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泳华
学校的管理者在对20世纪80年代掀起 “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理论运用的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此,人们把视角转向其相反的方向——非理性主义。
所谓理性,阿马泰亚·森 (AmartyaSen)将其定义为:在确定性情况下,强调内在的一致性。我国学者刘世铨认为:理性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描述性的用词,它所描述的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或称思维工具。而非理性则是精神活动中的正当现象,并不是洪水猛兽,并不可惧可怕。因此他将 “非理性”定义为: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是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的、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的力量。人际间的磨擦、碰撞、调节、竞争、合作,很多也属于非理性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了解了非理性主义管理理论主要的观点: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 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
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只重视学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理性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人为地漠视非理性及其非理性教育,因而学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在发挥作用。
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有了质的飞跃。教师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对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追求个性化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其具体的现象表现是,教师越来越难以控制。从学校的管理结果看,理性的管理只能解决 “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学校教育和管理围饶科学的目的而忽略了非理性及其教育、管理,在管理目的、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暴露了许多局限性。这种管理的现状显然是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的。
目前学校的管理者们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依据,是以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校体育工作指导纲要为依据,并根据上级教育、体育部门关于体育工作的要求、规定和学校工作计划对体育教师实行系统管理,这种管理体现了规范化和理性化。但是,经过二十几年教育改革,在上述的管理模式下,我们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实际地位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并没有提高、我们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文化课相比是较低的、我们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在所在学校的教师中也是最缓慢的一族,而我们的教育方针 “三育”并举依然震耳欲聋。另外,对体育教师学科特点,比如工作环境、时间、教师年龄等, 大部分学校管理者的认识是不足的。因此,在这样表面理性化的管理氛围中,很难想象要大部分体育教师长期乐于奉献,满怀激情并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作结果看,体育教师是 “我做了工作”,而并非 “我要更好地工作”。
正是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运用理性理论管理体育教师,取得的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学校管理者经过认真地思考、摸索,把思维转向了相反的方向,即非理性管理。
直觉,是指思维者对介于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思维过程没有感知。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但对体育教师管理中,从学校管理者培养运用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笔者认为直觉思维以下的三个特点:简约性、创造性、自信力, 将具启发性。
2.1.l简约性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做出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地触及到事物的 “本质”。根据体育教师学科特点、性格特点,简约性管理思维更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2.1.2 创造性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管理者都是过去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重逻辑思维,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2.1.3 自信力
学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师的管理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其二是来自管理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职责的重要作用,但笔者的观点是,魅力更多来自管理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 “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2.1.4 个案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 “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可以凭直觉抓住思维的 “闪光点”,直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如直觉在体育教科研中的作用就非常显著,直觉可以判断什么是好的、新的和重要的课题。有了好的教科研直觉,我们在听了一个报告后或观摩一堂体育课后,在头脑中可能会产出一个想法或问题,在实验中观察到一个新现象,我们便立即抓住这个现象或问题,这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体育教科研往往是通过直觉抓着新现象、新问题,然后通过详细的研究将现象升华为一种理论,一种规律,再将新理论传授给其他体育教师,他们再创造出新的知识。
再比如对于体育教师业余训练的评价问题,很多学校领导往往也是凭直觉在做判断。因为学校学生体育业余训练通常在非工作时间,训练的场所又比较复杂,工作检查有一定难度。通常做法是挑选几个天气条件和环境不同的时间点去抽查训练工作。当你在天气条件比较差或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出现在训练场上时,你面前的体育教师和训练学生那一刻的精神面貌会给你一个答案,而这种直觉往往就是准确的评价。
人的本能是怎么来的?与生俱来的不叫本能,那叫生存技能。本能是靠长期的培养和重复而来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不由自主的,是发自本能的,而不是我们刻意的。一个习惯性行为方式在我们身上的产生,一个习惯性行为方式在我们身上的消亡,是本能与外界交互的过程,而不是理性与外界交互的过程。不是我们的理性想要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不想要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消失。这由人的本能在起作用,本能具有选择性,它会选择人的有效的行为。但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由试探,到反复,到固化。人们身上之所以有某些行为,是人的本能实践的结果。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是能让人感受到快乐,所以人的本能就采纳了它。
目前,对我国体育教师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 “以人为本”。从学校管理理论来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固然存在着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从而体现为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是,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
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真正要落实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对体育教师以及他们的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必须经过了解,试探,反复,固化,到基本熟悉掌握的程度,这也即是人行为本能的形成过程。从目前体育教师的现状来看,我们的管理者对体育教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认识是不够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体育教师占学校管理层人数的比例很低;二是学校管理者,特别是学校校长主观上努力不够。我们希望学校管理者主观上能努力去认识他们的体育教师以及其所从事的工作。只有这样,学校管理者才能实现从认识到理解,到行为本能的过程,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非理性世界理解人比最好的想法更重要。
2.3.1 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
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以权力与 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理性管理中,体育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动的服从,难于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非理性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体育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在学校管理中,关心、爱护体育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对教师的尊重。体育教师大部分性格比较直率,好胜,坚强,“讲义气”。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只要充分尊重体育教师,那么 “士为知己者死”在体育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领导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为他人尊重相互的。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体育教师的人格、尊重体育教师的工作、尊重体育教师的合理需要。
2.3.2 塑造崇尚体育锻炼,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有机的整体,作为这个整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氛围, 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氛围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是校园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氛围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老师参与为主体,以运动动作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表象内容,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体育的道德观、体育的行为风尚。而这些也都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学校校园体育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文化资源,要从整体上把握校园体育氛围建设的规律,积极探索适合学校特点、满足素质教育需要的校园体育氛围建设途径与方法。
对学校体育教师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正值各类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之际,要求体育教师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管理难度也随之更大;另外当今体育教师追求个性发展的愿望和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非理性管理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是,非理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的因素,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师的管理中,应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结合起来。可以说,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的相互融合,是今后我国学校管理者值得关注的课题。
[1]刘世娃,等.理性非理性 [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 02.7
[2]陈小野.潜在的逻辑:非理性思维形式的理性本质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
[3]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5
[4]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6]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 [M].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