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路 范少辉 张大鹏 蔡春菊
(国际竹藤中心 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2)
撑绿杂交竹(Bambus per var 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是以撑篙竹为母本,大绿竹为父本优良的杂交竹品种,地下基合轴丛生型,具有产量高、笋期长、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1],在我国丛生竹分布区有较大面积种植,在造纸和用材方面发展前景广阔[2]。随着对竹子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发展,竹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增加现有竹林的生产力是提高原料供应能力的良好手段。当前,对施肥技术研究最透彻的是毛竹林,施肥方法、施肥量及肥料配比等都有论述[3,4]。有关丛生竹施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价值较高的笋用丛生竹林上[5,6],对撑绿杂交竹施肥技术也有研究。付建生等开展了撑绿竹竹腔施肥试验,发现竹腔施肥可以提早发笋时间,提高出笋率[7]。郭岩辉等建立了撑绿竹新竹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的肥效模型,推荐了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对推动丛生竹施肥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8]。总体来看,我国竹林施肥技术虽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已有的研究结论仍存在着施肥量、肥料配比、施肥方法差异较大等问题,不同地域因为立地条件的差异,适宜的施肥方法也不相同,开展撑绿竹施肥技术研究,可以丰富丛生竹施肥理论和实践,为制定合理的撑绿竹土壤营养管理技术提供依据。
试验地位于丛生竹资源分布较为丰富的四川省长宁县,东经l04°44′12′ —l05°07′28′′,北纬28°15′09′′—28°26′07′′。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8.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8.2 ℃,极端低温-4.2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 ℃,极端高温40.7 ℃,≥10 ℃的积温5 970 ℃;年均降雨量1 114.2 mm,年均蒸发量1 101.3 mm,年均空气相对湿度83%,日照时数1 148 h,无霜期达350 天以上。试验样地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土壤容重1.29 g/cm,pH值4.12,有机质含量12.02 g/kg,土层厚度65~75 cm,土壤湿润。施肥作业在2011年3月上旬进行。
以尿素(N含量46%)、磷酸二氢铵(其中N 11%、P2O544%)和KCL(K2O含量52%)为肥源,采用3要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9(34)(表1)。因素A为肥料比例N、P(P2O5)、K(K2O),A1比例为5:2:1,A2为3:2:1,A3为1:2:1;B因素为施肥量,B1为0.6 kg/丛,B2为0.9 kg/丛,B3为1.2 kg/丛;C因素为施肥方式,C1为穴施,C2为环施,C3为撒施(覆盖土和枯落物);每个试验处理5个重复,呈水平直线排列,共45个样丛。
表1 正交试验设计
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每15 天进行一次,对试验竹丛进行每竹检尺,调查年龄、胸径等因子,分别记录竹丛出笋数、退笋数、成竹胸径等指标,同时对新出竹笋进行标记,避免重复调查。生物量的测定:根据撑绿杂交竹立竹年龄和胸径分布规律,分年龄、径级选取无病虫害的标准竹株16株;将选取的竹株从秆基处锯断,去枝叶后测量竹秆地径、胸径、全长,然后分别取下枝、叶,立即测定枝、叶、秆鲜质量。同时取枝、叶和秆各500 g,带回实验室置于85 ℃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取干质量,计算含水率,推算整株生物量。
繁殖率计算公式:R=Ns/Nm
其中,R为繁殖率,Nm为母竹株数,Ns为成竹数。
试验数据在Excel 2010软件中进行整理和作图,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用SPSS 13.0软件完成。
不同施肥因素对撑绿竹的影响程度不一致,排列顺序为C>B>A,其中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新竹胸径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施肥方式对新竹胸径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2)。肥料配比不同水平的排列顺序为A2>A3>A1;施肥量不同水平的排列顺序为B3>B1>B2;施肥方式不同水平的排列顺序为C3>C2>C1(表3),增加撑绿竹胸径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养分施入模式A2B3C3。
表2 不同施肥因素对撑绿竹新竹数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表3 不同施肥水平对撑绿竹新竹胸径影响的多重比较分析
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撑绿竹繁殖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施肥方式对撑绿竹繁殖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4)。3个因素对撑绿竹繁殖率的影响排列顺序为A>B>C,肥料配比对撑绿竹繁殖率的影响最大,施肥量次之,施肥方式最小。
表4 不同施肥因素对撑绿竹繁殖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肥料配比不同水平对繁殖率的排列顺序为A1>A2>A3, A1繁殖率极显著高于A2、A3,A2繁殖率极显著高于A3;施肥量不同水平对繁殖率的排列顺序为B1>B3>B2,其中B1极显著高于B2、B3,,B2与B3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方式不同水平对繁殖率的排列顺序为C1>C3>C2,其中C3与C1、C3与C2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C1显著高于C2(表5)。因而,提高撑绿竹繁殖率的最佳模式是A1B1C1。
表5 不同施肥水平对撑绿竹繁殖率影响的多重比较分析
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新竹生物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施肥方式对对新竹生物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表6)。3个因素对新生竹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为A>B>C,肥料配比对林分生物量的增加效果最明显,施肥量次之,施肥方式最次。
表6 不同施肥因素对撑绿竹新竹生物量的影响
肥料配比不同水平的排列顺序为A1>A2>A3,其中A1与A2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2者极显著高于A3(p<0.01);施肥量不同水平的排列顺序为B1>B3>B2,其中B1和B3极显著高于B2,B1和B3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方式不同水平的排列顺序为C3>C2>C1(表7)。因而,提高撑绿竹生物量的最佳施肥模式为A1B1C3。
表7 不同施肥水平对撑绿竹生物量影响的多重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肥料配比、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撑绿竹的生长均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同施肥因素对不同生长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施肥方式对撑绿杂交竹胸径的影响最大,施肥量次之,肥料配比最小;肥料配比对撑绿竹新竹生物量和繁殖率影响最大,施肥量次之,施肥方式最小。充足的氮肥是撑绿竹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手段,增加撑绿竹胸径的最佳肥料配比(N:P2O5:K2O)为3:2:1,提高撑绿竹繁殖率和生物量的肥料配比(N:P2O5:K2O)为5:2:1。对撑绿竹林初次施用肥料,较少的用量就可以达到提高生物量和繁殖率的效果,0.6 kg/丛是提高繁殖率和生物量的最佳施肥用量。撒施对提高撑绿竹生物量和繁殖率效果明显,但是穴施更有利于撑绿竹胸径的增加。本研究结果与金爱武对毛竹施肥技术研究得到的结论相似,发鞭长竹肥应采用沟施法或蔸施法,笋芽分化肥采用撒施法[9]。本研究是针对未经营的撑绿竹林进行的研究,为实现对撑绿杂交竹的可持续经营,宜针对不同的经营目标来进行合理的施肥。
[1] 杨芹.撑绿杂交竹研究现状及其效益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7(3):101-103.
[2] 刘广路,范少辉,苏文会.丛生竹生长特性及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竹子研究汇刊,2011,30(3):43-48.
[3] 顾小平.竹林肥培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2000.
[4] 郭晓敏,牛德奎,张斌,等.集约经营毛竹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84-89.
[5] 高培军.绿竹笋用林丰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6] 洪伟,吴承祯,陈辉,等.山地绿竹配方施肥技术[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 26(1): l-5.
[7] 付建生,董文渊,刘兴东,等.撑绿竹竹腔施肥试验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0, 8(2):19-21.
[8] 郭岩辉,顾小平,吴晓丽,等.撑绿竹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3):279-283.
[9] 金爱武.现代毛竹培育技术及其传播:问题和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