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省面板数据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

2012-11-27 05:29傅端香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最低工资劳动力工资

傅端香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基于H省面板数据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

傅端香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惠及广大低收入劳动者,而且切实保障和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却受到一些中小企业的质疑,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剧增、金融危机加速蔓延之际。通过对H省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研究,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其结果不论是减少就业、不影响就业或是增加就业,现阶段还要取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及用人单位的性质和所处的行业。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劳动力市场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纷纷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并积极地调整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不仅惠及了广大低收入劳动者,而且切实保障和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却受到一些中小企业的质疑,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剧增、金融危机加速蔓延之际,最低工资标准的过快上涨最终将大幅提高生产成本,从而削弱市场竞争力。

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呈现双二元结构,有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之分,即中国劳动力市场是非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现象;二是二级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力量悬殊,决定工资水平的不是劳资供求双方的平等协商,而是企业方具有工资决定权;三是中国存在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劳动力供求失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最低工资实施主要是对二级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技能水平较低的劳动者。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一级市场的劳动力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工资较高,他们的均衡工资高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此时最低工资制度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条件下不会发挥作用。二级市场中的劳动力通常是非熟练的初级劳动力,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工资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会增加企业人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由于买方在交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劳动力价格有着较大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事实上的买方垄断市场,由于不是完全的竞争市场,此时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或将存在更多的变数。

二、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假设

1.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工资较高的高收入劳动者群体所处的一级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接近最低工资标准的低收入劳动者群体(如农民工)所处的二级劳动力市场。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劳动者不能自由的相互流动,但在各自的劳动力市场中可以自由流动。

2.劳动力市场存在两类异质劳动力,即高技能人才和普通技能劳动者。一级劳动力市场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和边际成产率较高,就业能力强;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普通技能劳动力,学历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能力较低。在短期内,高技能人才和普通技能劳动者不会产生替代效应。

3.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总量不变。

(二)理论分析

在以上假定条件下,二元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对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之前,一级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劳动者整体素质较高,其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率较高;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尽管有一部分劳动者由于心理成本、消费水平、年龄等原因,在工资偏低、惠农政策实施提高外出就业机会成本的情况下,不愿意从事工资报酬低于其保留工资的工作,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还是大于需求,其均衡工资率远低于一级劳动力市场的高技能劳动力的均衡工资。在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后,由于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工资水平。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和就业受最低工资影响不显著,其均衡工资率由一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劳动力供给在通常情况下大于需求,决定了其均衡工资水平较低,在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后,其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至于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根据买方垄断理论,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买方(企业方)对劳动力价格具有主导作用,从而形成事实上的买方垄断市场。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前,由于工资率较低,有时甚至低于劳动者的保留工资,此时买方垄断均衡工资率的就业量也较低。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后,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先前的买方垄断市场的工资率,此时就业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但是,当最低工资高于竞争市场均衡工资率时,就业量会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理论假设中,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是不能相互流动的。然而,实际当中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失业后,相当于一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需求减少,即一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剩余劳动力有可能流向二级劳动力市场,接受较低工资水平的工作。因此,当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流向二级劳动力市场时,在劳动力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一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减少,二级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增加。在二级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劳动边际成本降低,就业量会因此而增加。但是,在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后,劳动力的需求变化与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有关。

三、最低工资对H省就业的影响

(一)H省最低工资标准现状分析

H省1995年7月开始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彼时,H省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总体测算水平为每人每月170元。2010年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为800元/月,700元/月,600元/月,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2010年H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700元/月,平均增速为20.8%。H省的平均工资从1995年的362元/月增加到2010年的2485元/月,平均增速为39.1%,除去物价年均增长3.4%,平均工资实际年均增长35.7%,大大高于最低工资年均增长率17.4%。从最低工资的绝对数来说,1995-2010年H省的最低工资标准持续不断地得到调整和增加,以1995年为不变价格折算,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995年的142元增加到2010年的390元。同时,H省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从1995年的450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042万人。

(二)模型、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1.计量模型和变量的选取。有关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变量,通常包括就业变量、最低工资变量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变量。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除了最低工资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就业。本文主要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最低工资的就业目标是促进就业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达到保障权益和促进就业的和谐统一。假定H省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最低工资对不同的劳动者群体的就业影响程度不同。本文选择就业量(Y)作为被解释变量,最低工资(X1)、平均工资(X2)、月人均GDP(X3)作为解释变量,ε为期望为零的随机误差项。其实证模型为:

2.数据获取与说明。由于H省1995年才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因此本文在对H省最低工资就业效应进行研究时选取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面板数据主要来源于H省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为了保证跨年度数据的可比性和计量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根据1994年的不变价格对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和人均GDP数据进行价格指数处理。同时,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在对模型的残差进行ADF检验,利用E-G两步法检验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和人均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

(三)计量分析结果及其解释

1.最低工资对H省整体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通过对H省1995-2010年总体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与人均GDP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对H省就业具有正效应,其变量系数分别为0.2239和0.1895,即最低工资每提高1%,就业将增加约0.22%,平均工资增加1%,就业提高约0.1895%。可见,平均工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程度低于最低工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之所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没有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适当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单位生产成本没有带了来压力,影响程度较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所致。其次,H省人均GDP的变量系数为-0.2146,说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具有负效应。这与H省不断进行企业改革,减员增效,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有关,也符合H省数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实际情况。

2.最低工资对H省不同性质城镇单位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

——国有经济单位就业效应回归结果:

——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就业效应回归结果:

——其他经济单位就业效应回归结果:

由回归结果可知,在H省,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集体经济单位最低工资对就业具有负作用。国有经济单位最低工资的变量系数为-0.5013,即最低工资每提高1%,就业量将减少约0.5%;城镇集体经济单位的变量系数为-0.5232,很明显,最低工资对城镇单位就业的负面影响相对国有单位来说更为显著。而其他经济单位的变量系数为1.3223,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以促进其就业。可能的解释是,在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资水平相对其他经济单位来说较低,经济效益欠佳,利润率较低,最低工资的提高会给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并导致其就业需求的减少。此时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为负效应。

3.最低工资对H省城镇单位不同行业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

——制造业就业效应回归结果:

——建筑业就业效应回归结果:

——住宿和餐饮业就业效应回归结果:

从以上回归结果可知,在H省,最低工资对不同行业的就业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就业效应表现为负效应,变量系数分别为-0.5016和-0.9246;对住宿餐饮业的就业具有正效应,变量系数为0.4012。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H省的建筑业和制造业中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较大,农民工数量较多。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建筑业和制造业的成本压力较大,他们会通过减少最低工资标准付酬的农民工数量,从而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但是,最低工资对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就业。一方面可能是该行业工资水平本来就偏低,而且劳动时间较长;另一方面,由于H省大力发展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劳动力需求持续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发展。

4.最低工资对H省农民工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

由回归结果可知,最低工资对H省农民工的就业效应为正,其变量系数为0.0602。这说明,最低工资并没有减少农民工就业。可能的解释是,当前H省最低工资标准偏低,没有对农民工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H省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劳动者群体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最低工资对城镇单位整体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具有正效应,但最低工资对农民工的正就业效应不显著,最低工资对不同性质的经济单位和不同行业的就业效应存在不一致性。

四、启示

通过对H省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和就业效应的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其一,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与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增加企业低技能劳动力的雇佣成本,从而使得低技能的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受到影响。但是,传统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模型隐含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而且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然而实际中,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整体上偏低(据调查统计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的比例处于20% -30%之间),比国际上通行的40%-60%的标准要低。因此,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不大,少数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最低工资的实行减少低层次劳动力的需求,但减少的幅度不会很大,这也是我国近几年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的原因。

其二,最低工资就业效应与当地的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关。虽然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在现实中,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不是很理想。虽然近年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大,但在实际中还存在一部分低端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的实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最低工资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保障作用,也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三,最低工资就业效应与用人单位的性质和所处的行业有关。用人单位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在一些劳动密集型和效益欠佳的用人单位,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无形会给用人单位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为了降低成本,企业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减少就业数量。一些典型的如制造业、建筑业等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就会给其带来压力,特别是在用工不充分的时候,这些都会影响到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

总之,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其结果不论是减少就业、不影响就业或是增加就业,现阶段还要取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及用人单位的性质和所处的行业。

F244

A

1003-4145[2012]09-0132-04

2012-04-19

傅端香,女,经济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高校人力资源激励体系研究”(122400440107)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最低工资劳动力工资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澳门最低工资立法述评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