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都市体育文化适应与发展

2012-12-06 08:01韩永红秦纪强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都市人小康都市

韩永红,秦纪强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都市体育文化适应与发展

韩永红,秦纪强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都市体育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目前都市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民俗体育开始由乡村向城市徘徊、休闲体育开始由城市向乡土化方向发展。并对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前瞻性视野。

全面小康社会;都市;体育文化;适应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物质生活的小康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健康两方面。而优良的体育文化则是精神方面丰富健康的重要体现。以中国的现状,这一健康标杆主要树立在城市,也就是都市体育文化。所以都市体育文化好坏冷热, 直接象征小康社会的体质强弱。目前关于小康社会的论述,学者多认为我国仅是达到基本小康,而不是全面小康。不过随着中国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体育对社会功能和文化魅力的影响不断彰显,而且同时也将迎来现代新文化的思潮不断惊涛拍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会使都市人生活方式渐渐改变从而经济状况不断改善,使得现代化理念不断涌现,从而迫使都市人对现代文化的要求理解不断提高。据人类文化学观点剖析,所有文化都会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因不同社会原因而发生变迁。在小康社会不断促使都市体育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今后都市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发展是否也要走返乡回归,多元集成,容百家争鸣——乃是繁华昌盛之本。从而也为各类体育形式保证平等环境,以示小康社会公平合理。我们对都市体育文化的实践研究,用于揭示现代人类自身发展规律,也对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1 小康社会与都市“体育文化”概念分析

对小康社会的表述,经常会出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小康社会”等概念[1]。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小康水平”主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方面;从社会发展程度来说,含有“基本”的意思,也就是水平上的基本达到。在一些理论阐述中,也有用“总体小康”来表述“小康水平”,使其与“全面小康”相对应[2]。而全面小康,则不只是涵盖了物质生活方面,还包括精神生活等其它方面,是小康概念的延伸与发展,是完整全面的小康[3]。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离全面小康社会还有较大差距。

我们所讲的“小康文化”是针对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而言,是一种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性质、程度、及目的相吻合的特定阶段文化(简称“小康文化”)[4]。“小康文化”具有强烈自觉意识,“小康文化”的自觉意识表现在:第一,建设具有系统的文化纲领;第二,指导思想的文化建设;第三,系统化的文化建设方针;第四,是有先进文化的性质界定。就其内容而言包括:社会主义性质主流文化;与时俱进先进文化;批判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博采众长的世界文化。从文化的层次来看,小康社会下的都市体育文化从属于小康社会,它既具有小康社会文化的一般特性,也具备都市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的个性化特征[5],它同时制约于“小康文化”。从文化变迁的历程来看,它既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文化的现代化,这种现代性特点决定了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从体育现象来看,都市体育文化是一种以身体运动来表达文化现象的活动,其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已经成为都市社会所共有的财富[6]。因此,小康社会下的都市“体育文化”是最耀眼、最灿烂的现代文化写照。

2 都市体育发展现状

2.1 锻炼目的多元化

近年来,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不断出现。都市人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强身健体,更趋向于娱乐消遣、健身健美、消除紧张、调节情操、锻炼意志、广交朋友、兴趣爱好和体育欣赏等方面,这体现了都市人逐渐从体育锻炼转向享受健身过程。因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体育的锻炼功能开始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体育在都市人心目中占有越来越不可替代的地位。

2.2 锻炼场地增多化

近年来,国家建立“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单位,国家级试点单位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国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另外,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日益与社区群众相结合[7]。比如:与群众体育健身团队、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从而使学校体育场地真正发挥“开放学校,造福人民”的作用[8]。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不断实施,在都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增加。使市民体育锻炼机会不断增多。

2.3 项目选择娱乐化

都市市民生活方式的较大改变使都市人从依赖体力劳动时代进入了全新脑力劳动时代。由于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人们对体育娱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我国居民法定假日的不断增加,可自由支配时间也随之增加,使得都市人的生活步入半休闲状态。同时,在都市人不断鼓起的腰包下,对休闲体育的娱乐需求进一步增强。在这个进程中,从体育锻炼中寻求快乐,从体育休闲中追求健康,逐渐成为小康社会都市体育锻炼的主流。目前,都市人假日休闲开始由长途旅游型而转向近郊健身型和休闲型。比如骑车、远足、爬山、划船、野营等。体育旅游和假日健身已成为都市人的时尚生活。

2.4 体育生活社区化

随着都市体育生活化社区的创建,更多市民享受到了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和乐趣。都市体育越来越休闲化、社区化[9]。政府和体育部门在管理中,大力推进社区体育基础服务,向社区提供更多的健身设施、社区体质测定等体育服务并举办体育表演和竞技比赛,不断满足社区群众的健身需求。

2.5 运动消费多层次化

以前多数的市民是在非体育场地进行户外体育活动,近年来,随着市民收入的增加,一些高消费人群不断涌现,白领女性多热衷于健美、健身操、瑜伽等高雅项目锻炼,老年人多偏爱中档消费的网球和室内羽毛球。中青年男性多参加健身俱乐部的肌肉健身和高尔夫等球类一些高消费项目。都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有了较为明显改变,其表现为多层次性和高层次性。

2.6 中青年人口锻炼增多化

2006年,江苏、安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老年锻炼者约占锻炼者42%。但是消费性体育场所参加者80% 以上为中青年人。特别是白领阶层和时尚女性参与比例显著上升;独生子女的消费性体育活动也在不断增多。中青年锻炼人口比例增多,是改变我国体育人口年龄偏大,使体育人口与总人口合理发展良剂,也是我国市民体育良性发展标志[10]。

3 都市体育文化适应与发展

3.1 民俗体育由乡村向城市徘徊

民俗体育是基于中国小农社会下产生的。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民俗体育得以开展、维系、传承的最佳区域。民俗体育离不开农村的自然乡土环境,更不得不依附于迷信色彩的乡规民约,以及那些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民。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区域向农村扩张,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在加剧变革。依然保持着乡村特性的民俗体育在城市化过程中显然要调适自身的发展环境。民俗体育的乡土环境变为绿地、公园、运动场,乡规民约被科学民主的法律、规则替代,人的心理结构也越发的城市化,即民俗体育不断向城市化方向徘徊。民俗体育一方面要求发展环境乡村化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求发展空间、发展主体等方面城市化。另外,都市体育发展理念要注意与民俗体育的自然融合,从而形成天体合一的最佳发展状态。

3.2 休闲体育由城市化向乡土化走向

后现代性既肯定传统又肯定乡土。休闲体育的未来走向应与后现代性相适应。以城市化发展为核心背景的现代化社会进程中,享有“现代化”的同时,精神—经济—生态—社会等一系列的危机始终阻碍休闲体育发展。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回归自然”、“返乡运动”正是对休闲体育的危机问题所作的自觉意识。现代性中的工具主义以及金钱化已深入到都市人的思想深处,纯洁的休闲体育也逐渐被现代化、复杂化、城市化、铜臭化了。在休闲体育发展进程中,盲从地向西方现代 “看齐”,由一开始的城市环境向乡土环境嬗变,为了能够暂时的调试与现代化“城市生活”,标准化、程式化、工具化等现象出现再所难免。休闲体育之所以休闲,固其扎根于都市,扎根于社会发展最高端,我国休闲体育的根性在于都市,被现代化了的休闲体育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其根性,暂时的调适与现代化使得休闲体育似乎成了无根之木,得不到给养,必须返回乡村寻找其根性。休闲体育的“返乡寻根”走向与后现代主义“返乡”思潮是一致的。后现代主义的“返乡”是现代化的反思,哲学意义上的“回头”,而休闲体育的乡土走向是社会民众在针对现代社会,针对现代体育流弊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实践行动。后现代的非理性体验可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实现,休闲体育追求身体自然的体验,更追求心灵的体验,超越物欲来体验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平衡发展关系。

4 都市体育文化发展思考

随着民俗体育不断向城市跃进,民俗体育将逐渐融入到都市人的体育生活。而休闲体育在日益被现代化、工具化、城市化、标准化同化的同时,其“返乡化”、“绿色化”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向。民俗体育脱下土帽子,火爆,光鲜,时髦起来,轰轰烈烈成了“城市户口”。从而可以帮助伪娱乐泛滥的都市休闲体育找回逐渐迷失的运动真谛,去伪存真。都市体育也能带给民俗体育适时的“精神面貌”,弃除不科学,落后的颓势,并换戴上新生的“服饰”。民俗,休闲比肩对舞,互通互融,即休闲体育“民俗化”与民俗体育“休闲化”是否是未来都市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个值得深入探讨问题。都市体育文化在发展中,不断打造出优秀的民俗与休闲体育品牌,使其都市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繁荣与昌盛,为更加全面小康社会打下精神文化基石。

都市体育发展出现:运动消费多层次化、中青年人口锻炼增多化等趋势,从而不断刺激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发展中融合着体育文化因素,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同时又是体育文化享受者,这种消费和文化影响是融为一体,从而实现都市体育文化与产业化“双赢”甚至“多赢”发展;体育文化展览会可以让人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和价值,都市可以举办小范围的体育文化展览会,展示本省体育明星照片,和本省有关的体育老照片等静态体育文化,同时设立特色民俗体验区,这样不但可以促进现代体育文化在都市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在都市的进一步繁荣。奥林匹克精神的生活哲学体现为均衡发展体质、意志和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力求体育运动与文化相融合,创造一种以拼搏为乐、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并以尊重基本公德为目的体育方式[11]。奥林匹克精神的奋斗与文明,这两种人文品格也应为现代都市人所拥有。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都市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进一步了解,加速奥林匹克精神与人文精神在都市融合进程。

[1]丁俊萍,赵光元.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若干关系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5):723-724.

[2]田雨普.小康社会与农民生活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7):10-13.

[3]田雨普.小康社会演进中农村体育重点转移的轨迹考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461-462.

[4]冉清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96-97.

[5]张立和.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体育文化建设的推进意义[J].辽宁体育科技, 2005,27(3):25.

[6]董林.体育文化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87.

[7]张健.高校体育资源向周边社区开放模式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31-32.

[8]肖莲花,金育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6,(7):10.

[9]李金才.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 73-74.

[10]田雨普.小康社会市民体育的观察与比较[J].体育科学,2008,28(3):12-14.

[11]董杰,王民怡.论奥林匹克教育与人文奥运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 2005,26(4):31.

The Urban Sports Culture Adap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HAN Yong-hong ,QIN Ji-qiang
(P.E. Dept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engyang 233100 , Anhui China)

The use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concept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at present,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Result showed: folk sports started linger from the country to urban, recreation sports started development from the urban to rural and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n order to provides a prospective vie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A well-off society;Urban;Sports culture;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

G80-05

A

1008-2808(2012)03-0039-03

G80-05

A

1008-2808(2012)03-0039-03

2012-04-16;

2012-05-07

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QRW102);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ASS2011119)。

韩永红(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都市人小康都市
我家的小康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Kiss and Ride
小康之路
爱自己 你做到了吗
《向北方》中的压抑空间及都市人困境表征探析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