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全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到最后的终末阶段,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对心阳不足,血脉运行不畅,久之则血瘀水停,由此产生的复杂临床症状群[1]。目前,心力衰竭是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临床疾病之一。对其治疗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还没有找到根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方法[2]。本研究中,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1 一般资料 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符合WHO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4~68.3岁;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6.3~67.9岁。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西医治疗:①利尿剂:氢氯噻嗪,小剂量开始,待患者病情控制后,以最小有效量进行维持。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从极小剂量开始,直至靶剂量或者最大耐受量。③β受体阻滞剂:选用美托洛尔,1/4剂量开始,剂量加倍直至靶剂量或者最大耐受量。④洋地黄制剂:地高辛0.125 mg/d。⑤根据患者的不同心功能及电解质情况,加用螺内酯。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中药汤剂处方组成:黄芪20 g,茯苓12 g,葶苈子12 g,白芍10 g,白术10 g,附子6 g,生姜6 g,大枣5 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量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脑钠肽(NTBNP)。
1.4 疗效判定标准[3]①显效:NYHA心功能分级上调>1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上调>1级,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NYHA心功能分级没有变化或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NYHA心功能分级下调或者临床症状恶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0%)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各级心功能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各级心功能患者BNP都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级心功能患者BNP也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各级心功能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pg/ml)
慢性充血型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乏力、口唇紫绀、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4]。目前,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对其治疗以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肌重塑的恶性循环为主的综合治疗。
中医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其疗效还没有得到公认。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以温阳利水,泻肺逐饮为主[5]。方中附子温肾暖脾,以助阳气;茯苓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白芍缓辛热,护阴津;黄芪、大枣益气健脾,利水消肿。诸药相合,利中有化,温中有散,使阴水得制,阳气得助。
在心室重塑过程中,脑钠肽BNP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心室负荷增加时,血浆BNP浓度升高,并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着心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BNP水平也相应地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级心功能患者BNP也明显降低,P<0.0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相一致。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而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赵松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11例.新疆中医药,2009,27(5):16-17.
[2]徐金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11,43(3):38-39.
[3]曹优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7):403-404.
[4]唐剑林.益气活血利水法配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陕西中医,2009,26(11):1135-1136.
[5]毛春燕.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对策.河北中医,2008,24(11):82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