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是改革垄断利益攻坚期

2012-11-29 02:53:18郭丽琴,江艾欣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4期
关键词:日报全球化知识产权

未来10年是改革垄断利益攻坚期

“中国过去10年,靠比较优势迅速发展仅仅只是表象,实质动力是制度改革带来的发展红利。表象上说,未来30年,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新的外资汇集高地,中国经济也将因此获得新一轮发展动力。然而,中国现在发展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是否有魄力和决心,去改革既有垄断利益,未来10年是改革垄断利益的攻坚期。”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此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 (以下简称日报):你认为这10年变革的核心是什么?

张汉林:我们基本上建立了开放经济的制度体系,以及为它服务的开放经济的法律制度和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这是在用制度性的变革去推动经济发展。这30年,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可能是制度的变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和完善。这加速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从入世前被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转变成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短期经济,过渡到相对于自己国内消费人口来说,大多数的产业和产品供给基本上处于过剩的时代。

规则意识、法制意识、知识产权意识的健全,这个在过去都没有,都是因为融入了全球化,才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等方面,我认为怎么做都不为过,这是中国真正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制度基础和决定力量。

日报: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过快以至于影响发展质量,你认为呢?

张汉林:我认为我们现在年均GDP9%以上的增速是合适的。首先,中国的人口庞大,不能简单地去和美国、日本比。其次,中国在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的加速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的市场资源。我认为中国的GDP连续20年9%到10%的增速,才是合适的。现在的10年或者30年最大的受益者、受益地区是东部少数的国有企业和集团,但是中国西部、东北部地区,人口地域等资源没有配置好。中国的前30年仅仅实现了两个对外开放,第一个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开放,第二个是制造业的开放。中国的服务业和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我的信心来源于此。中国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这个任何国家都不具备。在中国,我们永远担心经济过热,其他发达国家永远担心经济不增长。

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增长潜力,起码还需要20年的投资和出口拉动。我们要承认,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在这个背景下,你要不要实现全国一刀切的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等,这个时候就要反省东中西部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政策。

日报:现在中国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与改革的阻力,很多人甚至对改革的预期是悲观的,你认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张汉林: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有几个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能动摇,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能动摇。停步或者原地踏步或者倒退,只能让事情更复杂和被动。

其实是改革开放不够,而不是过头了。医疗教育资源领域的问题,就在于此。融入贸易的全球化在短期内对中国收入分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长期内是好的,金融的全球化也是这样。如果不深化改革,负面将是长期的。

最可悲的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入世10年,我们对内对外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互动的传导机制。我坚定支持大部制,这个大部制不是缺乏协调扭曲的大部制。比如说,陆海空应该一体化,今后的管道运输会很糟糕,因为大多数管道运输在中石油那儿。

日报:现在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层出不穷,与此相关的主要包括入世以来的贸易摩擦,汇率、人力成本优势在消减。你认为中国制造升级的瓶颈,或者突破点在哪?

张汉林:中国制造的问题最重要的还在于你怎么看待知识产权和智力在国内的作用。我们要给知识产权充分的利益,现在远远不够。制造业强国德国就是这样做的,你会发现德国不存在知识产权执法的问题,不存在知识产权的技术入股等问题。所以这就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了,是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是一种文化。而这恰恰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缺少的。

我们总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严格立法、执法和司法,是实现不了的。比如,中国移动和联通,这些企业也都是靠行政和垄断。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重要的前提是中国的金融业必须高度的自由,和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因为中国的资本化项目的自由化改革还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要与国内金融业的改革相协调相配合。你看德国马克变成欧元的过程,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过程,都是高度市场经济一体化的,金融业是充分发展的。人们都说证券公司的上市公司和产业布局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和发展的晴雨表。而中国的很多上市公司就很奇怪。

至于贸易摩擦,我的结论是10年到15年都会持续。因为在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一系列的东西上,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10年到15年才能基本解决。

(文/郭丽琴江艾欣)

猜你喜欢
日报全球化知识产权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