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田雪丰
[摘 要]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绩效评价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其发展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COBIT模型的框架原理,最后对基于COBIT框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式进行了设想。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COBIT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56-02
1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设计了许多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模型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现有评价体系来看,多数评价体系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或者从纯粹技术的角度进行评价,忽略与企业战略、业务目标的结合。这些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评价指标也往往局限于运用若干固定可量化的技术、工程管理和财务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缺乏对企业信息化使用效益的绩效评价。
2 COBIT模型介绍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中文译为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由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在1996年公布,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在国际上被公认的、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它在商业风险、控制需要和技术问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满足管理的多方面需要。该标准体系已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重要组织与企业中运用,有效地评价信息应用水平并指导这些组织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COBIT将IT过程、IT资源与企业的策略与目标(准则)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的体系结构,为审计人员、管理人员和IT用户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测量、显示与处理的方法,帮助他们通过在企业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且进行适当的 IT 过程与控制,达到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COBIT框架是由相互关联的各个文件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下图所示的COBIT框架中可以看出,其提供的评价工具主要有成熟度模型、关键成功因素、关键目标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等四个方面,其相互关系体现为成熟度模型为企业制定了一个基准,企业可以根据该模型确定自身等级,从而了解自身目前的状况,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情况如何?与国际上的最佳实践又有多少差距?在了解自身优劣情况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出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可以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监控,并且衡量组織是否能达到关键目标指标中所设定的目标。
2. 1 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为更好地对信息技术水平予以评价,成熟度模型从对风险和控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适用于风险和控制问题的培训与交流、加工处理和实施的惯例、与政策和法规的一致程度、使用过程更有效率的技术与自动控制、专业技能的范围与类型等因素加以考虑,定义了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等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等级。企业确定自身等级后,采取主动的措施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分析各有关过程的有效性资料,进行绩效评价。
2. 2 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
关键成功因素是在探讨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时常使用的方法,从战略、技术或组织的角度来定义的信息技术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为管理部门控制信息技术及其处理过程提供实施指南,可以确保IT过程处于控制之下。
2. 3 关键目标指标(Key Goal Indicators)
关键目标指标主要用来度量信息系统是否满足需求,是在完成IT过程的实施后,对IT管理部门是否满足了业务需求做出判断,这种判断通常是以 IT 准则的形式来表达,比如信息的可获得性、可靠性、一致性、成本效益比、有效性与完整性等。
2. 4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在COBIT框架中关键绩效指标描述了在对实现 IT 目标的过程中执行情况的好坏程度,对将来成败的可能性具有预见性作用。它体现在过程中的控制,用来对性能、惯例和技能进行测量,通过检测某IT处理过程的执行情况,告诉管理层该处理是否满足其经营需求。
由此可见,基于COBIT框架构建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相对其他评价体系来讲具备如下优点:
(1)COBIT 框架首先对企业自身的战略计划进行考虑,然后分析业务环境和企业总的业务战略,做出合理定位,并将战略规划产生的目标、策略、行动计划作为信息技术的关键环境。据此确定IT准则,进而为企业战略提供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为满足业务需求提供技术与工具。
(2)COBIT框架从信息技术规划与组织、采集与实施、交付与支持、监控等四个方面确定了34个信息技术处理过程,几乎涵盖了IT运行的所有领域,而且为每个处理过程提供了成熟度模型,企业可以借此进行组织状态的自评价,找出目前所处的境界、与行业水平的差距以及努力的目标。同时COBIT 框架为每个过程都设定了相应的控制目标、详细控制目标与活动目标,指出了为完成过程所需要的关键成功因素。另外还为此配备了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与关键目标指标用于过程的监控评价。
(3)COBIT框架是面向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控制模型。面向过程的评价体系告诉企业现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改进的力度应该如何以及达到标准的途径和方法,这有利于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监控评价以便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
3 基于COBIT框架的绩效评价方法的思考
3. 1 外部确定
企业结合COBIT框架中成熟度模型制订的基准可以获知企业当前所处的地位如何?与本行业内先进企业相比较情况如何?与国际标准相比较情况如何?以及企业想要达到什么样的地位?通过将自身的成熟度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成熟度水平进行横向对比,进而识别企业的关键IT过程以及相应的关键成功因素,同时也为内部评价提供前提。其具体实施流程为:
(1)确定评价目标。为明确评价目标,首先依据企业的产业特性和信息系统的需求明确企业的业务目标并找出支持该业务目标的主要 IT 过程。在已知业务目标的前提下,通过COBIT框架找出支持该业务目标的所有IT过程,然后依据管理策略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其中筛选出与业务目标相关程度较高的主要 IT 过程。
(2)确立评价基准。评价基准的确立需通过成熟度模型对上述主要IT过程进行成熟度衡量,找出本企业的基准值,依据成熟度模型的基准值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以确定自己“成熟级”等级,了解自身的境界,进而找出为达成既定业务目标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IT过程,即关键IT过程。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由于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行业的组织,由于各自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差异和内部条件的不同,其关键成功因素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关键成功因素的提取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通过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然后采取目标分解与识别的方法选择关键成功因素,应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分析提取。
3. 2 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是在外部确定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通过COBIT框架外部确定相应的关键性指标之后,选取与关键成功因素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目标指标以及企业依照自身情况选取的扩展指标建立IT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并将关键成功因素与IT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要素層相对应;将IT目标与 IT平衡计分卡的目标层相对应;将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目标指标与 IT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层相对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进行群体决策确定指标权重,输入评价数据执行内部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COBIT框架中,通过选取与关键成功因素相应的关键目标指标、关键绩效指标作为 IT 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并结合关键成功因素和IT目标依据两者对应关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内部评价。
(2)确定指标权重。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为克服所选权重的主观性。应采用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决策分析的AHP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把复杂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并进行决策。
3. 3 执行评价
在取得评价对象的相关数据后,输入数据运行内部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企业可以将把各指标的初始值记录下来,作为比较的基准,定期考核相关指标,找到弱点和问题所在,可以依据评价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针对性地改进。
参考文献:
[1]王玉珍. 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1):137-138.
[2]覃发兵. 信息化绩效评价国内研究现状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09(11):99-102.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1年度基金项目(SZ2011263)。
[作者简介]刘斌(1981—),男,湖北 洪湖人,讲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田雪丰(1984—),男,河北廊坊人,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