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薇 邓晓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周薇薇 邓晓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教师话语质量是关系到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依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堂,采用历时实证研究方式,通过学生对一系列教师话语模式的期望所做的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对教师话语的主要研究内容做出重新调查与分析,了解适应该课堂的教师话语模式,从而为教师话语的特色教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启示。
研究生英语教学;学术英语;教师话语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用的语言,过去被通称为课堂用语,泛指所有课堂,近年来因“教师话语”作为术语是被二语习得界提出的,所以更多地被用来特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的用语。
西方语言学家对二语课堂的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趋于成熟,从心理学和社会文化视角展开,对教师话语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类。进入21世纪,研究相对深入细致,对教师话语元功能等进行了研究。国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集中于教师话语的话语量、提问方式、反馈方式等方面。综合来看,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局限于以大学英语这种与课文分析、句子、单词讲解有关的课堂,对一些特色课程关注较少,所以大部分研究结果十分相似,大多认同减少教师话语量、鼓励提出参考性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反馈等。
因此,本文将依托非英语专业学术英语课堂,采用历时实证研究方式,以学生为主导,对教师话语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重新调查与分析,了解适应该课堂的教师话语模式,旨在为教师话语的特色教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启示。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是在教师话语分析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中的教师话语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调查分析,旨在探讨以下问题:
1.教师话语的量与质;
2.教师在该课堂上采取的提问方式;
3.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方式;
4.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大纲,研究问题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公文写作、论文写作及国际会议交流。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各选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及2011级选修学术英语课程的2个班级,共4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由4名不同教师授课,班额为学生40名左右,涉及全校理、工、文、管各个专业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共168人。
(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方法中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的四位老师进行了访谈,占教授该课程总体教师的百分之五十。发放问卷168份,全部收回,皆为有效问卷。问卷以浙江大学教师周星、周韵在其论文《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2008)中的问卷调查为参考,以David Nunan(1989)提出的观察外语课堂教师语言的建议为依据,分别从教师话语的质与量、教师提问方式、反馈方式及课堂语码转换四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并对调查中各变项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进行了统计。
(四)结果与讨论
1.教师话语的量与质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对老师进行采访对“教师上课话语所占课堂的时间”作出了统计,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学生期望教师在该课上所投入的话语量”,结果如下:
表1 教师课堂话语所占时间的百分比
表1数据显示,这4位老师的话语在不同的授课内容中有很大的不同。在公文写作及论文写作部分,教师话语量与学生话语量几近相同,各占50%左右。在国际会议交流部分,教师话语量远远低于学生话语量,只占课堂的20%左右。前两项的研究结果既不同于Pica&Long(1986),赵小红(1998)和王银泉(1999)所提出的教师话语量在课堂总话语量中占绝对优势的观点,也不同于周星、周韵(2002)提出的教师话语量被大大压缩的情况。有关国际会议交流部分的研究结果符合国内英语教学改革后的现状,也就是提倡给学生更多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创造出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出。表1的数据表明,调查中设计的老师根据授课的内容作出调整,既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这是否符合学生的期望呢?
表2 学生期望教师在课堂中所投入的话语量
表2的统计数据表明,与学生在课堂上所体会的教师话语量相比,他们更倾向于期望此数量基础上的话语量再次减少。其中,国际会议交流内容的话语量符合期望,值约为40%。尽管公文写作部分教师话语量已较传统教学模式减少很多,但学生还是期望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更为明显的是,在论文写作方面,学生也期望同公文写作一样,减少教师的输入部分,增加英语输出能力的机会。
表1和表2的数据显示,教师逐渐意识到话语量减少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国际交流内容的传授中,注意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学生自身也传递着他们在课堂中希望占据主体地位的愿望。由此,教师话语量的减少代表着教师话语的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才能为学生准确输出学术英语能力的前提。
笔者认为,学术英语课程对教师话语质的要求应该体现在教师话语的准确性、流利性和专业性上。以往研究认为教师话语的准确性着眼于语言的知识和规则,包括发音、拼读、语法等方面。这种想法是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提出的。本文所讨论的学术英语课堂所涉及的教师话语的准确性应指的是课程内容传递的准确性,如公文写作的格式、摘要、正文写作的结构及举行表达等。教师话语的流利性,顾名思义,是指语言的流畅、自然、易于理解等特征。这对于学生听课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保障。教师话语的专业性并不是指教师对“英语”这一专业的掌控,而是指对课程内容把握上的专业,如国际期刊论文写作的常见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国际学术会议的流程及发言程序等。
2.教师提问方式
提问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具有可理解性。许多学者提出,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教师应少使用展示性问题而多采用参考性问题。
本研究对教师访谈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学生认为教师应使用的提问方式
表3的数据显示,在公文写作和论文写作中,大部分学生认同自己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展示性问题进行提问。在国际会议交流部分,教师更多使用了参考性问题。这些结果与Long&Stato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课堂中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大多是展示性问题。但诸多学者已对这种提问方式提出了质疑。Long&Stato(1983)指出展示性提问使课堂缺少真正意义的交流,同时也无法给学生提供结合语境进行具体的有意义交流的实践。可是,这种目前极被认可的说法符合学术英语课程的特点吗?我们再来看看学生对提问类型的期望。
表4 学生对教师提问类型的期望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80%以上的同学期望教师在公文写作和论文写作部分中使用展示性问题,80%以上的同学期望在国际会议交流部分获得更多参考性问题。整体来看,学生的期望与教师当前的做法吻合。但在前两项内容中,期望得到参考性问题的同学也不在少数,这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英语课堂上语言输出的质与量。但是,教师应在这种矛盾中起到主导作用,应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在国际会议交流方面,为了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教师应以参考性问题为主,但是像公文写作、论文写作这些以传授知识、学习公文、论文结果、表达等为主的课堂上,展示性问题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在于语言的英语占有较大的比例。
3.反馈方式
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反馈模式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刘汉德、程旭(2009)将二者进行了具体分类,即积极反馈分为简单表扬、表扬加点评、表奖加奖励三种。消极反馈分为不表扬、中断学生的回答和批评三种。笔者通过访谈总结出,在学术英语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积极评价方式,消极反馈方式出现的几率不多。即使出现也只是不表扬而已。中断学生的回答和批评方式为零。在积极评价方式中,大部分老师又采取了简单表扬的反馈方式,一部分的老师采用表扬加点评的模式,几乎没有老师使用表扬加奖励的手段。从内容角度看,在写作方面,教师似乎对学生的回答不予以点评,而在国际会议交流中,表扬加点评的方式占有更大的比例。
此外,学生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学生的期望与该校教师所采取的评价方式相符。90%以上的学生期望得到积极评价,这也符合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即“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的行为”。但同时,学生也对理想中的积极反馈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希望获得的不仅是简单表扬,而且是带有一定点评的反馈甚至是当场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这一数据与很多中国学者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证结果大相径庭,如周星、周韵(2002)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并不希望教师经常纠正他们的错误,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教师的赞扬和点评,并希望教师能让他们有机会纠正自己的错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较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对自己系统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信心。若出现错误,希望得到教师的明示,以对前有知识未掌握的部分做出补充。此外,与大学英语课堂的内容相比较,学术英语课程更注重知识的严谨性,纠正学生的错误有助于知识掌握的有效性。
4.语码转换
相较于传统英语课程,学术英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面上,它不涉及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也不注重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实质上,该课程既考察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如公文写作和论文写作),又考察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如国际交流部分,它是对研究生学术的英语能力培养。
鉴于学术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应如何处理语码转换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85%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9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加大语码转换的比例,有助于该该课程的学习。该结果说明,英语课堂上适当的语码转换是必要的,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减轻学生的焦虑,对学生的二语习得起到积极作用。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在学术英语课堂中,教师能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投入较小的话语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并采取鼓励表达的方式对其给予反馈;能够适当使用母语,提高课程传授的效率和效果。与此同时,结合学生的期望,教师在减少话语量的同事,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学生希望回答更为简单的展示性问题,也期待着具有挑战性的参考性问题。所以,教师在反馈学生回答的时候,不仅要鼓励表扬,也应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而所有内容,包括话语量、提问方式及反馈方式的进行,都应基于合理比例的语码转换之上。
教师话语对课堂习得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是对学术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分析的初步尝试,还有待于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这将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师话语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补充。
G643.2
A
1003-4145[2012]专辑-0222-03
2012-04-16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质量与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成果(10YJA740017);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主项目
(责任编辑:宋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