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珠三角地区中小学发展的意义,探讨该地区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地域优势和不同途径,旨在为该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使该地区中小学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更加实用和完善。
珠三角地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体育文化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1]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该地区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发育最成熟的城镇群之一。[2]近些年,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优于文化发展,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使中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的培养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的步伐,本文拟就对该地区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优势和途径进行分析和归纳,为广大该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使该地区中小学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更加实用和完善。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文化体系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学生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学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3]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4]校园体育文化是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处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与校园的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同时,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2.1 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2.1.1 规范行为,树立理想
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还不成熟,学校大型的运动会或体育节等以其隆重庄严的仪式能将学生团结在一起,通过运动项目的规则、竞争,使他们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学校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受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珠三角地区的思想、意识、文化也受到不同的冲击。学生通过参与运动竞赛,团结协作,勇敢拼搏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或是失败的酸痛,能使他们从小就体验人生创业、成功、失败及荣誉的艰辛,[5]在他们人生道路的初始阶段就促使他们端正人生的态度,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2.1.2 发展个性,展示自我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为他们创造条件发展个性、展示自我是有必要的。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个参与其中的中小学生都可以在运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不同的运动项目中,由于内容和方式的差别,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有的需要勇猛果断,有的需要稳重镇定,有的展示柔美和谐,有的凸显阳刚顽强,丰富的项目为中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生长营养。
2.1.3 正确引导,适时教育
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是一个有利条件,师生的信息都很灵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优势。但是,面对网络、杂志、电视等媒体带来的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咨询、信息,选择合适的途径、健康的项目、文明的方式参与其中,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有益地引导和适时地教育。
2.2 对社会文化的贡献
中小学校通过体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而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就将体育的概念突破出锻炼身体的范围,走向文化的领域。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方式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公平竞争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6]珠三角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整个国家的一个窗口,体育文化对于学生将来走入社会,为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关键作用。
2.3 对全民健身的基础作用
在珠三角地区中小学,通过以体育教学和运动会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掌握终身体育的技能,了解和认识全民健身对人、社会的积极作用和贡献。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价值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对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3.1 抓好常规的体育活动
体育课、两操和课外活动是中小学常规的体育活动,抓好这三项内容是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体育课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为核心目的,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两操是中小学生参加锻炼的最基本的内容,但它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实施的时候要注意变换方式,争取变被动为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较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但要注意利用时间和场地器材充裕的条件和学生的积极性。
3.2 抓好运动队的建设
运动队的建设是向上一级学校或专业队输送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是学校展示自我、树立形象的头号招牌,运动队的优秀成绩能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运动队的成绩好,学校的运动基础就好,参与运动的人才梯队也就能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环,也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运动和锻炼的队伍中来。
3.3 开展文化节、体育节、体育周等体育文化活动
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有较好的硬件条件和群众基础,要广泛开展文化节、体育节、体育周等体育文化活动。在这些体育文化活动中可以进行针对学生、体育教师、学校教职员工等不同人群的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活动,还可以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有条件的甚至还可以邀请体育明星现场活动。既能丰富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能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拓宽视野,丰富体育文化知识。
3.4 创造性地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各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开动脑筋,是有很多不同途径可供选择的:校园的大型图片、标语、广播等可以为学生经常性地提供知识和信息,创建良好的氛围;遇到重大的或有本土运动员(运动队)参加比赛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电视实况转播、录像等,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结合电视实况对某些项目进行讲解和推广,丰富体育知识;另外,充分利用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如打陀螺、荡秋千、舞龙等,也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珠三角地区中小学一般都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群众基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除了要抓好体育课、两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常规体育活动外,还要抓好运动队的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文化节、体育节、体育周等体育文化活动。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7]
[1]潘晓波,华厚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现状及归因的调查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9.
[2]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R],2005.4.
[3]严赛君.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2000.2.
[4]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3.
[5]田玉军.论学校体育文化及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 5.
[6]吴桂宁.应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体育函授通讯,2001. 2.
[7]赵尔,杨莉敏.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1.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中学 52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