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悦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试论汉字的独特性
荆 悦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试图通过分析汉字的性质——自源性表意文字,汉字在造字时的审美追求,对比汉字与英文、古埃及文字等的差别,以及鉴赏汉字各种字体和书法艺术,探讨汉字的独特性。
汉字;独特性;表意文字;汉字字体;书法艺术
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性质和魅力。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像一幅幅图画一样。我们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从小就处在汉语的环境中,接触最多的文字是汉字,因此容易把很多汉字中特有的现象视作理所当然的。但如若站在母语非汉语者的角度来看,汉字就好像立体的艺术品,好像一些神秘的图案,要想知道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并记住每个字应该怎么“画”,着实不易。尽管如此,汉字也并不是一盘散沙,它有着清晰的脉络和完整的体系,不论是从音、形还是义,汉字都有据可循,并显现出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下面笔者就通过分析汉字的性质、对比汉字与其他文字在造字和发展过程上的不同、汉字的字体和书法艺术来分析和鉴赏汉字的独特魅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上的汉字,即汉民族创造的文字),希望能在中外文化交流对比及母语非汉语者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起到些许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文字,追其源头,大多是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加以变化和改造而成的,属“借源性”文字。如日语,其中的假名就是借源于汉字的草书。不依傍其他文字而独立创造出来的文字是自源文字,汉字就是自源文字。世界文字历史上,曾出现过古埃及文字、古苏美尔文字、克里特文字和古玛雅文字等自源性文字,不过后来这些古文字都消亡了,汉字是唯一从古文字系统一直延续使用至今的自源性文字(中国彝族的彝文,也属于自源性文字,但目前使用范围较为狭窄,仅限于彝族内部的毕摩使用)。在强大的中国文化的氛围中,汉字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用着,朝代更迭变迁,文字没有改变,汉字本身更是顽强地保持着用结构表达意义的个性,单音节的汉字又是如此适合记录汉语,所以直到今天,汉字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已经发展成为音、形、义结合于一体的更加完美的方块形表意文字。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文字。
探讨文字的性质要依据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根据这个原则,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一,表意体系。一个词只能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二,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构型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型,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①
在造字时,我们的祖先就秉着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用汉字符号概括出来的理念,以字、人、自然和谐统一为审美追求,使得汉字形成了较其他各种文字更为优美的完整体系。显然,其他文字,没有在造字时如汉字这样重视审美追求的。我们拿经常能接触到的英文来举例,英文是字母和表音文字的代表,与汉字相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构形依据的不同。例如,英文“book”直接拼出了意义为“书”的这个词的声音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汉字“册”则用皮韦穿竹简的形态表达了它所记录的“书册”一词的意义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看到“册”字,人们脑海里就会马上反应出一片片竹简用一根皮韦穿起来的样子,这样由汉字的象形性带来的实际美感,从“book”这四个字母里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图一 “册”,竹简
汉字以字形表意,字形不会消亡,因此8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至今大都还可以辨识,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中国各方言区读音不同,但天南地北的人看到汉字都懂。拼音文字记录的词,变来变去都是那20多个字母的组合,字母又只表音,不表意,加上各地语音变化大,异时异地的人就看不懂、读不准,时空限制就很起作用。例如,400年前莎士比亚的作品,现在没有读过古英文的人去看,就会发现有许多词语的拼法不一样。美国英语是从英国英语中分出去的,历史很短暂,至今也就两百年,但今天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拼写法就有许多不同,有的词拼法一样,读音却又差别,不像汉语这样,时无分古今,地无分南北,都通行无阻。同时,拼音文字与汉字相比,寿命要短得多。由于拼音字母不断消亡,人们不断地制造新字母、拼写法等,所以自古以来世界上出现了那么多的拼音文字。
英文中的花体字母,也的确会给人以愉悦的视觉审美体验,但这种只是为了书写美观的装饰效果,是无法与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相比较的(关于汉字书法艺术,将在后文作较详细的讨论)。
图二 上为英文花体字母,下为颜真卿书法作品
与汉字一样根据象形的理念造字的文字也有很多,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等,都是由图画而来。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地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在用图画表意方面,古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图形字符占有一大部分的比例,所表示的也是祖先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古埃及的图形大多以鸟兽为主,形象生动,意义也很容易辨别,因此也叫做“鸟兽文”。
图三 上为古埃及文字,上为古汉字
通过上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古埃及文字更加尊重客观事实,描绘的事物十分逼真,这时的文字与图画的界限并不清楚,我们能通过这些符号清楚地看到古埃及人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想象他们在创造这些符号时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文字需要发展和普及,这些符号由于过于复杂、不便于书写而面临着被简化的问题,智慧的古埃及人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简化,却并没有取得像汉字简化一样的成果,到最后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自己的先辈们留下的这些神秘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古埃及文字在简单易写和丰满易识的矛盾中迷失了方向。
汉字的发展相对古埃及文字就幸运得多了。中国文明的发展相对独立而且持续,虽也有战争但文明未被破坏,反而同化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字,使汉字得以延用至今,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上图中古汉字的线条虽然复杂但是流畅,笔画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笔画末端比中间部分纤细,作为主干的笔画比其他笔画粗壮),看上去更加像是鸟兽、房屋的骨架、间架,保留了能反映事物鲜明特点的骨干。当我们看到这些骨干,原本头脑中对这些事物的印象就会浮现,我们会自觉地为这些事物添上血肉、屋顶墙壁。这些符号不仅起到了提示、传递、交流的作用,还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也是后来汉字表意丰富的良好基础和前提条件,汉字含蓄的魅力由此便可体会得到。
同是世界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古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消失;汉字面对历史进程中的种种挑战和批评,依然能够傲然屹立于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字系统之中,正是因为它的创造和使用不依靠任何其他文字,而是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完全依靠自身形成了一套和谐完整的系统。
现有的辞书对“字体”有三个解释:一是指文字的书写形式,如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二是指书法流派;三是指形体结构。启功先生在《古代字体论稿》一书中说过:“所谓字体,即是指文字的形状,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文字的组织构造以至它所属的大类型、总风格,例如说某字是象什么形、指什么事、某字是什么形什么声;或看它是属于‘篆’、‘隶’、‘草’、‘真’、‘行’的哪一种。其二是指某一书法家、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例如说‘欧体’、‘颜体’等。”不论是从辞书中的三个解释来看,还是从启功先生由多年经验体会而总结出的理论来看,汉字的字体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其他文字大多也就经历过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但汉字的发展历程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首先,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书写形式。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特点,每种书写形式都是汉字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很多字体到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在使用,在电脑中输入汉字可以选择很多种字体,这是汉字与时代和科技结合的产物。汉字的各种字体面目差异很多,各自的特点鲜明,却在汉字这个大的系统中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这是其他字体很难企及的。其他文字在各自的系统中也存在不同的写法和特色,但是并没有达到汉字这样每种字体都各具特色的状态。下面结合图片资料来欣赏篆书、隶书、楷书这三种相当成熟的字体各自体势的明显特征。
图四 篆书
图五 隶书
图六 楷书
上面几幅图片呈现出三种字体明显不同的体势:篆书整体呈现圆势、纵势,笔画的弯折处都是圆润的弧度,没有刀削斧砍般的锐利;纵向的笔画数占总笔画数中的很大一部分,不仅是“竖”画,“撇”、“捺”和“点”的方向也十分接近 “竖”画,且每个字似乎都可以充满所占的“方块”,笔画复杂繁多。隶书则是在篆书的基础上,把圆转变为方折,删繁就简,图中所示正是程邈的隶书,尤其可以体现出代替了篆书的秦隶的特点;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也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对后来楷书和其他书体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楷书特别追求一种精密感,中国文化为其提供了雄厚的基础。精密、细腻的结构感,早在周易卦象上已经有所体现……楷书作为比较端正工整的字体,其思路原则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楷书单字的字形轮廓、笔势、笔画与空间构成,以及通篇的格局布白,总体趋向于严谨整饬。”②
其次,在汉字发展演变的各个时期,热爱、研究汉字的人还结合个人对汉字的理解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形成了富有个人风格的不同书写形式,逐步形成了和谐、完整的汉字审美系统。潜心钻研汉字书写的书法家,把自己的个性、风骨甚至心情融入到书写过程中去,借以表现自己的情操、品格和追求,从而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艺术。在笔者看来,西方为了美观和装饰而创造出的各种字体,如花体英文字母(见图二),不能算作真正的书法艺术,它们是类似于图画、起装饰作用的东西,线条也很简单,没有汉字书法中对笔画形态和起收行笔(比如“横”的龙头凤尾,“竖”的悬针和垂露“撇、捺”的短、扬、出锋等等)的严格规范,也没有讲究章法、体势、风骨、气度的要求,更没有借文字表达书写者的精神境界。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韩国书法,也毋庸置疑是从中国的书法艺术起源的,日本书法的进步和发展有赶超中国之势,但究根结底还是从模仿中国书法开始的。中国的书法家重视将个人修养、天地自然与书法创作联系起来,故而每个历史时期,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的书法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书法流派。“文字和书法,是一种形神的关系。用现代的概念来说,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书法把文字看作一种生命体,把它看成一种有骨肉、有神情的东西……《文字论》中说:‘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灵变无常,务于飞动。”③从中国的书法艺术角度出发,汉字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信息和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有灵魂,需要灵感、情感和创造力的艺术品,它们可能与人、与天地自然、与神灵都有密切关联,并且显现出中国人天人合一、和谐为美的民族文化内涵。由此看来,书法艺术绝对是汉字比其他文字更加优越的重要体现。
注释
①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三页。
②何学森.楷书技法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第11页。
③齐冲天.书法文字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6页。
[1][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左少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启功.古代字体论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齐冲天.书法文字学 [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王元鹿.比较文字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姚淦铭.汉字文化思维[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周克庸.汉字文字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编辑部.中国文字学报——第二辑[M].商务印书馆,2008.
[8]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何学森.楷书技法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10]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吕浩.汉字学十讲[M].学林出版社,2006.
[12]蔡勇飞,王之光.汉英文字比较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3]韩鉴堂.中国汉字[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9.
ClassNo.:H1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theSpecialNatureofChineseCharacters
Jing Yu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pecial na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for which is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Chinese characters when being cre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glish, ancient Egyptian text , the various fonts and the art of calligraphy .The purpose of analysis is to explore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s;uniqueness;ideogram;Chinese character fonts;the art of calligraphy
荆悦,学生,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专业 09级。
1672-6758(2012)12-0124-3
H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